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理体会

最新《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

29447

【简介】感谢网友“29447”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一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1998年献给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记。书中用一篇篇独具爱心和思想性的记实文章,折射出他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的教育思想历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探索和不断的创新。我陆陆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很多事例对我可谓受益匪浅。“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自问:你为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做了那些努力?

教师只有在爱学生的情感推动下,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自己的教育思想,创新自己的教育思路,才能赢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收获自己教育事业的成就。

师生之爱,有别于亲情之爱,有别于友情之爱。这种爱的潜能在于她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升华之后,是我们对祖国的爱。是爱的教育追求的境界。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中,仅教育“后进学生”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就有十种之多。这些还是他提练归纳出来的。还有更多具体事例中,达不到归纳写出程度的灵机之动就更多了。他不比别的教师多长个脑子,但他的这一个头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智慧?我想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中付出的爱心促进和提升了他个人的智力智慧。

我们每个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教师如果也能付出这样的爱心,必然也会激发自己的智慧潜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教育能力的发展。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研究型教师,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是一个快乐的人。李老师以爱心赢得爱心,以真诚赢得真诚,以民主赢得民主。李老师的生命在与学生的融合中得以灿烂。李老师在博士毕业后,又回到一所中学担任班主任、教语文。但他却一再强调:不要把我的行为看成崇高,其实纯属个人喜好,我就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促使我追求教育的幸福。使我认识到学生是教师的幸福之源。学生在教师节来临时送我的一张贺卡、一封短信都让我幸福无比。平时的课堂互动,课下交流使我的生活变得开心,生命因此而变得精彩!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认识到课堂是体现教师生命价值的地方,教师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上课不能享受到快乐,那么教师的一生就不会快乐。我努力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探讨中,我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二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2、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3、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三

明灯作伴,尽管夜已深,我仍旧伏在书桌上不忍释手地看着《爱心与教育》,一点倦意还没有,被李镇西老师“还债”的故事感动着。曾经为琼瑶、岑凯伦笔下唯美的爱情而感动,为了躲避宿管老师的抽查,甘愿躲在被窝里电筒达旦,兴致犹存。当了教师以后,为了充实专业教学知识,常要逼自己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却经常翻不了三页,接倒头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约会。为什么此书在出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一本无需炒作的畅销书?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还因为李老师那一股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学生、对工作无比挚爱的清泉也同时滋润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凡是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他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麻木并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一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位真诚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诚赢得了众多的心灵。

《黄金时代〉转寄来的贺卡上赫然写着: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级(1)班的全体儿女。1993年6月“父亲节”那天,李老师意外地收到《黄金时代》转来的贺卡,上面写着:“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落款是:“您的高95级1班全体‘儿女’。”每年李镇西的历届“儿女”们,都要想尽办法为他祝贺生日。足以让人顿生妒忌之心!“因为我领了工资,要对得起这份报酬;因为我享受过学生的笑声与泪水,我要对得起这份真情;因为有学生是通过各种‘勾兑’才编到我班的,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因为学生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我要对得起我的‘哥儿们’!”“因为我承受了太多学生的爱。”“我是为了还债!”看来,李老师真是债务累累。他还的,是一份情债!没有付出,哪会有收获?李老师说错了。只有爱才能赢得爱!哪里是他还学生债,分明是学生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他的爱。

他不忘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注满爱的礼物;不顾烦琐的班主任工作,保持与学生书信的往来;为后进生擦亮前行的航灯;替优秀生指点人生的迷津;在八十年代,他几乎每年春节都和学生一起度过,几乎每个暑假都和学生一起游山玩水,在学生身上他倾注了绝大多数的精力和物力。“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有我,当然我也有你,爱,自然也是双向的,于是,爱爱相报何时了?情滋养着情,债便这样一茬又一茬地疯长着!他的债主,是一批幸福的人!那张斗鸡的照片,足以让人忍俊不禁。瞧他们,一个个抱住右脚,抓紧裤腿,龇牙咧嘴在那里你争我斗,哪里分得清老师和学生?

他带着学生读书,读教科书,读中外名著,也走进生活,读社会大学这本厚厚的书。除了成绩,他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不管你是聪明的、愚笨的、纯朴的、顽劣的,都要发现你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的源泉,帮助你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成为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发挥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变“人治”为“法治”,只要违反了班规,“天子与蔗民同罪”,他,成了与学生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成了和学生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李镇西教育工作的写照。于是,他从心底一泻千里地喷涌出来的爱的故事,就能攫住我的心灵,赚取我的眼泪。

那么,我呢?我也是一个教育者,所不同的只是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大致相同的,却太多了,但是结果,却是大相径庭!不是因为我的孩子幼稚,不是因为我的孩子木讷,不是因为我没有睁开双眼捕捉,不是因为我没有提起笔,也许是我的心灵,还没有毫无保留地打开。

读完《爱心与教育》,我还进一步感悟到:教师应该善于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每个孩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长的树苗,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扶持,才能茁壮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心中只有装满爱学生、爱事业的情感,才能闪现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爱心与教育》让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有爱才有教育”。

除此之外,他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写到这,我不禁想到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个。”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着进屋,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两个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

就在《爱心与教育〉的故事感动着我时,“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也鞭策着我,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然后不断地地演绎有关“债”的故事!学生们的爱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同学、对老师的爱,还扩展为对周围陌生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想说:因为有爱,才使老师与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因为有爱,才使一位普通教师的形象显得那么高大、魁伟!因为有爱,才让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变得那么多姿多彩!让我们每一位灵魂工程师都能以李镇西为榜样,实施爱的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四

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时代在不断变化,教育内容在不断更改教育手段在不断革新,教育背景也在不断变化。在新的时代特色下,教育中爱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如何将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当我阅读《爱心与教育》一书后,一切似乎有了一些思考与答案。

《爱心与教育》一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教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全书共有七篇手记,每篇手记都有自己的一个主题。在书本的序言部分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或这是每个教师首先都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就像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余心言说的那样“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年级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我们办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培养一个个有特色的人。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素质教育是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人。如何才能让素质教育更好的实施,除了社会制度的保障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施教者。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是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无条件无限度的爱。有的人说在教育中教师最重要的是知识的储备,是过硬的专业知识,但我觉得这些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更新速度是人望尘莫及的,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就考试的内容来说只要给学生互联网,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甚至在很多方面教师的知识会低于学生,但为什么时至今日人们还在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那是因为教师有着互联网不能取代的东西,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这才是在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李镇西教师的手记里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李老师的班级为何充满凝聚力,为何能在班级同学发生困难时全班都积极帮助,为何会在得知李老师要走后不惜罢课来挽留他,为何在我们眼里的“差生”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才......这都离不开李镇西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镇西教师和他的学生万同的故事。让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班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很多教师对这些学生都是采取放弃的态度,只会用批评来管理他们,但是李教师不同,面对万同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李教师从未放弃过他,为他找“帮助人”、写表扬信,想办法让班集体一起来帮助他。在教师的爱与同学的爱中万同最终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在李教师的手记里不难发现,在他的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爱心,这种爱不仅是对班级同学的、对老师的、更是对社会的,有这样的爱心还有必要担心他们会对社会有什么不利吗?爱的教育,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师对学生这种无私的爱就是全心全意对学生、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那么在21世纪教师要怎么去表达这种爱,怎么去让教师的爱来促进我们的教育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俩个方面。

培养爱表达爱

就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来说,我没有遇到过像李镇西教师这样用爱来对待学生来教育学生的教师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遗憾。其实像李镇西教师一样的教师本来就少,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一些缺乏爱的教师,例如近几年教师虐待学生的新闻越来越多,很难想象身为一名教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

所以爱教育的第一部就是要培养爱。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的教师把教书仅仅看成是谋生手段,对学生很少情感投入,急功近利,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败坏教师形象。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现在的教育现状,虽然我们一直在最求素质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现在应试教育依旧存在并且影响较大,教师要明白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眼里只有分数,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多与学生沟通,在沟通与相处中培养爱。最后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要给老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用爱去感化学生,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五

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想说:这份光辉来之不易,它需要悉心地经营、积极地探寻和恒久的坚持,否则,顶着一份"光辉职业"的光环再久,也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我相信:每个教育工作者在起初踏入校园的时候都会信誓旦旦"为学生奉献"、"用全部的爱去面对工作",可是,我们怎么去施与爱?如何能够让这些爱起作用?还有,怎样能够使得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得以持续?这些,才是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

作为一个在教育领域工作十几年的老师,我对此深有体会:教师这份工作做久了,是会出现瓶颈期的。或者因为疲累,或者因为惯性思维,我们会发现自己难以获得突破。的确啊,讲台不过三尺,教室不过几十平,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我们怎么闪转腾挪,才能开拓出一片更大的天地?我的方法是读书……

引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学校是读书的地方,不仅是做题的地方。"这里面的寓意无论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适用的。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我喜欢它不仅因为这本书中强调了"爱心"这个在教育行业耳熟能详的词汇,还因为作者李镇西老师在书中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并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的指导。

在《爱心与教育》中,有一部分关于"后进生"的内容。李镇西老师非常注重施与爱的公平性,他会努力让自己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即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而且,在对于后进生的分析中,他提到了家庭方面的原因,这一点,给我的启示特别大。

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一个误区,对"老师"的定义出现了偏差。我以为:老师就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人;就是把教室的门关起来,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人;就是放学的铃声响起来,学生回家之后,就不再负有责任的人。原来限制我的不是三尺讲台,也不是教室,而是自己的想法,那扇未曾开启的心门啊!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中讲了很多他本人和学生相伴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拘泥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他本人用一种"全身心陪伴"的方式走进了学生的生命中,从而融为一体,互为支撑。这才是"爱心"的最高境界,他对学生的爱不是"应该去爱"那么生硬,而是能爱,想爱,不爱不行!李镇西所参与的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的成长和整个人生,这点值得我反思与学习。

在我的班级中,也曾有一名让人头疼的"后进生",他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上课公然顶撞老师,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找这位学生谈过很多次,他却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让我无所适从。终于有一次,这名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将我彻底惹恼了,我把学生的爸爸请来学校,想和他沟通下。没想到,这位父亲当着我的面就打了儿子两记耳光……

这位情绪激动的家长告诉我:他和孩子的妈妈早年就离婚了,他一个人带着儿子过,为了养儿子自己做着很辛苦的工作,他离开学校之前还叮嘱我:"他不听话你就打。"这些让我觉得猝不及防又无奈。

当天晚上,我想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中提到的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家庭。是的,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机会参与孩子的成长,真的应该时不时打开教室的门、学校的门以及自己和孩子的心门,去了解他们背后的生活,也许,那里才藏着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

我尝试着走近这名"后进生",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话、给他补课,看到他的手套坏了,帮他买了一副新的……而这名学生对我也从刚开始的抵触、防备到后来的信任。他开始对我抱怨父亲对他不好,开始述说自己没有妈妈的委屈……当某天放学之后,我和他一起回家,当着他爸爸的面儿夸奖他最近进步了很多,并委婉地规劝这位父亲不要经常打骂孩子的时候,我看到了昔日的"后进生"脸上绽放出笑容……

当然,这名学生因为基础太差,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成为一名各门功课优异的"尖子生",但是他开始认真听讲了,开始知道尊敬老师和友爱同学了,并且在我的鼓励下发现了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特长……这些,都让我觉得无比欣慰。

我不知道这名学生会不会在若干年之后像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中写的那样,回到学校来,述说自己的成就,表达对老师的感恩……而且,这些对我来说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有一天,他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会非常放心。我觉得他不会再因为家庭的残缺而放弃自己,不会因为缺爱而仇视社会,并且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将来在社会的上的哪个领域,都会过得很快乐。

同时,我也特别感谢《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它打破了我的瓶颈,洞开了小世界通往外部天地的大门,让来自门外的风吹拂着我,拨开教育的迷雾,认识到爱心的本质和教师这一身份的真实意义。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六

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借着学校给我们赠书的机会,选了一本名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想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收到书后的那几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读完了。因为读的匆忙,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闲来无事,便又捧起重温了一遍,这一次的品读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有两点最深的感受: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本书中,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督促。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你以身作则,便会“不令而行”了。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加入阅读的行列,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让读书伴随我们的一生。有了我们的熏陶感染,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那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当然,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去引导,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七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体会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八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九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中,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一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

在“爱心和童心”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鸣的是:“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如书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你是爱学生的,就必须有一种能力——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而非颐指气使、强行命令。

“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

1、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错误面前人人平等,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2、讲究科学: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最令我动容并且引发我思考的是:

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文中谈到: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乱应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学生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多么真实的写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一定都会有其立足于世的天赋,不必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对于后进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其爱好,引导他们学会做人之本、学会生存之道。

我记得,有一美国中学校长在学生毕业演讲时对毕业生说:“得a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未来靠你们;得b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的栋梁是你们;得c的同学,祝贺你们,母校的捐款等着你们!”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时,我们便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于是,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后进孩子沟通时,当我们习惯与孩子心理置换的沟通方式时,于是,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会多于消极关注,正强化会多于负强化,此时,你便是在为后进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可爱,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老师,我谢谢你教会了我许多本领,我从一字不识到现在我可以写作文了,真的谢谢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这些话语,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课文题的理解时,同学们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是后一代而努力工作。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二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后进生。李老师说: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这是他十几年从教生涯凝聚成的一句“名言”,是他对于爱与教育的理性的思考的结晶,翻阅厚厚一本《爱心与教育》,每一章、每一页、每一句无不是对这话的生动阐释。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大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三

在阅读《爱心与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镇西,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精要的教理阐述,精典的教例剖析,科学的研究方法,清晰的研究思路,研究的时效性令人佩服。

作者对爱的教育的升华是这样说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的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班里一名学生刘某,稍有不顺的就大发脾气,希望通过发泄愤怒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为他提供了释放的空间,训练他学会用动作释放自己的情绪,训练他在情绪激动时,能从自我的情绪中跳出来,更好的观察自己和他人,客观的面对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改变自己钻牛角尖的思维方式。

为了帮助他学会如何爱别人,我召开了一次班会,让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布置各种障碍物,我蒙上眼睛,让他扶着我穿过障碍,其他同学观察,他扶着我胳膊的手柔和而坚定,他很轻声的告诉我应该怎么走,我的头、膝盖不时碰到他防止我撞上障碍物的手上。在一片黑暗中,他是我的眼睛,我的希望,而他却是那么温和、那么细心,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流在我心中涌动,但我的心却在唱歌:他知道如何关心别人,爱别人,爱是人的本能。然后,我又让以前与他关系比较恶劣的同学蒙上眼睛,让他扶他们穿过障碍。几个下来,同学们都反映他十分细心,值得信赖,他也表示以后与同学相处要互相宽容、互相体谅。从此以后,他变得爱同学了,爱老师了,相信他也会用同样的爱,爱父母,爱社会,爱国家。

当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起来的时候,这种爱变得伟大了,我们的职业也变得伟大了。师爱,并用这种无私的爱引导学生,就是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精彩的教学案例,让我更系统地了解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更全面掌握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其中令我触动最大的是针对后进生转化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试着把几个成绩差又不甘落后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每天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个人所碰到的问题,分享大家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提高了信心,获得了群体认同感。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独的,受人歧视的,而是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由于没有了先前那种怕被人看不起的畏缩心理,因此在小组交流会上每个成员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一扫以前那种焦虑、沉闷、烦躁的心态。

其次,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学习小组中,刚开始我就要求他们做到“会的给不会的讲,进步快的给进步慢的讲,在某科目擅长的给不擅长的讲,共同性的难题大家共同承担”的互助性原则。比如你数学好,你就多承担数学难题的主攻任务;他英语好,那在英语上就多当当小老师。这样,讲者为担当起光荣的使命往往“备课”认真,讲解耐心细致,结果让自己也更加熟练透彻地掌握了所讲的内容;而听者为了对得起“老师”的一番苦心,不在“老师”面前丢脸献丑,总是虚心求教、专心致志。

再者,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在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往往存在着懒散、松懈的毛病,成立学习小组后,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新的小群体中落后,因而自我约束力大大加强。另外,在平时大家相互监督的环境中,小组还选出了常务小组长,由成员轮流担当,由他负责监督小组成员中的懒散、松懈现象,并及时提醒和批评。

最后,活跃了学习气氛。在小组学习中,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比如有演讲、朗诵、辩论、抽签答题、小组对抗、抢答等,大大多于单人学习的形式,其气氛热烈,轻松活泼,从而消除了精神上的疲劳感。

无论是哪种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那些优秀的教师那样,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爱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四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五

明灯作伴,尽管夜已深,我仍旧伏在书桌上不忍释手地看着《爱心与教育》,一点倦意还没有,被李镇西老师“还债”的故事感动着。曾经为琼瑶、岑凯伦笔下唯美的爱情而感动,为了躲避宿管老师的抽查,甘愿躲在被窝里电筒达旦,兴致犹存。当了教师以后,为了充实专业教学知识,常要逼自己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却经常翻不了三页,接倒头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约会。为什么此书在出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一本无需炒作的畅销书?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还因为李老师那一股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学生、对工作无比挚爱的清泉也同时滋润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凡是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他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麻木并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一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位真诚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诚赢得了众多的心灵。

《黄金时代〉转寄来的贺卡上赫然写着: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级(1)班的全体儿女。1993年6月“父亲节”那天,李老师意外地收到《黄金时代》转来的贺卡,上面写着:“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落款是:“您的高95级1班全体‘儿女’。”每年李镇西的历届“儿女”们,都要想尽办法为他祝贺生日。足以让人顿生妒忌之心!“因为我领了工资,要对得起这份报酬;因为我享受过学生的笑声与泪水,我要对得起这份真情;因为有学生是通过各种‘勾兑’才编到我班的,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因为学生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我要对得起我的‘哥儿们’!”“因为我承受了太多学生的爱。”“我是为了还债!”看来,李老师真是债务累累。他还的,是一份情债!没有付出,哪会有收获?李老师说错了。只有爱才能赢得爱!哪里是他还学生债,分明是学生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他的爱。

他不忘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注满爱的礼物;不顾烦琐的班主任工作,保持与学生书信的往来;为后进生擦亮前行的航灯;替优秀生指点人生的迷津;在八十年代,他几乎每年春节都和学生一起度过,几乎每个暑假都和学生一起游山玩水,在学生身上他倾注了绝大多数的精力和物力。“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有我,当然我也有你,爱,自然也是双向的,于是,爱爱相报何时了?情滋养着情,债便这样一茬又一茬地疯长着!他的债主,是一批幸福的人!那张斗鸡的照片,足以让人忍俊不禁。瞧他们,一个个抱住右脚,抓紧裤腿,龇牙咧嘴在那里你争我斗,哪里分得清老师和学生?

他带着学生读书,读教科书,读中外名著,也走进生活,读社会大学这本厚厚的书。除了成绩,他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不管你是聪明的、愚笨的、纯朴的、顽劣的,都要发现你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的源泉,帮助你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成为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发挥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变“人治”为“法治”,只要违反了班规,“天子与蔗民同罪”,他,成了与学生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成了和学生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李镇西教育工作的写照。于是,他从心底一泻千里地喷涌出来的爱的故事,就能攫住我的心灵,赚取我的眼泪。

那么,我呢?我也是一个教育者,所不同的只是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大致相同的,却太多了,但是结果,却是大相径庭!不是因为我的孩子幼稚,不是因为我的孩子木讷,不是因为我没有睁开双眼捕捉,不是因为我没有提起笔,也许是我的心灵,还没有毫无保留地打开。

读完《爱心与教育》,我还进一步感悟到:教师应该善于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每个孩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长的树苗,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扶持,才能茁壮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心中只有装满爱学生、爱事业的情感,才能闪现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爱心与教育》让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有爱才有教育”。

除此之外,他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写到这,我不禁想到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个。”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着进屋,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两个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

就在《爱心与教育〉的故事感动着我时,“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也鞭策着我,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然后不断地地演绎有关“债”的故事!学生们的爱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同学、对老师的爱,还扩展为对周围陌生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想说:因为有爱,才使老师与学生的心贴得那么近!因为有爱,才使一位普通教师的形象显得那么高大、魁伟!因为有爱,才让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变得那么多姿多彩!让我们每一位灵魂工程师都能以李镇西为榜样,实施爱的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六

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还生动具体的列举了自己对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对优生的培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同样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一个个成功的事例背后隐藏着李老师一颗为人师表的爱心与执著,耐心与机敏,当然,在书中作者还不无忧虑地剖析了当代中学生心灵的另一面,发出了沉重的思考,特别是书中所列举的宁小燕自杀这件事例,读后让人为汗颜,一个纯真而又优秀的花绣少女最终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读后我产生了深深的感想:当今的学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关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德育教育。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可爱,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老师,我谢谢你教会了我许多本领,我从一字不识到现在我可以写作文了,真的谢谢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这些话语,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课文题的理解时,同学们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是后一代而努力工作。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七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500字篇十八

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然后,把它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今天,我做在电脑前,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又一次和李镇西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激情的脉动,诗意的挥发。

是啊,在书中,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李镇西老师携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书中,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为万同的转变,与王铜的沟通,李镇西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平等,这种民主。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未免太绝对了些。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严格要求”学生,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她时,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不是不平等的爱,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象李镇西老师那样,在爱中体现民主,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爱心与教育》中,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施爱育人”的感人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一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

在“爱心和童心”这部分的描述中,引起我共鸣的是:“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正如书中所言:“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你是爱学生的,就必须有一种能力——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而非颐指气使、强行命令。

“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给我很深印象的有这样三个观点:

1、讲求民主: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错误面前人人平等,优生差生一视同仁,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2、讲究科学: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

最令我动容并且引发我思考的是:

3、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文中谈到:没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而我们眼里的“后进学生”,几乎都是这样的不幸者!由于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族背景等等方面的差异,“后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班集体同步,于是心灵的悲剧便发生了:自卑自贱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往往完不成只好胡乱应付,因此常被各科老师斥骂,受尽了学生的白眼,于是处处与集体作对……多么真实的写照!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尊敬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一定都会有其立足于世的天赋,不必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对于后进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其爱好,引导他们学会做人之本、学会生存之道。

我记得,有一美国中学校长在学生毕业演讲时对毕业生说:“得a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未来靠你们;得b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的栋梁是你们;得c的同学,祝贺你们,母校的捐款等着你们!”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时,我们便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于是,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后进孩子沟通时,当我们习惯与孩子心理置换的沟通方式时,于是,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会多于消极关注,正强化会多于负强化,此时,你便是在为后进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黄金回收价格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风水运势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