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王勃·送杜少府①之②任蜀州③
城阙④辅⑤三秦⑥,风烟望五津⑦。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⑧人。
海内⑨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⑩。
无为在歧路⑾,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少府:官名。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
②之:到,往。
③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④城阙(què):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⑤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⑥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⑦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⑧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⑨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被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⑩比邻:并邻,近邻。
⑾歧路:岔路。
赏析
王勃(公元650年—公元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出身望族,隋末著名学者王通之孙,王绩的侄孙。其父王福峙,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王勃六岁能文,才华早露。少年时便被表荐朝廷,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公元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公元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英年早亡。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所作骈文《滕王阁序》极负盛名。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
此诗是王勃在长安时所写,当时杜少府将到四川赴任,王勃为其送行,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诗中先写京城长安雄伟宽阔的气势。
三秦大地拱卫着京城的城阙。千里风烟遥望那蜀地的江河。诗人用了一个“望”字,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同时暗寓了依依惜别的情意,引出后面的劝慰。
诗人将自己和友人比较并劝慰友人,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并说大家既然是知音,纵使远隔天涯,亦如近在咫尺。诗人一下子将凄婉之情扫荡一空,境界豁然开朗,豪迈之意顿生。
友人似乎还没有从悲凄中走出来,诗人再补一句,别因为咱们要分手了,就儿女情长、鼻涕眼泪的。一下子令现场气氛活跃起来,毕竟都是男子汉,相信友人都已破涕为笑了。
王勃将一首送别诗写得那么豪迈、乐观,却又充满生活气息。亲切、自然,而又不失高远意境。从古到今,如此脍炙人口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