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伤仲永文言文同步练习
1、在下面各句横线上补上原句省略的成分。
⑴ 明道中,____从先人还家,____于舅家见之,________十二三矣。
⑵ ______借旁近与之,_______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你能一眼看出下列加粗词语中谁的用法与众不同吗?( )
A、父利其然也 B、稍稍宾客其父
C、不能称前时之闻也 D、一狼洞其中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B、忽啼求之
C、余闻之也久 D、或以钱币乞之
4、火眼金睛!下面句子谁被翻译错了?选出来( )
A、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译:又过了七年,我回到扬州,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B、余闻之也久
译:我早就听说过这件事了。
C、稍稍宾客其父
译: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D、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5、做个小翻译!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粗的词的意思。
⑴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练习。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⑴ 第一段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文中世隶耕为___________作了铺垫,衬托了方仲永_________。
⑸ 读了此文,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做段后练习。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之。已而(过后)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何,怎么)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通册,指书卷)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冕小儿,恬(安然)若不见。
7、⑴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看谁又快又准!)
A、窃入学舍( ) B、夜潜出( )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 D、父怒挞之( )
⑵ 做个小翻译,翻译下列句子。
A、已而复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写出文中最能表现出王冕读书专心入迷的一句。
【参考答案】
1、⑴ 吾 吾 仲永
⑵ 其父 仲永
2、C
3、A
4、A
5、⑴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很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⑵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⑶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后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6、⑴ 仲永幼年作诗非凡天赋 其父贪利而不使学的错误做法
⑵ 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⑶ 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眼光短浅,不使学。
⑷ 未尝识书具 非凡的天赋
⑸ 略
7、⑴ A、偷偷地
B、偷偷地
C、离开
D、打
⑵ A、过后还是像当初那样。
B、儿子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让他去读书呢?
⑶ 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