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陆基《文赋》词义一:文学体裁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文”指古文。即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即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元代祝尧说,“宋人作赋,其体有二:曰俳体,曰文体”;并认为用文体作赋,“则是一片之文,押几个韵尔”(《古赋辨体》)。其论虽对宋代文赋有所偏颇,但却指出了文赋的体裁特点,即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作为赋的一类变体,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象韩愈《进学解》,柳宗元《答问》、《设渔者对智伯》,虽不以“赋”名篇,但其体裁取自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正是《文选》列为“设论”一类的古赋之体,既保持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文赋始于唐,典型作品是《阿房宫赋》。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派骈偶文风,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其成就之一便是使文赋这一赋体发展得更为成熟而富有特色。其代表作即欧阳修《秋声赋》和苏轼前、后《赤壁赋》。从体裁形式看,《秋声赋》和《前赤壁赋》都还保持“设论”一类汉赋的体制,既有主客答难的结构形式,又吸取韩愈《进学解》的叙事性质,但扩大了叙事部分,增加了写景抒情部分。
而《后赤壁赋》则几乎完全摆脱汉赋体制的影响,独创地构思了夜游赤壁、攀登峰顶、泛舟长江及遇鹤梦鹤的情节。以这三篇为代表的宋代文赋的共同特点是,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用相当整饬的古文语言写作铿锵和谐的韵文。宋代文赋的实质是用古文语言写作的具有赋的结构的韵文,所以按照古代传统文论观念来看,一方面肯定赋体至“宋人又再变而为文”,是赋的一种变体;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之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俪矣”(《文体明辨》),觉得既不符合“古诗之流”的要求,又不符合骈偶声律的“俪辞”的标准,实则已不属赋体。但从文学体裁的发展规律看,宋代文赋正是赋体发展的终极阶段,前、后《赤壁赋》即为临界的标志作二: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产生背景[1]两汉以来,由于汉武帝对儒家文艺思想的“专尊”,使得儒家思想在整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儒家学派论诗,十分讲究、重视诗的教化作用,他们着重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毛诗序》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曹丕也在《典论》中把文章看作“经国之大业”。这些文艺思想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过多的强调了文艺的社会作用,相对地忽视了文艺的艺术特点。
魏晋时期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使得文学走进自觉地时代。随着儒家思想的衰微,人的思想的解放,人道价值重新得到肯定,文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文学理论上也一扫两汉沉闷凝滞的气氛。对文学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文学艺术规律的研究全面展开。《文赋》的出现,正是文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而得到独立发展之后,在大量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理论结晶。《文赋》首次把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陆机写《文赋》的宗旨是为了解决创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所以以创作构思为中心,主要论述“作文利害之所由”,即文章写作的方法技巧和艺术性的问题。自然,这样做难免会从中流露出“形式主义”的痕迹,但是这显然不能影响陆机在《文赋》中的贡献。《文赋》赏析序言:论创作动机和目的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窃:谦称自己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妍蚩:美丑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盛藻:褒义,华美的辞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因论:凭借此而议论佗日殆可谓曲尽其妙。佗日:他日。殆:近于至于操斧伐柯,伐柯:制做斧柄虽取则不远;则:标准。操斧伐柯,取则不远,诗经之原句为“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随手之变:随机的巧妙变化。言辞达意。逮:达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尔。参考译文:每当我阅读有才之士的文章,自感可以悟到作者的创作用心。他们遣词造句,的确变化丰富。对于文章的美丑好坏,我能体会,还能加以评说。而我自己写作时,虽然也很动感情,却常困惑于我的文学意象还不能称意地表现所感之物,辞也不够达意。总之,不是知理之难,而是难在都能做到啊。所以,我作《文赋》,阐述先前贤士的文章之华美,借此谈论作文时的利与害的缘由,期待他日作文可近于所谓完美。至于向前人学习,就像把树枝做成斧柄,虽然看上去与标准相差不远,但随手应变的把握之妙,实在难以尽述。而语言所能讲出的创作体会,都在这里了。论文学基础修养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中区:人世间。玄览:深察。颐:养。典坟:三坟五典的省称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懔懔:戒慎貌。(《易坤》:履霜坚冰至)。眇眇:高远貌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丽藻:华美的词藻。彬彬:文质间半之貌(语出文质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援笔:握笔。聊:且参考译文:(文学的修养来自于)静看人世并洞察万象,用经典来颐养情志。尊重时节物候的兴替而感怀光阴变化,借观万物纷繁来引发丰富的思绪。
深秋为叶落发感伤,阳春为细芽发欣喜。怀敬畏之心就像行于冰霜那样谨慎,立志向要高远而临云(指脱于尘俗)。应咏怀世人称德的壮烈之举,称诵先贤的清高节气。游心于好文章的如林库府,赞赏美文的得体之趣。心有感慨,且宣泄于文字。论构思和想象其始也,皆收视反听,李善注:“收视反听,言不视听也。”曈昽:犹蒙胧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群言:众好书。沥液:李周翰液,涓滴也。”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天渊:星宿,《宋史天文志三》:“天渊十星,一曰天池,一曰天泉主灌溉。下泉:《诗经下之长丝。喻中箭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阙文:犹佚文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须臾、一瞬:谓时间短创作开始,要停止对外物的视听,沉思游想(以求神来之笔),让精神飞驰于八极之远,心绪游荡于万仞之高。当文思到来,思情理路逐渐明朗,物象随之清晰。积累的群书之精髓如涓滴倒出,六经之英华润荡于口中。思绪或与上神同浮天渊星宿之高,情系大河之安;或与下民同浸地泉之寒,意体微躯之苦。有时深切之辞难出,如同深水之鱼,即便上钩,也得从深渊处一点点牵出;有时辞藻纷至沓来,如层云之鸟中箭,陡然从天而降。遣词高古,在于广搜前代逸作遗韵作为积淀。
不趋时风,因为它像朝花,虽绚烂却已是开过;要用更清新的词意,就像晚上刚开启的花,虽少为人知那才更鲜。作文就是这样,在刹那间思绪通观古今、抚念四海。论形式与内容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juyu)而不安。岨峿:本指山交错不平貌。引申为抵触,不合。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笼:包举,装。挫:收缩。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踯躅:徘徊。燥吻:口干。濡翰:湿润之笔结繁:果叶丰富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觚:方简,喻写作。率尔、邈然:喻 速成、迟成 参考译文: 情绪与思路激发之后,要按部就班安排结构、选择用词。(文笔讲 究有声有色)描写光彩的物象、美妙的音韵,全都要推敲使用生动的文辞。(发论的 方法多样,形象地比喻)或摇动主枝意在振动末叶,或沿洪波而上为寻滥觞之源头。 或以含蓄笔法启发让道理彰显,或以浅显举例巧解难辩之理。(高论气当足),或如 虎怒以令众兽顺服,或如龙出而令惊鸟逃散。(思路有畅阻),或信手拈来就很妥帖, 或反复推敲还不合适。思考时要静心凝神(才能发意深刻);著文时当尽知众家思虑(言 论才不偏颇)。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要以一形寓之、一笔喻之。
(所以才思启动 有个过程)初动笔时徘徊不定像干涩之口难语,但最终笔墨会流畅起来。持论应抓本 质(而不是虚妄)作为成理的主干,文章要条理清晰并且枝繁叶茂才显得丰满。言情 与写貌要令其真实可信,这样才能让读者的情感随之而动,一想见快乐必喜笑颜开, 刚读到悲伤已发出喟叹。(情感的宣泄有时也有畅有阻),或一操而就,速成佳作; 或握笔茫然,灵感迟来。 论创作乐趣 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固:当然 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绵邈:深远。尺素:尺长白绢,借指短书信。滂沛:雨大貌 播芳蕤(rui)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芳蕤:盛开而下垂的花。馥馥:香气很浓 参考译文:文学创作令人欣悦,当然为圣贤所向往。语言是抽象的,却可以在议论描述中求得生动的形象;文字是无声的,却可以从推敲中求得众妙之音。好文章 能把深远的意境、磅礴的气势,吐纳于寸心、浓缩于尺幅。言论放眼于大处,文章气 度可以涵盖无限;情思按捺于深处,文章发意更显意味深长。(美文之生动传神)就 像可以目睹花开之娇艳、绿枝之繁茂,闻到浓郁的自然芳香。(好的文采)因鲜明而 风起流行于世,因美盛而激发和促进了文坛。 论风格和体裁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纷挥霍,形难为状。李善 注:“挥霍,疾貌。” 犹献技。司契:词达意在有无而僶俛(min mian),当浅深而不让。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