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游园不值,诗篇名。宋叶绍翁作。见《靖逸小集》。诗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扣题,写欲游园而未遇主人。首句写其寻春探幽之行,如姜夔《清波引》所咏:“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小扣”状其惜春,唯恐惊动主人与园中的春景。“久不开”似将败兴而归,然三四句却转出一个全新的境界:“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联藉比拟手法将春色具象化,展现出春天的活跃生机;前后句巧妙呼应,前句蓄势,后句喷薄而出,写活了春天冲决牢笼的气势。同时它也显示出诗人主观意境的升华,虽然游园不值,但他却从红杏出墙的盎然生意中领略到大好春光,获得了审美的快感与哲理的启迪。后人所欣赏的也正是包含其中的那种积极乐观、蓬勃向上的“理趣”。
叶绍翁属江湖诗派,擅长写七言绝句,这首《游园不值》更是万口传诵。
这首诗的好处之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
诗人不是写一般的春景,而是写早春之景。早春之景,最有特征性的一是柳色,二是杏花。陆游的《马上作》说:“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的诗,特别是第四句,也许是从此脱胎的。但题目各异,写法也不同。陆游以《马上作》为题,故由大景到小景,先点“平桥”、“小陌”、“翠霭”、“杨柳”等等,然后突出“一枝红杏”。叶绍翁则以《游园不值》为题,故用小景写大景,先概括大地“春色”于一“园”,强调“春色”不但满园,而且“满”到“关不住”的程度,其具体表现是:“一枝红杏出墙来。”陆诗和叶诗都用一个“出”字把“红杏”拟人化,但前者没有写明非“出”不可的理由;后者却先用“关不住”一“呼”,再用“出墙来”一“应”,把“一枝红杏”写得更活。
这首诗的好处之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例如“屐齿印苍苔”,就包含许多东西。仅就写景而言,“苍苔”生于阴雨,“屐”多用于踏泥,“苍苔”而“屐齿”可“印”,更非久晴景象。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说:“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则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叶绍翁看来也是从“春雨”声中听到了杏花消息,但他避熟就生,不明写“春雨”,却用“屐齿印苍苔”加以暗示。“春色”既已“满园”,而且“满”得“关”也“关不住”,那么进园去逐一观赏,该多好!然而就是进不去,只能在墙外看看那“出墙来”的“红杏”,而且仅仅是“一枝”,岂非莫大的遗憾!可是这“一枝红杏”,正是“满园春色”的集中表现,眼看出墙“红杏”,心想墙内百花;眼看出墙“一枝”,心想墙内万树,不正是一种余味无穷的美的享受吗?
这首诗的好处之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
题为《游园不值》,“不值”者,不遇也。作者想进园一游,却见不上园主人。那么主人是怎样的人呢?门虽设而常关,“叩”之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风神俊朗,更动人遐想。
这首诗的好处之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一旦“满园”,那“一枝红杏”就要“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天的来临。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道是墙能围得住、门能关得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