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轻,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敖:管理粮仓的低级官员。
9.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信孰视之
B.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C. 数以策干项羽
D. 王素慢无礼
10.下列各项全都变现韩信才能卓出,不同于常人的一项是
①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②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③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④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⑤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⑥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A. ①④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面对淮阴屠中少年的侮辱,韩信没有挺身反抗,表现了他忍辱能屈的大丈夫品行。
C.滕公很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由于未得重用,韩信选择离开刘邦。萧何追之,并向刘邦力荐韩信。最终,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12.翻译句子(10分)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3分)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参考答案
9. C(干:求取)
10.D(④ 通过韩信的言语细节表现。⑤⑥ 托萧何之口侧面表象韩信的非凡才能。)
11.C(“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错误,原文说“上未之奇也”。)
12. ①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②然而秦国凭借小小的地方,得到了兵力强盛的权势,统治八州,使同等的诸侯国来朝拜,已经一百多年了。
③不懂得文句,不理解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智的地方。
附: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韩信多次把计策献给项羽,以求重用,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到蜀地时,韩信离楚归汉,仍然默默无名。他担任管理粮仓的连敖,因犯罪应当斩首;同案犯十三人都已经被斩首,轮到韩信,韩信于是抬头仰视,刚好看到滕公夏侯婴,韩信就说:“君王不是要统一天下吗,他为什么要杀壮士呢?”滕公认为他的话很奇特,他的容貌很雄壮,就释放了他不杀;和他交谈之后,非常高兴,就向汉王报告。汉王于是封他为治粟都尉,也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别之处。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