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点化
[定义] 对前人已有的诗词进行改造、化用或创造性改写,使旧文出新意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释] 根据点化的方式,可分为两类:
(1)直接增减式。对原来的诗文直接进行增加或删减,不改变原诗文字的语序。
例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此句是在原诗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莺”的前面直接加上两个叠音词“漠漠”和“阴阴”,原诗文的语序并未发生变化,但增加叠音词之后的诗句不仅在声韵上显得舒展、轻柔,而且意境更加优美开阔,增添了无限神韵。另外,五言成七言,也使诗句更加流畅婉转。
(2)间接化用式。对原诗文进行创造性改写,自由增删原文的话语,灵活调换原文话语的语序,化用原诗的意境,写出新的诗句。根据化用后产生的语义与原来语义的关系,可再分为两类:
(a)语义相近。
例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的“词”来自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改写后“词”的意境与原诗基本一致,但语序与原诗相比有很大的差别。
例3:渭水西风,长安落叶,空忆诗情宛转。(周邦彦《齐天乐》)
周邦彦的“词”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是贾岛因怀念远去未归的朋友吴处士而写的,表达了他惆怅悲伤的心情。周邦彦回想与朋友在京城的情境,当时正是西风扫落叶的时节,“渭水西风,长安落叶,空忆诗情宛转”中的“空忆”将词人此刻悲戚落寞的心情传达得淋漓尽致。元代剧作家白朴在杂剧《梧桐雨》第二折《普天乐》中又将其改为“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描绘唐明皇在失去宠妃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和思念故人之痛。由诗到词又转为杂剧,虽然思念、感怀的对象不一样,所处的时代环境也不一样,但它们言说的主题没变:落叶悲秋,睹物思人。
(b)语义相反。
例4: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北山诗》)
王安石的诗显出一派闲适优游之意,而徐俯的《绝句》则与王荆公唱了反调:“细落李花那可数,偶行芳草步因迟”。
例5: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王安石的同题诗作则对杜牧的诗句提出了质疑和挑战:“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重新对历史作出了审慎的理性思考。
[辨析1] 点化与仿句。见“仿句”条。
[辨析2] 点化与引用。都是在已有语句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区别是:
点化不是直接引用前人诗句,而是化用,即必须对前人诗句进行一番改造,运用增加、删减、重组等方式使前人诗句传达出新的意义。间接引用的范围较广,可以是前人诗句、别人说过的话,也可以是熟语、典故等;而点化的范围较窄,一般限于前人的诗词曲赋。因此,间接引用与点化虽有交叉却不能合并。
[辨析3] 点化与抄袭。都含有对前人已有语句的袭用。区别是:
点化对前人语句的袭用是为了推陈出新,通过对原有语句的借用和改造生成新的意境或意义,有点铁成金之效果,所以它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抄袭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非法占有,即使对前人语句略有改造,也只是稍微变动几个字词,没有产生新的意义。
宋代王安石倡导诗歌创作的“夺胎换骨”法,并身体力行,写出了不少令人激赏的佳句,但“夺胎换骨”往前走一步,可能滑向抄袭。钱锺书批评王安石:“每遇他人佳句,必巧取豪夺,脱胎换骨。百计临摹,以为己有:或袭其句,或改其字,或反其意。集中做贼,唐宋大家无如公之明目张胆者。”(舒展选编《钱锺书论学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