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纳兰词·采桑子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舞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词译
长夜微凉。而我只觉寂寞。柳树又绿了,我以为它们不会的。
不是你说的吗,等你回来的时候,柳树才会绿如烟海的。究竟是他们在骗我,还是你。你看到了么,燕子都回来了。回不来的你,在哪儿呢?
手指碰到了琴弦。凝了露水,铮的一声低响,余音婉转。可是我却不想再弹了。
镜匣里面都是你送给我的胭脂,眉黛,发钗。我能做的却只是茫然地看着镜子。
眼前渐渐的就模糊起来,时光在耳边飞快退回,细碎的断裂声。怎么就又哭了呢?我都以为自己已经没有眼泪了。
评析
这首词是从闺中女子的角度写的,描写她清晨醒来的所见所思,空灵别致。
首句“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此描绘的是静物。晨起凉生,寒冷的露气浸润了琴瑟,露珠滴在了花梢上。湘弦,即湘瑟,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因此称琴瑟的弦为湘弦,即湘灵所鼓之瑟弦。此处“湘弦润”颇多玩味。时值清晨,而湘弦被露气润湿,说明了这弦昨晚被人弹过,并且弹完之后,不知为何没有放回匣中。那她昨晚为何要弹琴?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她是女子,自然没有阮籍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但是弹琴遣怀解忧的心思多少是相通的。这样,容若以貌似平淡的景语在开篇就为全词留下悬念。
“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此是描绘动景,眼光锐利细腻,捕捉瞬间景物情状似在无意间,却使词句于此灿然生色。将此句改作现代诗也许更显其轻灵:
是谁把帘子的影儿摇动,风来如丝。
一只燕子斜飞,
抓住其中一根,
轻轻一荡,
翻身跃上了柳条。
回到词中,“蹴”意为踩或踏,以风为秋千之绳,荡上柳条,其实这只是一种视角的错觉,当时的情形实际是,风吹来丝丝凉意,忽见一只燕子飞上了柳枝,但词人换了一种角度来捕捉了瞬间的错觉,可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觉,这样不但表现了燕来之迅捷与轻盈,还产生了无限的诗意。下阕,“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这句杂糅数典说她开镜梳妆的情态。根据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古时有一人,偶获一只鸾鸟,非常喜欢,但是却不能让它鸣叫。于是就用金色的笼子装饰它,用珍贵的食物饲喂它,但是鸾鸟却越来越悲伤,三年不鸣。其夫人说:“曾听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你为何不悬一面镜子映照它呢?”此人从其言。鸾鸟看见自己孤单的身影后,慨然悲鸣,哀响云天,振动一下翅膀后就死了。《异苑》里也有这样的故事,有一山鸡,爱其羽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公子苍舒命人置一面大镜,鸡鉴形而舞,不知道停止,以至于最后累死了。后人就以鸾或山鸡图案镌刻为镜子背面的装饰。容若用上面的典故,是说她对镜理妆时,看到别离后自己孤单憔悴的形貌,自怜自伤,镜匣频开频掩,香粉也懒得匀调。那她为何摆出一副慵懒疏倦的样子呢?就是刚刚她不是还看到了“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这样令人喜悦的情景吗?究竟为何呢?
且看结尾:“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清晨醒来,她泪如泉涌,昨夜的香衾依旧,但是美好的梦再也没有了。到此,首句“凉生露气湘弦润”的悬念算是解开了。昨夜她有萧郎相伴,一起弹琴吟唱,可谓琴瑟相合。但是恋人夜里就离去了,于是她再无心弹琴,独卧不成眠。清晨起来,想起此事,顿觉分外悲伤,虽有燕子柳枝暖融之景相慰,但仍是忧愁万分,不想理妆,只想流泪,然而无论如何,幽期已成佳梦,遥不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