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诗词名句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鉴赏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①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②。
腊日不归对妻孥③,名寻道人实自娱④。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⑤。
孤山孤绝谁肯庐⑥,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⑦。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⑧。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⑨。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⑩。
作诗火急追亡逋(11),清景一失后难摹。

【注释】

①腊日:旧时腊祭之日。宋用汉制,以冬至后第三个戍日为腊日。熙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冬至,腊日应为十二月二十四日。孤山:是杭州名胜,在西湖的里湖、外湖之间,以独立一峰、旁无他山相连而得名。惠勤、惠思:皆杭州诗僧。

②鸟相呼:一作“鸟自呼”。古人谓鸟鸣乃“自呼其名”。

③妻孥(nu):妻子儿女。

④道人:即指惠勤、惠思二僧。僧人亦可称道人。

⑤宝云山:在西湖北面。苏轼从宝云山前渡西冷桥到孤山。盘纡:回旋曲折。

⑦庐:此处用如动词,指结庐而居。

⑥拥:围裹。褐:粗毛或粗麻织的短衣,泛指贫苦人穿的粗布衣服。团蒲:即蒲团,和尚坐禅之具。

⑧晡(bu):申时,黄昏以前。

⑨鹘(hu):鹰隼类的一种猛禽。浮图:此处指塔。

⑩恍:恍惚。蘧(qu)蘧:梦惊醒貌。《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11)亡逋(bu):逃亡者。追亡逋:这里指作者及时捕捉、把握住自己的诗情,不使它消失。

【评析】

苏轼一生,有着“身行万里半天下”的丰富阅历,加上他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每到一处,必登山临水,访奇探胜,以他多采的文笔,描绘出祖国壮丽多姿的河山,因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风景诗。《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就是他初到杭州通判任时写下的名篇之一。

苏轼赴杭途中,曾到颖州拜见以太子少师致仕的欧阳修,二人燕饮于颖州西湖之上。欧阳修对他说:“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于诗……子闲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则往从勤乎!”(苏轼《六一泉铭·叙》)所以苏轼到杭不久(一种记载是“到官三日”,另一说“到官不及月”),便到孤山去拜访了惠勤、惠思二僧,并于孤山返回之后,立刻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在苏轼的风景诗中,以清新流丽见称。只要看起笔数句,一股清寒之气即扑面而来:天要下雪了,西湖上空彤云密布,湖边的楼阁亭台和迤逦远山,此刻都若隐若现,看不清了。“明灭”二字,用杜甫《雨》中“明灭洲景微”句意,“有无”二字,用王维《汉江临泛》“山色有无中”句意,描绘出一幅远望中的西湖将雪图。下面两句,作者的“镜头”向前推进了,画面上的景物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孤山中溪寒水清、白石磷磷,水中鱼儿往来翕忽、历历可数;林深无人,空山寂寞,时闻鸟语相呼,却更显出山中的清冷,这又是一幅近观的孤山冬景图。从这清冷、宁静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诗人心灵的澄净和意兴的幽远。这清幽绝俗的图景,正可以看作是诗人心境的物化。

为了远避尘俗,作者在腊祭的日子里竟离开家中的妻儿,不顾天寒欲雪,跑进这幽幽空山,“名寻道人实自娱”来了。

“寻道人”,自然是指题中所书的“访惠勤惠思二僧”一事。北宋时佛教禅宗盛行,很多士大夫文人都与佛门有着很深的交往。苏轼在杭州时就曾与惠勤、惠思、道潜,以及清顺、可久、惟肃、义诠等僧人密切往来、经常在一起参禅说法。但是,对苏轼来说,这不过是风气使然而已,这个时期的苏轼,虽然口中说禅,其内心却是俨然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正统士大夫自命,佛法在他心中并不占很大的地位。所以此次孤山之游,苏轼坦白地说:名义上是找高僧谈禅,实际上却是寄情山水,寻诗自娱罢了。

下面的四句,写入山时的所见和所感。惠勤惠思二位高僧住在哪里呢?从宝云山前渡过西泠桥,便可以望见孤山上曲折隐现的山路了。作者感叹道:孤山孤峰耸峙,本来是没有人肯到这凄清冷落的山中来居住的,可是自从道行深厚的高僧结庐于此,孤山也就不再寂寞孤独了。“道人有道山不孤”一句,强调了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既是作者清高的自况,也未尝不是他仕途失意后的一种自我解脱。

接下来,作者对惠勤惠思二僧作了正面描述:纸窗竹屋,清幽深邃,虽然天寒欲雪,屋中仍觉暖意融融;两位高僧围裹着粗布衲衣,正在蒲团上打坐,可能已经入境,所以看上去像是睡着了的样子。这两句诗,用极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了有道高僧那种超凡脱俗的神态风韵。此诗题为访惠勤惠思,但对其人涉笔仅此二句,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名寻道人实自娱”的一层意思吧。

由于仆人们担心天寒路远,所以申时未到、天刚黄昏,便整好车驾,催着诗人启程返归了。出山时回望孤山,只见暮色苍茫、光线昏暗,云、树已成迷蒙的一片,只有那高耸的佛塔上空,可以看见几只野鹘在盘旋飞翔。这一幅图景,与入山时所见的天色阴沉、光线暗淡的景象有相似处,但光感的强弱、色调的明淡,又有着细腻的差别。作者正是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点,表现了腊日孤山早晚清景的不同。汪师韩说“‘野鹘’句于分明处写出迷离,正与起五句相对照。”(《苏诗选评笺释》卷一)恰是着眼于此。

最后四句,是作者回到家中对孤山此行的回忆和追记。“兹游淡薄欢有余”一句,与前文的“名寻道人实自娱”形成呼应:因为是在冬日孤山之中,而且是“寻道人”参禅说法,所以“兹游”是“淡薄”的;但由于作者善于“自娱”,善于在这幽冷空寂的山中发现无穷的乐趣,所以又感到“欢有余”。这后一句的原因,在前面一句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释。

正是因为孤山的清景给作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作者返回家中后,恍如刚从梦中醒来一般,感到无限清景仍在眼前,于是立刻拿起诗笔,把脑海中浮现的一切都追记下来,因为他恐怕这些情景一旦消失,就再也难以描摹了。

这种想法,作者在其他一些论诗文绘画的文章中曾多次谈到。他认为“求物之妙,如捕风系影。”(《答谢民师书》)一个诗人,应当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眼到手到的本领,一旦发现富于诗意的形象,就要立刻抓住,“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确是苏轼从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诗人自己就是一位捕捉形象的高明的猎手。

当然,此诗成功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作者心灵的澄静。假如他摆脱不了仕途失意的烦恼和富贵内热的俗念,那他是肯定表达不出这种清冷的诗境和淡淡的欢娱来的。

这首诗的用韵很有特色,除“纸窗竹屋深自暖”和“出山回望云木合”两处属隔句韵外,全诗几乎一韵到底。纪昀评此诗说:“忽叠韵,忽隔句韵,音节之妙,动合天然,不容凑拍。”(《纪评苏诗》卷七)今天我们读此诗,也确实感到它的音节旋律非常和谐优美,有如民歌。纪昀认为此诗“源出于古乐府”,应该是不错的。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黄金回收价格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风水运势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