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作者: 赵凤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
《江南春》因其意境深邃、蕴藉丰富,千百年来素负盛名。
诗的开头,就象摇拍的电影镜头,时迅时缓地掠过千里江南大地。绿油油的田野、翠绿与黛青参差变化的树林,与点缀在其中的簇簇红花交相互映,构成色彩绚丽的春景。还有那黄莺的啼叫、飞舞,使红绿相映的景色增添了欢快的充满朝气的春的情调。在千里江南不但有美的大自然,还有那傍水的村镇、依山的城郭,从杏林中伸出的迎风招展的酒旗,让我们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情趣。诗文中没有人物出现,但透过纸背我们能感受到江南人生活的惬意。江南本来就够美的了,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就更加令人心旷神恰。细想想这诗句的魅力大概来自诗人大笔一挥,抹出了“千里”之景的缘故吧。这美景既不同于苏州园林的玲珑秀美,也不同于江河大海、高山峻岭的壮美,而是大自然相互映衬的合谐产生的优美,况且这优美是铺展在令人眼界开阔,思绪飞扬的千里大地上的。如果没有开头的“千里”二字,只是写一处一景,可就逊色多了。没有对“江南春的艺术概括,是写不出这种江南春景的。
诗句的后两句所写的景,与前面描绘的景色截然不同。通过烟雨中隐现的庙宇佛殿的描写,给人以朦胧美妙的艺术享受。作者想让你看金碧辉煌的寺庙,可又不让你在晴空里、骄阳下看,而让你在迷迷蒙蒙的烟雨中看。这样就为江南景色添了一笔迷离朦胧的情调。这种色调的画面与“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明丽画面相映衬,使江南春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作者不仅从视觉上让你看到了江南春色,还告诉你那寺庙是“南朝”的。“南朝”二字,又为朦胧的图画凭添了悠远的历史色彩,令人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怀古幽思。“四百八十寺”是唐人强调多的一种说法,诗人的话意在说明建筑宏丽的佛寺既多分布又广,不止一处有,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唱叹结束全诗,留给人无尽的遐想。清代文学家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于溟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这就是对朦胧诗的要求。这两句诗很难用简单的释义法、“寓意”说把它说清楚。有的研究者说它意在讽刺,因为杜牧有反佛思想,不满于南朝统治者的崇尚佛事,大肆兴建佛寺。其实,只要细琢磨就会发现它的蕴藉是很丰富的,正如海上的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杜牧反佛教,并不一定对历史上遗留下的佛寺深恶痛绝。宣州的开元寺,池州的庙宇都留下他的足迹,他还和僧人交过朋友呢。“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的著名诗句,都说明诗人欣赏起寺庙建筑来,也常常流连忘返呢。“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诗句听具有的悠远的历史色彩,所表现的复杂的内心感情,用“讽刺”说是解释不了的。
还需要一提的是,明晰与朦胧本来是一对矛盾,一般诗人在创作中只能以其一取胜。而《江南春》却把两种情调、两种艺术美统一在一起,形成了既明丽又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多方面的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