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文言文虚词则的用法素材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苏轼《石钟山记》)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蒲松龄《促织》)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苏洵《六国论》)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韩愈《师说》)
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蒲松龄《促织》)
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崤之战》)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成语)
(四)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
【则是】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关汉卿《窦娥冤》)
【则则】赞叹的声音。
①连呼则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