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和姚子敬秋怀(其三)
搔首风尘双短鬓,侧身天地一儒冠。
中原人物思王猛,江左功名愧谢安。
首蓿秋高戎马健,江湖日短白鸥寒。
金樽绿酒无钱共,安得愁中却暂欢。
孟頫七律,最学杜甫,即这一组诗里,就有不少句子承袭杜诗。者其一之“烟花楼阁西风里,锦绣湖山落照中”,出自杜甫《清明》之“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其二之“隐几无言有所思”,出自杜甫《秋兴》的“故国平居有所思”;其四之“宋玉平生最萧索”,则出自杜甫《咏怀古迹》之“庾信平生最萧瑟”;其五之“水清沙自鸟相呼”,则出自杜甫《登高》之“渚清沙白鸟飞回”。本诗亦复如此,首联上句“搔首风尘双短鬓”,可联想到老杜《春望》的“白头搔更短”,下句“侧身天地一儒冠”,可联想到《秋兴》的“江湖满地一渔翁”和《江汉》的“乾坤一腐儒”,而句中“儒冠”之含义,又分明取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以孟頫之才,当不难别造新句,而本组诗中每首均承袭杜句,想是他别有用意,或许正是藉此强调这组诗与杜诗尤其是《秋兴八首》的继承关系吧!不过,字句虽是承袭,但首联中那位搔首踌躇、不堪其忧、侧身局促、靡知所骋的诗人形象,却仍然是孟頫自己,盖其句承而意不尽承也。首联是对仗的,所可注目的是二句中措词的顺序,均是动作在前、背景在次、人则在最末。如此处理,佳处大约有二。起笔即有动荡徘徊之感,先声夺人,“搔首”、“侧身”是也;继而使此动荡感推而广之,乃在滚滚风尘、浩浩天地的背景下生成,益感令人震惊;最后以风尘、天地之广,衬出“搔首”直至双鬓为之短,“侧身”之原因只为是区区一无用书生的诗人,更可见其忧思之广,亦可叹其身形渺小,虽忧而无补于事。此其一不循正常顺序(先背景、后人、后动作),亦可令读者先惊异、次思索、复咀嚼,较之平铺而下为优。此其二。人论杜甫笔法多“顿挫”,本联即此类,但并非学步,实是诗情需要之故,亦可谓善学矣,非止学其法,更学得其法之用。
次联“中原人物思王猛,江左功名愧谢安”,王猛为汉人,十六国时为前秦主苻坚之相,辅坚定中原,临殁告诫苻坚,东晋虽僻在江左,然为华夏正统所系,不可伐也。苻坚不听,举兵南犯,卒为东晋谢安遣师大败于淝水。蒙古灭金,奄有北中国,北方汉族豪强,均赞助蒙古伐宋,更无一人有华夷之辨,故诗人环顾北方中原人物,益思如王猛其人者。至于南宋,时由佞相贾似道当政,对外屈辱求和,在内歌舞荒淫,不知兵备,终被元师一击而溃,故诗人历数江左(即江东、江南)与中原相抗衡的功名勋业,益觉亡宋当道之臣,较之谢安,直可愧死。这二句卓有史识,知彼知我,直道出南宋灭亡的根源,一在南北汉族之不一心,一在南方中朝无主。二句用典亦贴切,秦晋与元宋,都是异族之争,都是南北对峙,又是南弱北强,多有可比,以彼喻此,读来浑成无隔,亦可谓善于用典。但东晋终却强敌,南宋不免沦亡,诗人作此比较之时,极含沉痛之意,此又读者不可不察者。
颈联既已不堪其忧,尾联遂不得不转写“何以解优”。“金樽绿酒无钱共”,“共”若释为“供”(通假),则不过言无钱可供自己樽酒,其意尚浅。故此句当是谓金樽无钱共绿酒,不过用笔又“顿挫”了一下。我出金樽,则欲饮之意甚殷勤;但因无钱,金樽终不能与绿酒共处,又可深悲:如此,诗意乃有委曲。下句“安得愁中却暂欢”,意凡三转:“愁”,一也;欲觅酒图醉,暂偷一欢,二也;但无钱沽酒,此欢亦不可得,三也。悲惨之情,愈转愈深,其作法直追老杜“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