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藏区中学生学习文言文自主能力培养的探索
一、文言文自主学习并不排斥合作与探究,相反合作与探究对自主学习有支撑、保证作用
过去我们一般认为,文言文是过去式,学生缺乏实有的生活体验和参照物,所以只能就文论文,即便是自主,也只能是落实在词句层面、内容层面的自主。殊不知,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学生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在解决问题建构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完全自主完成。他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调控,还要通过外部反馈信息做出调控,这种外部反馈信息往往就是在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的。也就是说,文言文学习同其他学习内容一样,需要多种学习方式综合。比如,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能让学生进行适时的自我调控并投入感情。我在文言文教学的诵读教学中,通常采取学习小组内的同伴根据老师的范读,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互相教读,引发冲突,然后互相讨论评价,来推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而同伴之间有根据(老师的范读)的互相引导至关重要,它真正让学生自觉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形成一种反应机制——文言文阅读语感。探究文言文中作者的情意,推而广之对历史文化背景、古代文化常识,促进学生进行比较、搜索、联系、反思,也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添加养分。
二、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内在动机
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表明,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学习的内在动机性因素。催发内在动机的因素,主要有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学习的价值意识,归因倾向,合适的目标定向等。首先,要让学生有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我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一起,通过简短的文言文例文学习归纳出文言文学习的内容。即积累文学文化常识,尝试阅读。
第一项内容,学生根据课文提要、作家作品简介、老师的介绍轻而易举就可完成。尝试阅读一改过去逐词逐句的串讲、翻译,让学生在期待中去学习:这段文章你最得意的阅读结果是什么?最大的困惑呢?学生在学习中会迅速而自信地找到信息。
因为这并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范围的限制,不存在目标定向的干扰。然后在师生、学生、师生与文本的交流中展示自己,又解决了困惑,让学生有十足的成就感。同时也对别人的学习产生认同和钦服,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有正确的归因倾向:获得成功是因为在这一问题上注意较多,兴趣较浓,而且我的能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最大的困惑产生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
三、培养学生获得并运用文言文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文言文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文言文认知策略是学生对文本信息加工的方法,主要指:学习文言文的记诵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包括概括、理解、小结、提出问题、选择要点、编列提纲、发表见解等。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出文言文学习的六大内容板块:文化文学常识、文本内容及延伸、实词的掌握、虚词的用法、难句的翻译、背诵。每学习一篇文言文,均从这六个方面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每个方面都会产生相应的学习结果,具体地说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自主积累并运用文学文化常识。并不是说,学生勾画了解就行了,而是将它作为后续学习的知识准备,要将所积累的运用到文本学习中去,帮助自己理解。教师要放手培养学生这种意识,不可唯恐交代不周而大包大揽。
2.自主阅读深入文本。首先应让学生学习多种阅读方式。一是听读,一般开始是听老师或同学的范读,在心理留下一个初步印象。二是自读,一般应采取先朗读后利用相关物质资源(如注释、工具书、范读)默读。这里会产生一种比较:范读跟自我朗读不一致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这一比较可使学生留意到一些疑难问题,而后在默读中去揣摩并试图解决,解决不了即自动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三是互读,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与同伴交换教读,可以发现互相之间的差异,然后进行讨论阅读,彼此学习借鉴,属于个人的问题可能得到解决,而共同的问题就能够更具体地凸现出来,各组将问题集中,学习的内容就自主确定了。
其次,对已确定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我开始采用的办法是告诉学生自己在理解中的困惑,从而引发交流学习。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我抛出“刘禹锡其实就是一个牢骚满腹的文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中立即炸开了锅,赞同的,反对的,都纷纷在文本中去寻求依据,找到了就开始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难词难句的积累掌握,课文内容的学习也就进入了高潮。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要下定论,搬教案,而应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跟学生一起活动。
这样,不断地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在解疑的过程中学到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