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篇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是一首益人心智的箴言诗。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曹公平定乌桓归来这年五十三岁,在古人已经是感伤老大的年纪。不免要想到生与死的问题。古人认为龟是一种长寿的动物,而腾蛇是一种本领很大的长虫。《庄子·秋水》云:“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韩非子·难势》云“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此诗开篇四句,是说再长寿、再不凡的生命,都有一个结束。这是自然规律,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正视,伟大如秦皇汉武,不免服食求仙,为人所愚,为药所误。即使认识了,又未必能正确对待,比如“十九首”作者,在承认“人寿非金石,岂能长寿考”时,没有说出的话是“生太可悲”。而曹公则跳过一层,直言人所歆羡的神物,也有化为土灰、归于竟时的一天。没有说出的话是“死不可怕”——既是规律,就理应视死如归,予以正视和承认。
“老骥伏枥”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叹老嗟衰的习气,以老马为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在古代,马与人特别是与战士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老”譬老英雄,堪称恰切。面对死亡的态度如何,是考验凡夫与壮士的试金石。面对这个问题,有的人感到无所作为,坐以待死;有的人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壮士不然,虽然到了垂暮之年,心中依然激荡着豪情,仍不肯守着老本,还想更立新功。这一层意思极为可贵,可以概括为“死而后己”——而及时建功立业,且不断建立新功,在某种意义上也就超越了死,所以其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以下四句再进一层,是说“养生有道”——人生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
曹公不同于庄子,他是肯定寿命长短的差异的,长生是不可能,而长寿却是可能的,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个体生命理当追求的。联系上文,可以领会,曹公所谓“养怡之福”,决不是纯粹的运动锻炼和悉心静养,而首先是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即要“壮心不已”——自强不息,焕发青春,思想愉快,自可延年。这种健身法,肯定了人在年命问题上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富于辩证与唯物精神的,因而也是得了养生之奥秘的。较之上一段,或更有普遍的教育意义。苏东坡就是一个著名的实践者。
告诉人们,不必为寿命而烦恼,也不必因年暮而消沉,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对于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龟虽寿》哲理意味很浓。由于运用比兴手法,而其哲理盖出生活实感,故能感情充沛,做到了情、理与形象的交融。诚如陈祚明所说:“名言激荡,千秋使人慷慨。”(《采菽堂古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