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笔耕不辍度晚年文言文
记得,零二年退休前,有那么几天,人生欠帐与梦想未圆的失落和遗憾,时时袭来,甩不掉挣不脱,令我寝食不香坐立不安,常问自己,人生道路就此完结?坐等哪天“拜拜”?所喜稍后不久,脑壳转了大弯:我是响应机关精减提前退休,精力还旺,脑壳还灵,时日尚有,还可继续圆梦。而且,少了人事纠葛,少了行事顾忌,多了放松无拘,多了真情实意,超脱了啊。更可贵的,每天二十四小时由我支配,有条件有时间,何不以此作为人生旅程新起点,开辟新的一页,也许还能成就我的文学梦呢。慢慢,解脱的轻松、冲刺的激动,电一般传遍全身。告别办公室那天,我拽大袋夹小包,兴冲冲往家赶,路上哼起小曲。
当时,可喜的是,我已学会电脑打字,不用低头“爬格子”抬头扔纸团,要删要添,方便极了,马上,我开始首部长篇小说创作。从此,整日无声无息,稳坐电脑桌前,电键哒哒响,荧屏徐徐翻。不到两年,三十五万字的当代官场小说《换届》,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描写某市总工会换届全过程。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情节之实,细节之细,速度之快,众口之赞,吓人一跳。接着,完成中篇小说《罗赖进城》,内部文学刊物首先推出。稍作歇息,我转入长篇历史小说《朱门》创作,反映清末到解放初八十年间、川中大户“朱门”的巨大变化。全靠虚构和资料,五年后四十二万字的初稿方才拖出。再一年,修改完成,立即参加搜狐网2012年全国首创长篇小说大赛,受到好评。不久,我又把中篇《罗赖进城》改成长篇《罗赖乔迁》,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孤儿罗赖由草房而石头房而砖木结构而钢筋水泥而高级住宅的五次乔迁,发到凤凰网上。其间,还创作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近一百五十篇。总达百余万字,一发而不可收。诚然,比起高手巨匠,实在不算什么。于我一个老头,退休后竟迎来一生创作“黄金期”,“余热”胜过“主浪”,文学之梦迈出大步,人生价值似已体现,着实可喜。我振奋,我自信,我雄心勃勃,仿佛离大器晚成不远。
自然,如此收获绝非天掉陷饼、左右逢源,不是信手便拈、所得偶然,而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而是绞尽脑汁、辛勤耕耘,说句时髦,费了蛮荒之力。
那些日子,我耐住寂寞,隔绝外界,顶住孤独,沉溺冷清。我不学麻将,不知“八万”“二同”,谁大谁小谁赢谁输,也不准在家打麻将,两耳不闻麻将声;我不学垂钓老翁,岸边打磨时光;我不喜欢三朋四友,吹牛聊天,天南海北,没完没了,亲朋的婚娶生日懒得参加,单位组织的公费休养再三推托,至于“同学会”“战友会”“家族会”能躲则躲。同事朋友偶尔见面,大吃一惊,戏谑曰:“还以为你走了呢。”那些日子,我如痴似狂地构思、想象、推想、发掘,酝酿激情,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十指,见诸荧屏;有时长夜难眠,有时夜半醒来,披衣拥被,清脆的电键声常常敲醒家人。有时一天敲字数千上万,累得腰疼手酸。有时手一搔头,头发掉进电键缝里,一部长篇结束,前额秃了,再部长篇下来,脑顶头发稀了,皱纹白发多了。家人劝我别太累,没哪个等你的稿子,我听不进,不到一气呵成一人物一事件绝不收手。我常常这样,几天没写东西,觉得差点什么,睡不实饭不香,忧心宝贵时间白白流走,赶紧选题、构思、开机。那些日子,我也伤风感冒,边服药边写作,痊愈了,后来懒得服药,拖上三天两日,没事了,磨成了一副硬骨头。
按说,人到老年,应该甘于寂寞,不事张扬,悠哉游哉,颐养天年。我却这等逆潮流而动,于是乎,种种言语和脸色涌来。赞许的`亲朋见了我,说:“六七十了,还写这么多东西,了不得。”“给我一本《换届》,拜读拜读大作。”“老蒋,充分发挥你的才智,不枉活一生。”不过,多数却这般说:“要注意身体,莫搞垮了。”“还在写吗?留点力气吧,多活几天。”“没稿费写啥子哟?”“你怕是出了名,才不写吧。”“只顾写,哪个看?”“现在写书的人多得很,十几岁的都出书,没人买了,书店要关门了,算啰。”“啰”字拉的特别长,让你体会。一句话:“老头,还写啥子?”
其实,年逾古稀的我,自知时日不会太多,无须提醒,也有同样想法。何况人生路上,酸甜苦辣饱尝,阅历不浅不深,虽未圆梦亦有斩获,对得起这条老命啦。更有,面对嘲笑冷言,面对自感江郎才尽,面对当今文学式微,面对体力不支,我也时常动摇:为什么非要这般拼命呢?难道不能轻轻松松度老年?写《朱门》第三篇以后,尤其如此,几次关上电脑,拔出电源,恨不得金盆洗手,刀笔入库。
所幸,此种情况不长。每每至此,脑海总爱浮现两人,让我感动,给我激励。一个是某大报退休老总,八十好几,亲自动手办杂文学会,亲自动笔写杂文,笔耕不辍,美文不断,常成报纸压轴之作,他还亲自出马解决费用和难题,像头永不疲倦的老黄牛。另个是位离休同事,八十有余,长期住院卧床,上厕需扶,可他背靠床头手敲电脑,十几年如一日,写下博文千篇,长篇自传两部,直到闭眼才关电脑。难道我还不如八十老人?
还有,老来笔耕原本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益。退休十四余年,发表百万余字的作品,不算老有所为?勤动心脑,思维活跃,记忆力强,反应敏捷,身心随意,想干能干,不是为了老有所为?为群众提供多元的大众文化产品,即便没稿酬没出名,不是有益社会?从事自己所喜的写作,直抒胸臆,喷薄激情,生活充实,心情舒畅,达观自信,未必不乐?新作问世,社会承认,读者喜爱,春华秋实,柳暗花明,睡得着吃得香,没有乐过?至今,我能吃能睡,能走能醉,没发现大病,没住过医院,身体比退休前好,都说我只有六十多,未必与写作为乐无关?那么,为何辍笔?
至于担心无人读,更是多余。《换届》出版不到一月,国家文化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来函,希望送给大作一本,支持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我寄去后,立即制成电子版上网共享。北京大学中文系和网民推为可读书。近年,有外省某书店网上卖盗版《换届》,原价二十他卖三十。《朱门》首发后,日点击率上千,至今达二十四万多点击量。有编辑赞:“写得太精彩了,太油菜花了。”有网友评:“该作品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精彩动人,再现了川中地区农村、城镇从清末、民国到解放前的真实历史。主要人物性格鲜活,有一定警示和教育作用,反映出作者有较深的文字功底,是一部难得的佳作。”那么,为啥辍笔?
写!继续写!抓紧剩余时日,多给社会留下文化产品,不闭眼不辍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