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什么是貌离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把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两项或多项,在形式上故意用疑问的语气分而说之的一种修辞方式。见吴士文《修辞格论析》。又称疑离。
[例释]根据疑问项与整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将貌离分为两种类型:
(1)先合后问。即先说浑然一体的整体,再对这个整体以选择问句的形式进行分说。
例1:“我跟你不一样。……我要当个规规矩矩的庄稼人!”
“啥叫规矩的庄稼人?像一条不见天日的蚯蚓似的,钻到土里不出来?像一头拉磨的老驴一样,总顺着磨道转一辈子圈圈?”老二保根几乎吼叫了,“哼,实话告诉你吧,我从心眼里瞧不起你这号规矩的庄稼人!”(浩然《苍生》)
例2:他梦寐以求那伟大的崭新的乐章的开始,谁知道,他竟然是不属于这个乐章的,他是不被这个乐队所喜欢的……他是一把旧了的、断了好几根弦的提琴?他是一面破了洞、漏了气、杀风景、讨人嫌的鼓?抑或他只是落到清洁整齐的乐谱上的一滴墨、一滴污水?(王蒙《杂色》)
例1先说出总体概念“规矩的庄稼人”,然后用两个比喻句提出疑问,似乎是让选择其中的一个说法,实际上,规矩的庄稼人应该是这两个通俗的比喻兼而有之,它们共同显示了表达者对“规矩的庄稼人”的轻视。例2中“他”渴望参与演奏“崭新的乐章”——参加新的革命运动,但这个革命运动却不接受他,这是对他的境遇的总体的概括,接下来以选择问句的形式来比喻他这种境遇,表面上看“他”必居其一,其实,这三个疑问句的三个比喻对“他”来说,是兼而有之,它们是对他的境遇更为全面而深入的描绘和揭示。
(2)先问后合。即先以选择问句进行分说,再对分说进行整合。
例3:是惊?是喜?是不安?童贞感慨万端。以前她爱上乔光朴,正是爱他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才能和男子汉特有的雄伟顽强的性格。现在乔光朴还是以前她爱的那个人,但她却希望他离开他眷恋的事业。(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例4: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例3表面上看,是在三个疑问句中择其一,实际上是三者兼有。后面的总体叙述是对前面三个疑问的整合,当童贞听到乔光朴向自己求婚时,又惊又喜又不安的复杂心理在后面的总体叙述中表现出来。例4在几重水和几重山的共同环抱之中,才会有下句的“水绕山环桂林城”,所以疑问的目的不是让回答“几”,而是对“水绕山环”的重笔描绘;水绕山环的桂林城是山城,也是水城,才会有下句的“都在青山绿水中”,所以疑问的目的不在于选择其中一项,而在于强调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的城市风貌。
从形式特征看,貌离是以选择问句的形式将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分成若干项,整体描述和选择问句的若干项共同传递全句的语义信息,即话语表达者或文本中人物的主观意向。其中,选择问句是起提醒和强调的作用,而不是语法形式上的提问作用,接受者不必按表面的语法形式对问句作出选择和判断;从语用功能看,它能够简要而全面深入地刻画出人物的情感活动,或描绘出事物的独特色彩,使字里行间再现表达者或人物的感情波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接受者的深思和共鸣,让他们对文本中的人物或事物有一个更为清晰和明确的认识。
[辨析1]貌离与反问。见“反问”条。
[辨析2]貌离与设问。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都具有提醒的作用。区别是:
(1)前者以选择问的形式出现;后者是以是非问或特指问的形式出现。
(2)前者不需要回答,其目的是对整体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描写,以吸引接受者对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给以更多的关注;后者需要回答,其目的是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更为深入地说明道理,以引起接受者的思考,使他们更好地领悟并接受其中的道理。
[辨析3]貌离与叹问。见“叹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