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一种治学之道
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历来讲求“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现代社会科学也将“文史哲”打通当成胜境。在今天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密和繁琐的情况下,一个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有所作为已属不易,再去追求所谓的“文史哲”打通,就更是难于上青天了。
厉以宁曾多次谦逊地表示,自己是一个经济学的教师、经济学的研究者,虽然他自幼喜爱诗词,但从不曾以诗人自命。但是,阅读厉以宁的诗词以及了解他对诗词的鉴赏,我们会不时地产生这样的体会:凡能在思想和学术上有所建树之人,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的狭隘范畴,而很可能是一个“多面手”。古往今来的其他许多大学问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诗词的意境能丰富经济学的思考,经济学的思考则使得诗情、诗思不落入空洞无物的牢笼。更进一步说,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作为情感与直觉的一种特殊训练,诗词的功用,本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狭隘。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位经济学家对于诗词的感情。读一读厉以宁1951年的《南乡子·湖南益阳渡口》、1959年的七绝《河北农村所见》和1970年的《蝶恋花·鲤鱼洲至滁槎途中》,我们一定有深刻的体会:
南乡子·湖南益阳渡口
路北旧祠堂,杂草枯藤断裂墙。祖辈风光流水去,沧桑,前代空为后代忙。
道口树成行,阵阵飘来果味香。甜杏稍黄还带绿,装筐,三日航程到岳阳。
七绝·河北农村所见
高炉馀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
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
蝶恋花·鲤鱼洲至滁槎途中
薄雾滩前湖岸浅,不见渔舟,只见南飞雁。漫漫获花遮住眼,云低更觉青山远。
小路那边枯叶遍,乱草危墙,破落农家院。政策如风时刻变,向谁细诉村民怨?
你能说这不是三篇经济学短文吗?
经济学家厉以宁和诗人厉以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开放而兼收并蓄的治学态度,是一个优美而博采众长的精神世界,更是一种豁达而海阔天空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