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隆中对》原文及欣赏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隆中对》原文及欣赏,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隆中对》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fǔ)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yǐng)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bǐng)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sheng)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āngjué),至于今日。然志犹(yōu)未已,君谓计将(jiàng)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ài),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jiàng)将(jiāng)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shū)敢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翻译/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隆中对》注释
隆中:地名,今襄阳城西一带。
对:回答、应对。
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公元198至208年躬耕于襄阳城西隆中山,出山后官至蜀国丞相。
躬:亲自。陇亩:田地。
好(hào):喜爱。为:唱。
《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
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
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莫,没有人。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承认同意。
惟:只有。友善:友好,关系好。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先,先帝,主,刘备。屯:驻扎。
新野:现河南省新野县。
器:器重、重视。
谓:对……说,告诉。
岂:大概,是否。
之:代词,代诸葛亮。
与俱来:与(之)俱来,和(他)一起来。俱。一起。
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顾:拜访。由是:因此。
遂(suì):于是,就。
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就。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指汉朝。倾颓:(统治)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
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东汉的京城本来在洛阳,董卓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到陕西长安,曹操又强迫他迁都到河南许昌。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欲信:通“伸”,伸张。想。而:表转折。智术:智谋,才识。用:因此。
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然:然而。犹:仍,还。已:停止,罢休。
谓:认为。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出:产生。自:从。
已来:已,通“以”,表时间。跨:占据。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比于:同……相比。
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克:战胜。为:以...为,变成。者:...的原因。
非惟…,抑亦:不仅仅……而且也;非惟:不仅;抑:而且;亦:也。
谋:筹划。今:现在。
挟(xié):挟持,控制。
令:号令。
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此:这。诚:的确。
争锋:争强,争胜。已历:已经经历。
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
贤能为之用:为:被。
可以为援:为:作为。援:外援。
图:谋取。据:占据。利:物资。
尽:全部取得。连:连接。通:到达。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国:地方。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殆(dài):大概。
资:资助,给予。
所以:用来。
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
险塞(sài):险峻的要塞。
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高祖:刘邦。
因:依靠,凭。
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
殷:兴旺富裕。
而:但是。
存恤:爱抚、爱惜。恤:体恤、体谅。
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所以称它“帝室之胄”。
信义:信用道义。
著:闻名。
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西:向西。
和:和好。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抚:安抚。
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内:对内。
修:治理。
政理:政治。
将荆州之军:将:率领。
宛、洛: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一带。
身:亲自。向:奔向(译为:向……进军)。
川:平野。
箪食壶浆:用箪筒(盛着)粮食,用壶(装着)美酒。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类似竹篮,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箪筒盛。食,食物。壶,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水壶盛。浆,美酒。(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诚如是:如果真像这样。
情:交情。
日:一天天。
悦:高兴。
之:代词,代与诸葛亮关系变好这件事。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犹:好像。
愿:希望。
《隆中对》赏析/鉴赏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形势分析和提出的战略决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它的困难和局限,这在后来形势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首先夺取刘表的荆州和刘璋控制的益州为根据地,然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伟蓝图。但是,荆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有荆州,向南可威慑江南,进而扫荡割据江东之地的孙吴;向北可出兵宛、洛,北定中原。因此争夺荆州,无论是对曹操、刘备、孙权都至关重要。在赤壁战前,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唇亡齿寒,共同的利害关系,使刘备、孙权结成抗曹联盟。赤壁之战曹操战败,退出了对荆州的争夺,而赤壁战后,刘备与孙权荆州争夺的序幕就拉开了。
建安十九年,孙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孙权)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为争夺荆州地区,吴、蜀不惜兵戎相见。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集团留驻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军攻打曹魏占领下的樊城,水淹曹操派来援助曹仁的于禁所督七军,“羽威震华夏”,曹操甚至“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刘备集团势力的发展,不仅对曹魏集团是一种威胁,对孙吴集团也是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和孙权又暂时结成同盟。孙权趁关羽出兵樊城,后方空虚的时机,命大将吕蒙袭取荆州,斩杀了关羽。
蜀汉章武元年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不惜倾巢出动,沿长江而下伐吴。夷陵之战,蜀军大败,刘备的蜀汉再也不能对孙吴构成威胁,这时倒是曹魏对孙吴的威胁更加显现。于是,孙吴向蜀汉“遣使请和”,蜀汉与孙吴又结成了抗曹联盟。由此可见,“跨有荆、益”和“外结好孙权”之间是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是有一定条件的。
荆州的失去,使得北伐的基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提法,也逐渐了失去了原有的号召力。诸葛亮《隆中对》认为在军事战略上要分两步走:首先利用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的弱点,不失时机地夺取荆、益二州;然后再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等待时机成熟,两路出兵,对曹魏实施两面夹击,以达到逐鹿中原,兴复汉室的目的。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形势也正是按照诸葛亮提出战略决策发展的,刘备集团先后夺取了荆、益二州。此时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天下有变”的东风了。
然而,荆州的失去,使得后来诸葛亮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中提出的北伐战略条件。失去荆州,使得蜀汉政权处于偏安一隅的窘境,经济实力大大削弱,军事上丧失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遥相呼应,两面夹击曹魏的可能。已注定灭亡了。
尽管诸葛亮后来与孙吴重修盟好,解除了可能来自孙吴方面的威胁。同时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在政治上加强治理,整顿吏治,举贤任能,调整了蜀汉集团内部,主要是随刘备入川的荆州集团和原属刘璋的益州集团的关系;经济上则大力奖励耕战,务农植谷;军事上治戎讲武,为北伐作准备。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蜀汉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训练出了一支十余万人的精兵。为了安定蜀汉的后方,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经过两年的准备,亲率大军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迅速平定了南中四郡南夷首领的叛乱。同时,又得以征收南中地区出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物资以给军国之用;并挑选劲卒万人编入蜀军,号曰“飞军”,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但仅管如此,蜀汉与曹魏、孙吴相比,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是最弱的。
为了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天下的大业,诸葛亮从蜀汉建兴六年春开始,到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病死北伐军中,七年中先后五次兴兵北伐曹魏。以诸葛亮之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却功败垂成,收效甚微。客观地讲,北伐的失败,与其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时提出的北伐战略有关,蜀汉和曹魏两国力量过于悬殊,蜀汉以一州之力难以蹈覆雄据九州之地的曹魏;诸葛亮本人也在《后出师表》中提到:“(先帝)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和对主上的忠心颇为后人所称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十分崇敬,他在《蜀相》诗对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而深感惋惜。
作者陈寿简介
(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