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6026”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实践活动课说课稿篇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实践活动课《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一课是结合前面学过的量的计量、统计等知识设计的。旨在通过测量等操作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
六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从孟州的环境来讲,学生没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对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在本节课中,关键要引起学生对缺水问题的关注,让学生通过学习,自觉树立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感染身边人节约用水。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大致确定为:
1、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折射出浪费的大问题,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联系孟州水资源现状将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对孟州水资源现状的研究,并在交流对话中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3、借助多媒体将孟州的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用水情况整合进课堂与孟州淡水资源进行对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水资源的匮乏,从而让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
针对以上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一个小小的漏水的水龙头,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从小培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我将用数据反映出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数据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准备:调查周围浪费水的情况,收集节水措施 教师准备:课件、自制水龙头和量杯(每组一个)、水 3、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采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堂展练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落实思考:
1、在此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领略水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由此告诉学生水是生命之源,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2、人们常用为蓝色的星球来形容地球,那是因为地球表面71%都是水,这么多水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此问题一出,立即引发学生兴趣,课前资料准备充分的孩子跃跃欲试,急于告诉大家:“地球表面的这么多水中仅有2.6%的淡水,可供饮用的淡水少之甚少仅占1%”听了这个介绍你有什么想法?通过谈感受初次让学生感知水的可贵。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进行考察的兴趣。 (二)、交流探究,震撼心灵
1、水资源如此珍贵,我们的周围有浪费水的情况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谈现象,谈感受,在生生交流中,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
2、做漏水试验,记录1分钟滴水量是多少毫升,填写实验表。
水龙头1分钟滴水量
组别 滴水量(ml)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平均滴水量 3
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并引发思考“每个水龙头漏水的速度不同,用什么数来代表这些水龙头漏水的平均水平呢?”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进行统计。
3、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
(1)计算1小时,1天,1年的漏水量
时间 滴水量 1分 1小时 1天 1年 漏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多。这样的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节约用水必要性的认识。
(2)根据分析的数据,继续利用平均数进行推断:我们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根据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30万学校使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1立方米约重1吨)按照孟州水价2.5元/吨,一共多付多少水费?如果每人每年用30吨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年?全孟州约37万人,这些水可供全孟州人用多长时间?通过联系孟州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数据分析: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到孟州水资源总量约为1.90亿m3(1m3的水约重1t),孟州市约有37万居民,如果按每人每年用水30吨计算,这些水大约可供人们用多少年?(孟州水资源污染网络报道链接和缺水图片介绍,如果不能做到环保、节约孟州也会出现这种状况)通过分析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震撼人心的图片叩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再次体现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1、数据带给我们的震撼尚在眼前,节约用水势在必行。结合周围的浪费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水措施。让学生自觉树立节水意识,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2、介绍节水措施 (四)拓展延伸,总结建议
1、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
(1)介绍世界水日:
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xx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2、课已终意未尽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增强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3、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数学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功能
节约用水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以小见大,用数据折射浪费的大问题。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不容小视。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让节水成为一种习惯。
数学实践活动课说课稿篇二
教材分析: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统计活动经验,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分析,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用途,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和保护有简单的了解,并通过实验统计了解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让学生学习统计与计算。培养学生动手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和节约用水的习惯。
1.经历一个水龙头一昼夜漏水量测试和以此进行推测的过程,感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经历节约用水途径和方法的交流过程,促进节水意识的形成。
3. 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与节约用水相关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重点:节约用水相关问题的统计与计算。
难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节约用水相关问题的计算。
1、通过创设情境,围绕节约用水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让学生意识到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2、结合西南五省旱灾的实际情况,通过课件展示良田干涸、居
民生活用水困难等画面,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再进一步说出今后生活中应该如何节水。
3、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操作、讨论,和分析,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并测量一个水龙头在单位时间的滴水量,课中让学生计算一时、一日、一年的滴水量,再让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从而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环保教育。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情境:课件展示太空看地球的地球图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地球表面有很多的水,但是(出示图片2)淡水资源有2.6%,饮用水资源只有1% 。
数学实践活动课说课稿篇三
我执教的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第二课时。本课时是在认识了图形的周长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得出计算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我在设计实践活动课“美化校园”时,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教学事例,从实际生活中选取,通过生活融合的具体情景数学化,进而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拓展教学的内容,活化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全过程就必须相信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潜能,教育的作用关键是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潜能的挖掘不是靠教师一点一点的分析告诉学生知识,而是要靠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在课前需要学生分小组去进行测量,我只是在测量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结果我发现他们分工十分明确,每个小组都有负责测量的同学,也有专人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配合,共同商计测量的方法,体现了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且在课上这个测量的过程,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些学生学习的方式。测量生活中的物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测量完物体的长度时,计算出了物体的周长,通过计算得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优化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以上一系列活动中,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教学,乐于实践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感到自己就生活在数学之中,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数学。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
“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讲课多,占用的时间多,而现在,以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孩子们是多么的快乐。而且孩子们在深度中会有所发现,在合作中能享受成功,在质疑中能发展自我。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设计着眼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课本知识,同时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实践活动课说课稿篇四
1.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开心超市》这节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有两个知识点:一是认识整元的商品价签,会按价签拿钱。二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开心超市”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超市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收银员,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整元的价签。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分层教学目标如下:
a组:基本完成三个目标。
b组:会认整元的价签,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c组:认识整元的人民币,知道爱惜人民币。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尝试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课件,布置水果专柜的柜台,设置“学习用品区”、“食品饮品区”、“学习用品区”文体休闲区。
学生:每人准备,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
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认识价签,模拟购物,经历实践,发表感想”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学认价签、模拟购物、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开心超市今天开张,你想不想买东西?借助“开心超市”开张这一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准备购物,认识价签。(约15分钟)
学生在老师对引导下看幻灯片上的价签,用手中的人民币拿出价签上所示对钱数。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购物,经历实践(约1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超市收银员。
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四个教学环节:
4.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约8分钟)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样付钱的。
2)分享买东西的感受。
3)给开心超市提建议。
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