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黄昏后
潘漠华
悲哀轻烟似的来了!
红云泛上面颊,
用手掠过蓬茸的头发。
悲哀轻烟似的去了!
红云泛上面颊,
用手掠过蓬茸的头发。
(选自《湖畔》)
【赏析】
《黄昏后》以轻松的笔调,写出了诗人对悲苦潇洒的态度。在备尝艰辛后,丢掉了些幼稚的幻想,经受过心灵的磨炼,已能以坦然的态度正视人生。当“悲哀”袭来时,不再似初痛时敏感,使悲苦在心底不停地撞击,反复咀嚼心酸,而是可以一笑了之,一挥而散了。这种深层的感受,诗人没有用概念化的语言作长篇的阐述,也不用直露的表白或空洞的呼喊,而只借一种感觉,一个动作,用形象的手法表现,让人读后深思,从表象引入深层,获得感悟。悲哀似“轻烟”般的来无影去无踪,这既是一种心理体验,也蕴涵了作者的生活态度。的确,“悲哀”只是没有实体的感受,无形无色,但作者不把它说成是霹雷或暴雨,而只是一缕“轻烟”,可见已看淡了它。态度虽洒脱,仍不免要引起内心的波动,所以才有“红云泛上面颊”。来时是因悲,去时是因喜,作者的处事态度,并不能改变“悲哀”的存在,总会有反映。这种反映不是挠头、捶胸,或痛哭、苦吟,而只是“用手掠过蓬茸的头发”,确实有大彻大悟的意味。当然,在轻松中,我们也能体味到诗中隐藏着的苦涩。只有在饱尝心酸,历经磨难,对痛苦已近麻木时,才有可能这样看得开。所以他预示了诗人的命运并未好转,只不过他“心琴弹奏的悲苦”之曲,更为曲折、隐讳、含蓄罢了。诗题为《黄昏后》也有深意。诗人的生理年龄大概还不到“黄昏后”,但对人生的体验,是自认已不在清晨,而步入黄昏之后了。诗的形式用复沓迭唱,上下两部分只有“来”“去”一字之别,韵律可前后呼应,节奏有规律,并具音乐性,也令词浅意长,情深而不诡。
(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