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青玉案(东风地飘榆荚)
宿乌龙江
东风卷地飘榆荚。才过了、连天雪。料得香闺香正彻。那知此夜,乌龙江畔,独对初三月。多情不是偏多别。别离只为多情设。蝶梦百花花梦蝶。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
【注释】
《青玉案》: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第五句亦可不用韵。乌龙江:松花江。松花江女真语称松阿拉或松兀喇,明清间称兀喇江。乌龙,即兀喇之异译。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性德扈从康熙东巡,祭祀长白山,三月底四月初逗留在松花江沿岸。
榆荚:榆钱,榆树的果实。“东风”句知此词作于春季。香正彻:指京城家中妻子卧室的沉香已快燃尽。初三:应为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三。“蝶梦”句:蝶与百花喻夫妻。
【评析】
此为性德出巡塞外时的相思词。此词特别之处在于运用了悬想的手法,即词人思念对方,同时又有对所思之人的揣测。起句“东风卷地飘榆荚”是词人眼前之景,“料得香闺香正彻”却又跳跃至所思之人。在词人的想象中,妻子应该正在香雾缭绕的闺房中想念着行役远方的丈夫吧?其实是远游的词人在思念妻子,却偏偏先说妻子在想念丈夫,正与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同一妙处。虽然祭祀清朝发祥地长白山可谓一时盛事,作为扈驾出巡的天子近臣,性德亦应感到无上荣耀,然而思家心切的词人对“乌龙江畔,独对初三月”的冷清孤独并不留恋。在他看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夫妻相对秉烛夜话才是他真正眷恋的幸福时光。此词秉承了性德词一贯的感伤情绪。其实据高士奇《东巡日录》:“四月庚辰(初三),晨兴,细雨犹零,流云未歇。泛舟江中,草舍渔庄映带,冈阜岸花初放,错落柔烟,似江南杏花春雨时,不知身在绝塞也。驻大乌喇虞村。”则性德作此词时应是塞外春光烂漫,颇有似“江南杏花春雨”之处,可如此美好的春景在性德笔下绝无表现,可见在伤心人眼中,一切景物皆伤心之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