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一寸金》
柳永漫游的足迹还曾经到过西蜀的成都。
这一首就应当是投献当时蜀地官员的词。柳永笔下的成都,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商业繁荣,民俗清纯。逛街的靓装男女,衣饰华贵鲜丽,尤其留给他深刻的印象。
这首词中颇多地域性的专有名词,用典也十分频密。在这不到100字的词中,柳永写尽了成都的雅与俗,既有对成都周遭的地势描写,也有风土民俗的介绍,更有繁华蚕市、歌舞台榭的陈述,还有对能官干吏的称颂。
“井”,专指岷山,又泛指蜀地。络是“笼罩”、“联系”之意。“井络”指井宿照及的地方。“井”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由八颗星组成,又称东井或天井,属双子座。中国古代天文学根据天空星宿的位置,划分地面上的相应地区,叫星宿分。《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
“剑岭”,即古蜀剑山。李商隐有《井络》诗:“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也是写的蜀地自然条件的得天独厚。古蜀与西夏接壤,山岭尤其巍峨奇峭,有鸿蒙初开的浩浩剑气,直击云霄。
锦里,位于成都南,即锦官城。《华阳国志》记,“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故命锦里。”后用来代称成都。俗尚游乐是巴蜀人的一大特点。所以,巴蜀很早就兴起了旅游习俗,到唐宋时达到顶点。据《岁华纪丽谱》记载:“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四方奇技,幻怪百变,序进于前,以从民乐。”
“蚕市”,在古诗文中记载颇多,是蜀地旧俗。《成都记》里写道:“成都府十二月中,皆有市……三月蚕市。”《五国故事》记载:“蜀中每春三月为蚕市,至时货易毕集,蜀人称其繁茂。”可见,蚕市在春三月的蚕桑之时进行,买卖蚕具兼及花木、果品、药材杂物,并供人游乐。蜀地多桑木,养蚕业织锦手工业很是发达。三国的刘备占据成都时,首先发展的就是蜀锦,所以,诸葛亮曾经说:“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摸石”则是成都的民俗活动。《月令广义》载:“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求子,得石者生男,得瓦者生女。”
浣花溪,锦江的支流,又名百花潭。杜甫就曾在浣花溪畔居住。岷江支流流经成都称为锦江,锦江又一分为二,府河绕于东北,南河环于西南。这里河网密布降水丰沛,草树云山灿若锦绣,一年四季花开不败,处处诗情画意清闲安逸。浣花溪畔,风景如画。草堂,溪水、幽篁,藤蔓,楼阁,小桥,卵石……圆荷泻露,细麦落花,鱼儿游,燕子斜。想来正是因为浣花溪的柔软,杜甫诗中多次出现描写浣花溪水的句子。
“梦应三刀”是一个典故,出于《晋书》。说的是一个叫王濬的官员,夜里梦见有三把刀悬于卧室房梁之上,转瞬,又益(增加)一刀。醒来后,有人解梦说,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必与益州有关。果然,在不久后,王濬便升迁为益州刺史。
“桥名万里”,指的是万里桥,位于成都南锦江之上。典自三国费祎出使吴,诸葛亮桥边设宴送行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万里桥如今虽柏油路面,桥基依然古朴。“揽辔澄清”,拉住马缰,平治天下。出自《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文翁,汉景帝时的蜀地郡守,仁爱好教。这里是说当政者有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有超越武侯诸葛亮和文翁的志向。
岷山蜀地地处星宿之分野,剑阁县北大小剑山浮云横贯西夏,成了控制西夏来犯的天然屏障。
成都地势十分优越,锦官城风情万种,人文风俗也十分出众。有举世闻名的繁华蚕市,丛列成行的歌舞台榭,歌舞升平,喧闹声、歌曲声奏出都市的繁华、喧嚣和多彩。在众多游玩观赏的人们或雅致或俗气,富家子弟衣着华丽、光鲜赏景,打扮时尚的女子,更显得艳丽娇媚。每当春末,人们相游江边摸石求子,浣花溪畔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据说当时四月十九是民间的浣花日,有摸石之游和游浣花溪的风俗。古人问生男生女为“弄璋乎?弄瓦乎?”成都民间就以摸石预测生男生女。摸石为男,摸瓦为女。
王濬的“三刀之梦”得以应验而成为益州刺史,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桥边相送而有了万里桥的美名,正是由于当政者的善于治理,这方蜀地出现了和谐的政治局面,万物各得其所,天人和谐,百姓安宁,政事闲暇。当年,范滂手持汉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功业盖过诸葛武侯。蜀郡守文翁开设学馆,仁爱好教化。您刚刚治理好这蜀地一方,又要立即动身赴任他方。清正仁爱的父母官在蜀地当政的业绩,他日定成佳话流传于世。
喜欢成都历史的人,尤其是痴迷于成都风物的人,一定喜欢这首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杜甫笔下的成都。从这首词看出,成都曾让柳永迷恋,也留下了他的足迹。
当时的益州太守为谁?一说为曾任益州太守的田况。
田况,字元均,少有大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又举贤良方正。补江陵推官,为太常丞。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西夏赵元昊称帝谋反。时任陕西经略使的夏竦请田况担任幕僚。后田况被任命为陕西宣抚副使,曾奉诏干脆利落地处理了保州云翼军杀州吏据城叛乱案。坑杀敌卒数百人,朝廷对其处事果断颇为赞赏。接着田况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执掌成德军,督促诸将向敌发起进攻,招降两千多人。他又以正三品的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兼渭州(今甘肃省平凉县一带)知州,迁右谏议大夫兼成都知府。
在担任成都知府时,田况废除严苛酷政,实行宽和政策。四川自李顺、王均再度起义之后,当官的擅自杀人严重,有的罪过不大也被驱逐出境,造成有的人流离失所,甚至死在路上。田况到任后注重安抚教育,一般不再驱逐,受到了蜀人爱戴。至和元年(1054年),田况被提拔为枢密副使,四年后转任枢密使,与中书省之同平章事等合成“宰执”,共负军国要政。后又任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掌管景灵宫,后以太子少傅致仕。死后赠太子太保,谥曰“宣简”。曾著有《金岩集》二卷。可见这是个文武兼资、位极人臣的人物。
柳永词中开头就说“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田况早年曾在陕西经略使府中担任幕僚,并多次上书宋仁宗陈述抵抗西夏策略,还曾经亲临战阵指挥战斗。后面又有“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与田况文治武功的状况十分相符。田况在蜀期间,也曾写诗咏当地风物:“浣花溪上春风后,节物正宜行乐时。十里绮罗青盖密,万家歌吹绿杨垂。画船叠鼓临芳溆,彩阁凌波汎羽卮。霞景渐曛归棹促,满城欢醉待旌旗。”诗中景象和柳永词意倒也相映成趣。
此外,还有人认为词中所写的应是曾担任益州太守的蒋堂。《宋史》卷二九八《蒋堂传》:“蒋堂,字希鲁……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庆历初,诏天下建学。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传》又谓:“堂为人清修纯饬,遇事毅然不屈,贫而乐施。好学,工文辞,延誉晚进,至老不倦,尤嗜作诗,有《吴门集》二十卷。”可见蒋堂性情耿直,饱读诗书,工于文辞,嗜好写诗。柳永这首词中所写“文翁风化”,与蒋堂传中所言很吻合。但蒋堂偏于文治,与词中所讲的“剑岭云横控西夏”、“高掩武侯勋业”颇有距离。据《北宋经抚年表》载:蒋堂于庆历二年(1042年)……至三年(1043年)六月以枢密直学士改知益州,四年(1044年)十一月迁河中府。可见,蒋堂任职益州在庆历三年六月至庆历四年十一月间,仅一年多。
就整首词来看,词中所写的应当是能文能武、并曾参与抵抗西夏入侵的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