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安徽考生写文言文自荐
近日,安徽宣城一高中毕业生凭借《上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书》自荐上南大文学院的消息引发关注。这名高考未达二本线的学生自比“少年钱锺书”,写了长达3000字的文言文,表明对莫砺锋教授学识的景仰之情和跟随先生求学问道的愿望。莫教授也回应,该生读过不少书,是个读书种子。但截至目前,尚未有高校与这名考生联系。
这名考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是令人动容的。从他的自荐书中可以看出,他读过大量的传统文化经典,并且对王国维、陈寅恪等学术大家的学术路径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考生对于前辈大师的仰慕和追仿并不是没有根底的,甚至可以看出,这种仰慕和追仿是建立在深入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样一个不断趋新求快的时代里,有人能够坐住冷板凳,沉下心来仔细研读传统文化经典,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历史传统与民间呼唤。比如唐代就有“行卷”制度,即一些考生在考场之外把作品给考官鉴赏,以求印象加分。大诗人李白甚至根本不参加科举考试,直接写信给达官贵人求官作,他的《与韩荆州书》也被奉为古文经典。近代钱锺书、罗家伦等人基本没有数学基础,都被北大录取。近些年高考也不乏古文作文、古诗作文的奇才,尽管结果未必都得偿所愿,但激起的舆论能量至少为偏科学子给出了一丝“破格”的希望。
不过现实总是残酷的.。比如李白,那封《与韩荆州书》投递出去,就没有下文了。唐朝的行卷制度在宋代也被废除,原因可想而知:太容易作假了,街头就能买到代笔之作。当前高考涌现出来的一些古文奇才,被名校录取的也属凤毛麟角。钱锺书、罗家伦等打破规则的赢家,也不见得对当代有多少借鉴意义——民国之初新学与旧学交织,教育体系远谈不上完善,不少地方没有数学教育,吹毛求疵只好让位于网开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不拘一格”固然可以成就美谈,但也可能伤害规则。通观我国的人才选拔史,当规则付诸阙如,权势人物的一次推荐、一句点评甚至一次会面都足以让人登堂入室。相反,当规则完备,或许会出现“遗珠草野”的遗憾,但至少人才队伍大体上是更可靠的。用历史的眼光看,如何让规则更完备、更通情达理,是文明演进的主旋律。
况且古人论文不仅讲求学识和辞藻,更讲求“文德”,也就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在文章中的体现。国学带来的恐怕不只是知识,还有一分不卑不亢、宠辱不惊的淡定和从容。倘若一次考试失利,就要急切地打破规则,要环境来适应自己,未免显得急躁与轻浮了。
高考是高等教育的起点,相对于国学知识,高考更注重的是规则意识、公平精神,以及失败后的不卑不亢、奋发有为,这些可能是很多奇才进入大学的学前课。
2分钟的自我介绍,10秒钟就说不下去了……17日,在合肥市人力资源市场的首场“模拟”面试中,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弱点一一地暴露了出来。在就业指导中,往常较为刻板的培训、讲座转变为现场感十足的模拟面试。如果“人气”很高,这种形式还会定期举行,一直延续下去。
“首先,请用2分钟介绍一下你自己。”停顿半天,面试者才说,“嗯,我叫李某某,安徽建工技师学院毕业,在上海一家私人企业做建筑施工的工作……嗯,没有了。”在这场模拟面试中,原本要求2分钟的自我介绍,这位李同学用10秒钟的时间就让它戛然而止了。作为此次评委之一的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金智人力资源集团市场部经理徐海峰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这样的介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种基本信息简历中都会有。”他传授最基本的面试经验,“充分利用宝贵短暂的时间展示你最优秀的地方。”显然这位同学的差距还挺远。
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合肥市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徐先芳介绍,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合肥就业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在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常一对多的讲座、培训、宣传等形式已经略显刻板,效果也不明显。今年,合肥市人力资源市场通过探索,开展了首场模拟面试。他们邀请了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等六位评委,现场对高校毕业生提问、点评,并给出具体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如果模拟后毕业生如王海宁一样需要指导,他们还会提供一对一的机会。
她说,这在全省也是首次尝试,现场的毕业生反响很好,接下来如果参与的人多,“人气”很高的话,将形成长效机制,聘请专家评委团,作为一种固定的形式定期开展。
2015届高考落下帷幕,继3位保送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后,又有众多学子接到清华、北大抛来的橄榄枝并被录取。
合肥一中2015届毕业生董梓琪、徐安如、田童话、汪潮、刘志成、陈丁香凝、赵沁宇、杨成、杨原浩、方逸涵、朱婷玉、柯宇琦、孙澎、赵子健、陈宇轩、郑丹蕾、闻一凡、王安意等18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陶润洲、束欣凯、姚顺雨、黄超、陈杰、马鸿铭、刘畅、李蓓、张任帅、杜秉林、晋一飞、朱凯、汪琛、王宇琴等14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一届被清华、北大录取32人(2012年24人、2013年24人、2014年30人),不仅在全省遥遥领先,也创造合肥一中被清华、北大录取人数的最新纪录!其中徐安如、王安意是双胞胎姐妹同时被北京大学录取。
合肥一中副校长封安保说,2015年合肥一中高考整体成绩优异,考取北大、清华人数再创新高,考取“985大学”和“211大学”的人数更是大幅增加(往年考取“985大学”450人左右、“211大学”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