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7470”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隧道预防性养护篇一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精准监管、()、科学预防。
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
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的组合。
4、()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6、“()”和“()”这两个工作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两个子环节。
7、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将风险分为
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8、2024年1月18日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的《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制度,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
9、风险伴随的()、()、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0、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以及在特定部位、()、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部位等总称。
12.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13.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和()。
14、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
1、2、3、4级其中()级最危险。
15、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和严重性 的组合。
16、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17、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18、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和(或)()和(或)()的组合。
19、风险辨识是识别()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0、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21、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
22、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23、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⑶()。
24、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和()。
25、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治理和()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6、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治理目标、()、()、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27、根据《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以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28、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等总称。
29、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0、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和()。
3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3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应当全部或局部(),并经过一定时间()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隐患。
二、选择题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a.危险源b.作业行为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11.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
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13.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14.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
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1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c.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 d.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16、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17、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18、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19、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b.班前会c.班后会
21、()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a)风险分析(b)风险评价(c)排查风险点(d)风险分级
2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23、()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a)企业(b)中介机构(c)安监部门(d)主要负责人
24、1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
(a)无需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b)必须立即整改,可以继续作业。
(c)制定整改计划后,可以继续作业。(d)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25、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a)统一(b)同行业应统一(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26、山东省省风险分级暂定为“()”四级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绿 c、红、黄、蓝、绿 d、红、黄、蓝、绿
27、()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a)事故控制(b)风险管理(c)隐患排查(d)安全培训
28、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a)作业活动(b)设备设施(c)安全设施(d)工艺操作
29、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a)70(b)160(c)320(d)50 30、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机制。(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b)双重预防(c)标准化运行(d)安全管理
31、公司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32、公司针对各科风险点制定()标准和清单。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制度
33、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两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
b、高空作业
c、动火作业
34、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
a、班前会 b、班后会 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或风险矩阵法
35制定风险评价准则,可以不考虑的因素为()。a、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本单位的安全文化底蕴 c、本单位安全管理标准
36、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37、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三、判断题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
者的组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
1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12.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13.风险矩阵分析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1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15.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17、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19、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20、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
21、危险源一定会演变成事故隐患。()
22、企业应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23、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风险为重点向以事故为重点的转变。()
24、企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风险即可,无须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25、属地监管部门要将企业备案的“一企一册”中的1、2级风险点作为重大风险点进行管控()
26、5级风险(蓝色风险):绝对安全。()
27、3级风险(黄色风险):中度(显著)危险,无需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28、企业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自认为可以,无需验证。()
29、“两体系”建设属于企业安全科的职责,与企业其他人员无关。()
30、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31、安全检查表(scl)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个行业、企业事故案例、经验教训。()
3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值越少,说明被评价系统危险性越大。()
33、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34、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35、公布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36、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等。()
37、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时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ⅰ、ⅱ、ⅲ级。()
四、问答题:(10
风险分级管控中工程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答:
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源?
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主要分哪几步?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隧道预防性养护篇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公路隧道养护管理水平,保证公路畅通和隧道运行安全,延长隧道使用寿命,适应公路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根据《_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按照科学、实用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农村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参照执行。
第三条 隧道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水文资料、围岩地质条件、气候、交通量,采取预防性、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措施,使公路隧道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第四条 隧道养护管理工作人员应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全面地掌握隧道技术状况,保障公路畅通。
第二章 隧道养护管理职责划分
第五条 隧道养护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
区县(自治县)交通主管部门设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也可由本单位桥梁养护工程师兼任),具体负责本辖区内隧道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公路管理机构(或管养单位)应设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技术员),负责辖区内隧道的检查和保养维修工作。
养护道班(工区)设固定隧道养护工,协助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进行检查。
第六条 区县(自治县)交通主管部门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职责:审核管养单位提出的隧道养护维修工作方案,督促其小修保养工作的开展,考核管养单位隧道养护工作质量。
第七条 公路管理机构(或管养单位)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技术员)职责:
1.负责辖区内隧道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技术状况评定工作。
2. 编制隧道的年度维修保养计划,组织实施列入计划的小修保养工作。
3. 负责辖区内隧道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4. 负责审核填写各种隧道检查数据报表,并按时上报。
第八条 养护道班(工区)专职隧道养护工人职责:
1. 负责每天隧道的日常检查。
2. 如发生突发情况,及时向道班班长汇报,由班长向专职隧道养护工程师(技术员)汇报,协助班长对现场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 隧道的检查与养护要点
第九条 土建结构
检查分为四类: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及专项检查。
(一)日常检查:要求每月不少于一次,主要是及早发现早期破损、显著病害、或其它异常情况,并做出处治措施。
检查部位为:洞口、洞门、衬砌、路面、检修道、交通标志、排水设施、吊顶、内装。
检查内容及养护要点:
(1)洞口上方边(仰)坡:是否存在落石、积冰、积水,圬工体是否有损坏。
(2)洞门圬工体:是否存在起层、灰缝脱落、渗漏水、是否已妨碍交通。
(3)路面:是否有滞水结冰现象,路面是否有病害。
(4)排水设施:有无堵塞积水漫流现象。
(5)吊顶及内装:是否清洁,伸缩缝处有无内装起层、脱落现象
(6)标志:突起标志是否有损坏,表面有无脏污影响其使用功能,能否有效传递交通信息。
(二) 定期检查:要求每年不少于一次,对土建结构的基本技术状况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工具:钢尺、游标卡尺、裂缝观测仪、锤子、渗漏水检查用的ph试纸、升降车、施工标志。
检查内容及及养护要点:
(1)洞口:仰坡上方山体是否有滑坡、岩石是否有岩崩征兆;挡土墙、截水沟等圬工体是否有裂缝、鼓肚、表面风化、下沉等现象。
(2)洞门:墙身有无开裂、块石松动;衬砌是否有起层、剥落现象;结构是否有沉陷、断裂现象。
(3)衬砌:是否有起层、剥落现象 ,洞顶是否有渗漏水,墙身施工缝是否有异常。
对于起层、剥落,及时清除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剥落层,并在现场用红油漆做好标记,注明检查日期,以便下次检查时进行对比,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行车安全隐患。
(4)洞内路面:路面伸缩缝内灌缝胶功效是否正常,路面是否有拱起、错台、断板现象。
(5)排水设施:排水沟内是否有沉沙、淤堵现象,地漏子等各部件完好情况。
(6)吊顶及内装:吊顶有无漏水,内装表面脏污程度。
(7)交通标志、标线:检修道内衬墙上的突起路标,有无锈蚀、老化失效、缺损的标志;隧道内的标线是否脏污、破损或脱落现象,要及时更换或补充、维修或重新施划。
(三)特别检查:是在隧道受到自然灾害、墙体受到外力碰撞事故、火灾等异常事件后,对受影响的结构立即进行检查,及时掌握结构受损情况。检查内容参照定期检查内容,检查结束后,针对受损部位及结构,要有专门的检测报告,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
(四) 专项检查:是根据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的结果,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专业机构实施。
检测内容分为:
(1)由于外载荷作用造成结构性破坏。如衬砌变形、沉降,起层、剥落、突发性坍塌等。
(2)材料劣化导致结构破损。如衬砌断面强度降低,衬砌起层、剥落,钢筋腐蚀等。
(3)由于渗漏水导致结构破损。如从衬砌裂缝处渗水,影响行车安全;渗漏水导致结冰,砂土伴随流出。
检查完成后,应提交专项检查报告。
第十条 机电设施
检查重点为: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消防设施
(一) 供配电设施的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
(1)日常检查每3天检查1次,由管养单位持有电工证的专业人员,配备专门的电工检修工具,针对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变电室内相关设备的外观,观察有无异常、异响、发热、火花、气味等现象,及时消除设备故障。
(2)定期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委托有资质的电力专业队伍来进行。
(二) 照明设施主要包括灯具、托架、标志及照明线路,其检查分为:日常检查、经常性检查。
(1)日常检查要求隧道养护工要每天通过步行或养护巡查车对照明设施外观进行一般性检查员。
(2)经常性检查要求对照明设施的运转或损伤情况进行检查,破损零部件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 消防设施是指预防隧道火灾所配备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洞口处堆放的防火砂。
检查与养护要点:
(1)隧道养护工应该对消防器材柜的使用功能每月检查一次:要检查锁具有无异常、柜体是否锈蚀,柜内灭火器有无失盗现象。
(2)检查灭火器有无锈蚀,软管损伤,灭火器是否过期。
(3)洞口防火砂是否码放整齐,有无妨碍行车现象。
第四章 隧道的保养与维修
第十一条 土建结构
(一) 清洁维护 :土建结构应经常性进行清洁维护。
(1)隧道内路面清扫应不少于每周一次,清扫的垃圾要及时清除出洞外。
(2)顶板及内装应定期进行清洁。顶板的清洁要求根据交通量及受污染程度,每年一次;内装为条形瓷砖的,每季度一次。
在清洁过程中,常温下建议用洒水车湿法清洁,对机电设施进行保护;冬季,建议用干法清洁,防止结冰,在清扫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降尘措施。
(3)隧道内排水设施清理工作应每年不少于2次,在汛期前、汛期后分别进行,如有车辆运输砂石料且漏洒严重,应增加排水设施清理次数,以保证排水畅通。
(4)隧道内标志、标线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保持其清晰、醒目,保证其正常使用功能。
(二) 保养与维修
保养与维修工作主要包括经常性和预防性的保养和轻微损坏部分的维修工作
(1)洞口:两侧排水沟及洞口上方截水沟使用功能要保持完好,洞口圬工体表面平整,无冻胀、渗水、灰缝脱落现象,各种病害要及时处治。
(2)洞身:内衬砌出现的瓷砖起层或剥落,应及时清除起层瓷砖,进行加固处理,如有渗漏水,要先将水导入边沟排出。
(3)路面:路面养护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或《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进行,边沟的盖板、地漏子,就近在隧道管理所储备一定数量的备件,一旦损坏,及时更换,保证洞内行车安全。
(4)吊顶及内装:要保持清洁美观,如有损坏,及时对缺损部位进行修复或更新。
(5)交通标志:应保持外观完整、清晰醒目,其位置要适当,传递交通信息准确无误,检修道内衬墙上的突起路标,牌面脏污要及时清洗,有锈蚀、老化失效的标志,要及时更换。
第十二条 机电设施
公路隧道机电设施主要是指为其运营服务的的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消防及救援设施等,根据机电设施的复杂程度、工作量来配备养护人员,养护人员要培训上岗,能熟练掌握设施的使用要领和技术特性,特殊工种上岗前应作专门培训,经当地劳动部门考核,持证上岗。
机电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可分为:日常检修、经常性检修、定期和分解性检修、应急检修。
(1)日常检修主要是指中间灯连续坏2盏以上、洞口加强段连续坏3盏以上就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2)经常性检修指每月所进行的检查与保养,由专业人员进行,主要检查电压是否稳定,亮度是否正常;灯泡有无损坏,镇流器、电容、触发器、保险管有无异常;灯具的密封性,并清除附着的尘土,检查线路有无腐蚀和损伤,配电柜内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3)定期和分解性检修,是隧道机电设施保养工作的强制手段,对照经常性检修所发现的问题由有资质的专业队伍,通过检测仪器对仪表、灯具等设施进行标定或检修;由消防部门对隧道内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进行检查、检修。
(4)应急检修是在隧道内或相邻地带发生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后,对机电设施进行的强制检修。
第五章 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 隧道的安全管理包括:正常运营、养护作业、发生各种事故时的交通组织和安全防护。
隧道正常运营阶段应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隧道管养单位必须制定以预防和处置隧道中断交通事故为重点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信息上报、分级响应、交通保障与恢复、事故调查等工作的职责和程序。
在汛期,除了对隧道内各种设施进行检查,还应到山顶查看山体有无滑坡、崩塌迹象,岩体有无开裂、失稳现象,进行专项检查,根据对交通威胁情况,决定是否封闭隧道。
第十四条 在隧道内进行养护作业时,严格按《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h30),并选择交通量较小时段进行,具体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周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及安全保障方案,确定合理的工作区。
(2)养护作业机械、人员要进行安全防护
(3)作业人员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和作业规程训练。
(4)如作业内的隧道结构有安全隐患,易发生危险,先处理后,再进行养护维修作业。
(5)养护施工区域所在洞,要全亮度照明。
第十五条 如隧道内发生火灾或重大交通事故,影响隧道畅通,隧道管养单位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展开工作,将损失降至最低。
因抢修工作而中断交通时,应迅速向社会发布公告,并在相邻路口处设置明显的施工绕行标志,充分利用广播、电子情报板等多种媒体进行提示告知,及早绕行,避免车辆在隧道口处拥堵。
事故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清理现场,恢复隧道的正常通车,分析总结事故成因,恢复或提高隧道的防灾能力。
第六章 检查考核
第十六条 市公路管理机构将对各区县隧道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其结果纳入目标考核。
第十七条 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管养单位隧道养护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隧道养护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预防措施不力,报送资料不及时,隧道内出现异常情况未及时发现的,要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监管或管养责任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按规定追究责任单位的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24年4月1日起执行,由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解释。
隧道预防性养护篇三
编号: 深圳森丰真空镀膜有限公司双重预防机制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和落实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运行工作,认清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必要性,进一步促进完善我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制,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树立“安全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汪选林 副组长:赖书勤
成员:鄢学军、赵洁、王虎超、黄家祯 四、进度安排
按照公司进度安排,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开展风险辨识,建立风险清单,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4、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治理台账,加强安全管理。
5、规范工作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及时妥善解决。
6、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认真开展各项安全检查监督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六、工作要求
1、全体员工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真正在意识上有增强,在行动上有进步,在管理上有提高。
2、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把握重点工作,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安全生产的监督,规范队伍管理。
3、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公司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内容,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开展的实效。
编制人:
批准人:
日期:
隧道预防性养护篇四
有限公司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实施方案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_、_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化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__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标准规范为依据,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
2024年年底前,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各部门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领导有力、班长监管有效、员工责任落实的工作格局,各部门安全风险建档率、标识率和管控责任、措施落实到位率均达到100%。构建科学、系统、有效、可靠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二、实施步骤
(一)筹划部署阶段(2024年年底前)
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在前一阶段安监局指导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安全风险排查、辨识、评估、分级、建档、管控各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制订本岗位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确定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全公司所有企业从厂址、场内(安全设施)、厂区道路、建筑本身、工艺流程、设备运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7月至12月)
2024年7月到9月,企业按照工作目标,对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内容进行核查,形成核查报告,按照风险管控措施,组织全员培训,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明确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管控措施、隐患排查治理方法。2024年10月到12月底前,各部门主管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各部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进行验收。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要明确任务、区分责任、细化标准、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筹划、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把关,要具体抓、全程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每个岗位,带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2.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各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本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采取统一部署,行业推进的方法,确保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扎实有效。到2024年6月底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全部完成。
3.加强督导、务求实效。要将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列入督导、检查、执法内容,进行跟踪督查。
有限公司
2024年11月6日
隧道预防性养护篇五
一、隧道养护管理与机构专业化方面
1. 结构物与线路分离或融合养护的专业化,机构设置;
答:结构物与线路分离或融合养护的专业化依赖于专业的养护技
术人员、专业的养护设备、养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严格的工作管理制度。
对于结构物与线路分离养护的情况,应分别设置结构物养护机构和线路养护机构;对于结构物和线路融合养护的情况,其养护机构中仍应分别成立专业的结构物养护小组和线路养护小组。
遵循“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的原则建立相关养护机构,并建设养护工作督查小组,严格进行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2. 每个隧道的薄弱点、日常养护和巡查观测检测的重点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一对一策略的建立;
答:每个隧道在后期运营过程中,明显的薄弱点有隧道照明达不到规范要求、隧道内交通事故频发、隧道内火灾易发且危害较大、紧急情况下车辆及人流疏散不易。针对隧道的薄弱点,日常养护和巡查观测检测的重点就是隧道照明灯具的完好率、火灾自动报警器的有效性、消防与救援设施的有效性、隧道监控系统、交通诱导标志、广播通讯设施及情报板等的有效性。
将隧道的薄弱点、日常巡查观测检测的重点与隧道应急处置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对一策略。如建立隧道停电应急处置预案、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应急处置预案、隧道内发生火灾时的应急处置预案等一系列的一对一策略。
3. 洞内交通事件和堵车发生时的现场管理和通风照明;
答:了解并确认现场;通知隧道巡查人员;更改车道指示器、
情报板,合理控制交通;利用隧道广播和洞内情报板进行交通诱导指挥;加开基本照明,以便事故救援;巡查人员接到指令后,及时赶赴现场,一人在事故后方隧道口进行截流,同时做好截流后方预警工作,一人进入事故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及时反馈给监控人员,如遇紧急情况,指挥隧道内人员通过疏散通道逃离现场;协助交警、路政、消防、医护等其他救援部门进行事故处置、救援;事故处理完毕后,道路具备通行条件后,引导滞留车辆慢速通过,并做好预警工作,直至道路通行正常。
4. 火灾监测装置、轮廓标和路面标线、照明灯具的清洁和有效;
答:火灾监测装置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视屏监控系统。在消
防救援和监控系统的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中进行全面的有效性检查。
隧道交通标线应保持完整、清洁和醒目。及时清洗脏污的标线,
对破损严重和脱落的标线应及时补画;清除突起路标的脏污和杂物,及时紧固松动的路标,发现损坏或丢失的,应及时修复或补换。
在照明系统日常检查过程中,如发现灯罩表面脏污或者灯光昏暗微弱,则做好记录在照明设施的养护过程中进行清洁或者更换灯管。
5. 通风、广播通讯设施、灭火设施的有效性检查;
答:对于通风设施可以通过控制风机的启动与停止,由日常巡查
人员观察其运转有无异常;广播通讯设施可以在日常检查中进行播音试验,或者在经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中进行全面的有效性检查;灭火设施可以通过日常检查其外观有无异常破损,在经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中进行全面的有效性检查。
三者可以同时在火灾实地模拟训练中得到检查。
6. 结构物的巡查和检测,机电系统的巡查和检测,消防系统的巡查和检测,供配电系统的巡查和检测;
答:土建结构的检查工作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
专项检查四类。日常检查是对土建结构的外观状况进行的日常巡视检查,检查以目测方法为主,配合以简单的检查工具进行,以定性判断为主,及时发现早期破损、显著病害和其他异常情况,并确定对策措施。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专项检查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内容和频度实施完成。
机电设施的养护维修可分为日常检查、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分解性检修和应急检查。日常检查是指在巡视车上或通过步行目测对机电设施外观和运行状态进行的一般巡视检查。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和应急检查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内容和频度实施完成。
消防系统的巡查与检测可分为日常检查、经常性检修和定期检修。日常检查主要是对隧道内消防和救援设施标志、消防设备、报警设备、洞外消防设施的外观进行巡视,及时处理设施的异常情况;消防系统一般不进行分解性检修,其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内容和频度实施完成。使消防设施的设备完好率达到100%,救援设施的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8%。
供配电设施日常检查主要针对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及变配电室内相关设备外观及一般运行状态进行,通过观察外观异常、声响、发热、气味、火花等现象,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经常性检修、定期检修和分解性检修按照《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要求的内容和频度实施完成。供配电设施的设备完好率对于高速公路隧道应不低于98%,其他公路隧道应不低于95%。
7. 危化物品、超限运输车辆的管理,交警、路政、治超、运营单位的关系。
答:对危化物品、超限运输车辆的管理,交警、路政、治超、运
输单位之间应相互配合、协作,确保未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的危化物品、超限运输车辆不得在公路上行驶,保障取得公路管理机构批准的危化物品、超限运输车辆安全行驶公路,护送其安全通过关键路段。
8. 停电后,隧道的应急管理方案。
答:发布停电信息并做好预警工作;通知巡查人员与电工,同时
立即与供电部门联系,收集停电原因、停电时间等信息,并上报隧道管理部门;切换备用电源;电工检查备用发电机组情况,为后续发电做准备;将设备运行状况反馈给监控人员。
二、应急管理方面
1. 应急预案编制的适用法律和依据,责任与法律风险防范;
答:适用法律和依据: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和地方性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在紧急事件处置过程中,应急救援队伍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提高自身责任感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2. 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处置的流程、优先事项、现场处置原则;
答:应急流程:事故报警;应急预案启动;紧急通告;指挥控制;
事态监控;交通管制;根据火灾情况对照明控制系统及通风控制系统进行合理操作,原则上隧道内发生火灾,无论照明现状如何,应将照明开到最大程度以便救火,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着火点附近灯具是否进行断电处理,以免引发更大的火势;同时把正常通风模式改为事故通风模式,以控制烟雾扩散的速度和范围,打开事故前方风机为正转方向,视情况打开相邻隧道入口风机反转运转,以免烟雾倒灌;组织疏散车辆、人流;积极消灭或控制火势,必要时联系社会消防救援机构,请求应急支援;抢救受伤人员;清理事件现场。
优先事项:优先群众疏散;优先运送受伤人员车辆通行;优先消
防救援车辆通行。
现场处置原则: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以人为本、科学施救。
3. 内设消防救援队伍与社会公共消防救援机构的关系、责任和义务、法律规定;
答:隧道内设消防救援队伍是社会公共消防救援机构的一个子
集,是一个专职化、具体化、划面为点的社会公共消防救援组织。
责任:负责所辖(区域)隧道在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的预防、消防救援任务。
义务:认真完成日常养护、巡查任务,预防为主;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迅速响应应急预案,听从指挥,完成消防救援任务,保证隧道运营安全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不良社会影响。
法律规定:隧道内设消防救援队伍应严格遵守我国《_国消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4. 运营单位与生产安全、公安、消防、交警、环保、医疗、气象、地震、国土等等部门的关系、快速报告、沟通方式。
答:运营单位与生产安全、公安、消防、交警、环保、医疗、气
象、地震、国土等等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支持,在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火灾等紧急状况时,公安、消防、交警、医疗等部门为运营单位提高应急支援。
运营单位应与生产安全、公安、消防、交警、环保、医疗、
气象、地震、国土等等部门建立快速、便捷的沟通渠道,比如建立专门的应急办公室,开通应急专线,有专人负责等。
三、教育培训科研方面
1. 机电监控系统的职工培训;
答:熟悉、掌握硬盘录像机的参数及操作方法;掌握摄像机与镜
头的使用方法;掌握监控中心控制设备的设置方法;掌握紧急情况处理流程;强化责任意识。
2. 隧道设施养护的职工培训;
答:养护人员上岗前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及方案进行专业培训,
并熟练掌握设施的使用要领和技术特性。特殊工种上岗前应作专门培训,并按当地劳动部门规定,经考核持证上岗。并且在工作期间,定期对隧道养护人员就隧道设施养护进行培训,使得每个人都熟练掌握隧道设施养护技术。
3. 模拟演练与现场实操演练;
答:日常通过模拟系统开展模拟演练,熟练、掌握紧急状况下,
应急处置操作、流程;隧道运营管理单位应针对隧道内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火灾,制定周密的救援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不少于1次/年的针对性的实地救援、防灾演习及火灾情况下的通风排烟演习,其他各种设施与防灾救援设施紧密配合,强化救援队伍防灾意识,苦练消防技能提高救灾本领。
4. 模拟训练系统的开发;
答:消防训练系统一般可分为虚拟和仿真两种不同类型的系统。
其中,前者亦即计算机仿真系统,是训练系统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将火灾现场在计算机中逼真三维再现。仿真系统是真实模拟火灾现场,给予受训人员更加接近火灾现场的切身感受,使受训人员尽快从心理、知觉等方面适应和熟悉火场状况,为以后参加真实的灭火救援打下良好的基础。消防模拟训练系统所共有的特点是: (1)保障训练的安全;(2)仿真程度高;(3)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只有虚拟没有仿真,或者只有仿真没有虚拟的消防模拟训练系统都是不完备的。如何把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仿真系统的基础上融入虚拟技术,用虚拟技术更好的指导仿真训练和现场灭火救援,将是今后消防模拟训练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
5. 设施的改进与使用创新;
答:公路隧道机电设施包括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通风设施、
隧道预防性养护篇六
******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_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根据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如下:
一、任务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深入研究制药类企业事故的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与公司已推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安全建设等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最终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到2024年年底,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实施原则
1、组织有力、制度保障。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建立能够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2、全员参与、分级负责。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都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3、自主建设、持续改进。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4、系统规范、融合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5、注重实际、强化过程。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6、激励约束、重在落实。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排查治理隐患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双重预防体系。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公司特成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具体名单如下: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部,***任主任,****任成员,具体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分工、协调、监督、检查、考核、总结等具体工作。三、职责分工
1、安全环保部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案的制定,并对机制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设施、危险化品管理等高风险方面安全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手册的编制。分析存在的问题,督促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期限的落实;负责各类风险告知栏、风险告知卡、四色风险分布图的制作和张贴工作;负责“双重预防机制”的组织、培训、开展、协调、指导、监督、总结等工作;负责及时、如实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隐患排查清单等记录材料。
2、生产部负责生产车间、岗位安全风险点的排查、分析、评价、统计等工作,明确本部门内各类安全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和管理手册的编制。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部门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定期将完成工作所形成的纸制版材料上报至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部门内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情况。
3、设备能源部负责从设备管理角度排查安全风险点的排查、统计、分析、评价、登记确认等工作;负责根据设备特性,尤其特种设备和高危设备的风险管控措施和管理手册的编制;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部门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定期将完成工作所形成的纸制版材料上报至安全环保部。
4、仓库部门负责成品仓库、危险品库、原辅料库、五金库的安全风险点的排查、分析、评价、统计等工作,明确本部门内各类安全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和管理手册的编制。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部门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定期将完成工作所形成的纸制版材料上报至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部门内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情况。5、机修动力车间负责电力设施、设备的安全风险点的排查、分析、评价、统计等工作,明确本部门内各类安全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和管理手册的编制。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部门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定期将完成工作所形成的纸制版材料上报至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部门内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情况。
6、后勤保障部门负责行政办公楼、餐厅、宿员、车辆、消防保卫等安全风险点的排查、分析、评价、统计等工作,明确本部门内各类安全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和管理手册的编制。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部门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定期将完成工作所形成的纸制版材料上报至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部门内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情况。
7、财务部负责统计事故隐患治理、风险管控专项预算资金,划拨公司安全隐患治理、风险管控相关费用,监督落实费用的闭环管理。
8、各部门车间是安全基础管理、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工艺管理、设备管理、电气仪表、消防系统、危化品管理等方面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的责任主体,应分别负责管理区域内安全风险点的排查、分析、评价、统计等工作,明确本部门内各类安全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和管理手册的编制。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部门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定期将完成工作所形成的纸制版材料上报至安全环保部。
三、工作步骤及责任部门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4年3月31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