【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科睿唯安于11月16日公布2021年度“高被引科学家”榜单,近期“高被引”又成为了热点话题,那么普通科研人员距离高被引有多远?即使难以成为高被引科学家,发表一篇高被引论文还是很有希望的。
ESI学科是什么?
说到高被引,与的ESI学科分类息息相关。ESI:,基本科学指标,是WoS数据库中一个学科方向的模块,主要是关注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和相关研究机构。
ESI将学科分为22个大类,根据被引次数排序,这22个大类分别是: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环境/生态、社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微生物学、经济与商业、空间科学、数学、综合学科。
ESI对WoS核心合集(SCIE/SSCI)中多种期刊的和进行统计,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分析22个学科领域中国家、机构、作者和期刊的科研绩效和实力。模块里的主要数据就是高水平论文,分为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其中高被引论文的计算方式为同年同ESI学科近十年发表的论文按照被引次数排序后,被引次数最高的前1%的论文。这个计算方式避开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份的差异,较为合理,与中科院分区升级版的期刊超越指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WoS中,高被引论文旁边会有一个奖杯标志作为区分。
热点论文指的是某个ESI学科近两年的已发表论文按照近两个月内的被引次数排序后前0.1%的论文。所以能进入热点论文要比进入高被引论文难一些。在WoS中,热点论文旁边会有一个火焰标志作为区分。
ESI高被引阈值
本月11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的ESI学科高被引阈值。参见下表。大家可以对照表格查找自己论文对应学科的高被引阈值。
有的作者会发现自己的论文被引频次高于高被引阈值但没能成为高被引论文,这是由于数据库的引用统计范围比ESI实际统计时要大一些,ESI只计入SCIE\SSCI\A&HCI三个库中和的引用次数,两个数据库的更新时间也不同,为每周更新,而ESI为两个月更新一次,所以会出现即使中被引频次已超过了ESI学科阈值,但还未成为高被引论文的情况。
另外,高被引阈值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两个月数据更新一次,所以高被引论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的小奖杯没准一更新就消失了。所以发现自己是高被引论文后抓紧时间打印检索页或者找学校开证明,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如何成为高被引论文?
论文引用频次高,代表着研究传播范围广,学术影响力高,在基金申请时也是加分项。所以研究内容本身固然重要,发表之后的传播也要做好考量。一般来说,研究新颖度是论文发表的重要指标,但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引起高度关注,只有那些能和过去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新思路才最容易引起关注。具体而言:
1、
质量:
高水平期刊的论文不一定能成为高被引论文,但高被引论文作为高水平论文,其研究内容本身质量较高。所以试验设计、数据处理这些都很重要。
2、
选题:
选题紧靠研究热点,且在起步阶段的领域,现在的研究会成为后人研究的基础,自然能提高被引率。
3、
创新性:
体现在很多方面,用新的方法去更严谨快捷地证实已有结果、发现与前人结果截然不同的结果、旧瓶装新酒即已知作用的研究对象在全新领域的巨大作用。
4、
自引:
引用自己之前发表过的论文,不要强行引用。
5、
标题和摘要中重复关键词,能增加论文在检索列表顶部出现的可能性,从而使论文更容易被阅读、被引用。
6、
开放获取:
OA期刊或混合模式的OA选项,能增加论文被阅读的次数,从而增加被引次数。
7、
个人信息:
发表论文时核对姓名和机构无误,每篇论文发表时保证姓名一致,方便被读者查询已发表的所有文章,姓名常见的,可以考虑使用科研人员身份识别码。
8、
加强推广: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论文数据、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在学校官网介绍页发布论文相关内容,可以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