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设定与落实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不仅要强化基本的文言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强化情感目标的落实。这个过程应以文本语言的理解为基础,以生动而合理的学习过程着手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的养成,最终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的过程更应该是三维目标的结合体现。
一、重视文言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设定
中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在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确定上,要更多地考虑这一阶段母语教学的特点。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阶段母语教学,就应该在认知和情感教育兼顾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母语教育,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的教化——这是母语教育最根本的内在本质。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诸多不同,文言文可能比现代文阅读更要关注认知目标,但对情感目标的实现应该和现代文阅读教学一样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重视文言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落实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后,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缩短与课文内容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课文的陌生感。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寻找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文学创作需要“神思千载”“视通万里”,阅读欣赏同样也需要调动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思的共鸣。这个过程,充满了以联想和想象为主的形象思维活动。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亲情浓郁,情感真挚,在质朴的语言中自然地流露出人世间的那份真情,让人感慨良多,回味良多。而涉世未深的学生却很难动容。如果教师能够从现实生活中的母子情、祖孙之情、夫妻之情等入手,加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产生对情感的珍惜,那么学生对作者情思的体验就深刻多了。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去阅读文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绝对不会仅仅停留在对一所老房子的怀念上。
三、注重文言文整体阅读效果,有效落实情感目标
汉语的精妙之处往往还在于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含义,有些含义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人认为这就是语言的“模糊性”。这就是说在有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愈清楚,情感的寄托愈贫乏,而情感的寄托愈丰富,意义愈不清楚。陶渊明先生也曾经说过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
当然,倡导文言文教学的“不求甚解”,也绝不是意味着教师处处浮光掠影,更不是说让学生一知半解,只是希望在教给学生必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意义、虚词用法、词类的活用、特殊的句式等的同时,注意文章整体阅读效果,让学生在阅读的整体感受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愉悦。要知道,在“好读书,不求甚解”之后,还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佳境出现。
由于文言文教学中情感目标不像认知目标那样清晰和富有坡度感,所以在实施上有所困难。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多功能性,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无可置疑,但是语文教学特别是母语教学承载的人文精神的传递,更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可以说人文性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多层次、多功能地开发语文教学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形象思维的发展、整体阅读兴趣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人生价值的取向等各个方面的培养,都应似春夜细雨,无声而有机地融进文言文的认知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