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原文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
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
金鲫池边不见君,追君直过定山村。
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
风岩水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溪桥晓溜浮梅萼,知君系马岩花落。
出城三日尚逶迟,妻孥怪骂归何时。
世上小儿夸急走,如君相待今安有?
苏轼诗集【鉴赏】
富阳今属浙江,新城今为富阳一镇,但在北宋为杭州所属县。李节推名佖,时为杭州节度推官。风水洞,据《杭州图经》载,距钱塘旧治五十里,在杨村慈岩院。洞极大,流水不竭。洞顶又有一洞,清风微出,故名风水洞。熙宁六年(1073)正月苏轼奉命出巡本州所属县,李佖先行三日并在风水洞等候苏轼。此诗即为谢佖而作。
开头四句双头并起,兼写自己和李佖。磔磔,鸟鸣声。春山已经很美,而又有春禽磔磔,不可无诗,这是写自己。但路途遥远,需李与语,这就写到李佖。漫漫,长远貌。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由杭州往富阳,沿富春江而行,故云“傍江浦”。这样起笔,为纪昀所极赏,说它“磊磊落落,起法绝佳。”(见《纪评苏诗》)
“金鲫”四句,写自己追李。金鲫池在钱塘江畔开化寺(六和塔即建于此)后,山涧水底有金鲫鱼,故名。“不见君”说明苏轼在金鲫池就找过李佖。定山村在钱塘县西南四十七里处。“追君直过定山村”,“直过”二字说明追得急迫,走得很快。“路人皆言君未远”的“皆”字说明苏轼一路都在打听李的踪迹。骑马少年指李佖。清且婉,清秀婉丽。这是借路人之言赞美李佖,从《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化来。以上四句紧扣“不可无君语”,写出了追李的急切之情。
“风岩”四句写李佖在等自己。“风岩水穴”,指风水洞。“只隔山溪”的“只”字应“君未远”,本来可很快追上;但为山溪所“隔”,夜不能行,只有来朝才能见面。这样写,既是纪实,行文亦为之一顿。溜,小股流水。苏轼早晨从溪桥下的小股流水漂浮着的梅萼,推测是李佖系马于风水岩的梅树上摇落下来的。这一想象之词,读起来十分亲切。
“出城”四句是感谢李佖“相待”之词,虽出以戏语,却有严肃的内容。逶迟,纡回逗留貌,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逶迟与凝滞对举,义相近。“尚逶迟”,一本“迟”作“迤”;“归何时”,一本“时”作“迟”。王文诰认为当以“尚逶迟”,“归何时”为是:“‘归何时’,乃未归之词也。诗虽代为设想,佖既未归,自应作‘归何时’。今既定‘时’字韵,则上句之‘尚逶迤’,应仍作‘尚逶迟’。”(《苏诗编注集成》卷九)王文诰之说大体可信。最后两句又以世上小儿的疾于奔走反衬李佖“相待”之不易,这样既颂扬了李佖,又讥刺了“世上小儿”。这里的“世上小儿”,实际上是指那些投机新法的“新进勇锐之士”,因此,这首诗后来成了苏轼“谤讪新政”的罪名之一。《乌台诗案》载苏轼的供词说:“熙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游风水洞,有本州推官李佖知轼到来,在彼等候。轼到乃题诗于壁,其卒章不合云‘世上小儿夸疾走’,以讥世之小人多务急进也。”
这是一首七古,四句一换意,先总写自己需李同行,然后再分写己之追李和李之相候,最后以妻孥怪骂、世人疾走相映衬,充分抒发了对李“相待”的感谢之情。纪昀盛赞此诗的起笔,但却不满此诗的结尾,批评它“一结索然”,因为这样的结尾不符合纪昀崇尚温柔敦厚、含蓄不露的评诗标准。其实这首诗的结尾颇能代表苏轼的性格和苏诗的特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随手拈来,皆有奇趣。这篇七古两句一换韵,句句押韵,读起来急促跳荡,正好反映了苏轼巡视途中的轻松愉快心情。
字数:1470
作者:曾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