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谈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当自巫、优二者出
1913年4月1日,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第九卷第十号出版了,“宋元戏曲考”几个字豁然出现在封面的“本号要目”上。王国维振臂一呼,“百万的后学”紧紧跟随,戏曲研究终于从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小道”“末技”,成长为一门显学。我国的戏曲研究虽然“大器晚成”,但戏曲发展却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先秦乃至更遥远的原始社会。在劳动之余,先民会进行自娱性的歌舞,后来慢慢发展出祭祀的“巫”和为统治阶级提供娱乐的“优”,最后终于发展成今天的戏剧。
先秦之巫
王国维提出中国戏剧源于巫觋的时候,起初只是一个大胆的假设,所以他小心翼翼地说:“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然后展开理性的求证。他举出上古巫风盛行的书证,并剖析了巫觋和歌舞、戏剧之间的关系。
王国维首先论证了巫和舞的关系,他说:“巫之事神,必用歌舞。《说文解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故《商书》言:‘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是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也就是说,在王国维看来,上古的巫觋就是以歌舞降神的人,早期的歌舞与巫术其实是一体的,后来歌舞才从宗教仪式中分化出去,承担起娱人的功能。
陈寅恪在《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总结了王国维的治学方法,他认为《宋元戏曲考》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参证”。王国维对于我国戏剧起源于先秦之巫的推论,可以说是具备深厚国际学术背景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化人类学这个新兴学科在欧美诞生。这门学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远离现代文明的未开化的民族或部落进行实地调查,以此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同见解不同流派的各种着作先后问世,大家在对巫术和艺术的关系方面,认识相当一致,即人类早期的艺术和巫术是混沌一体的。王国维对中国戏剧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学术背景下进行的。
《宋元戏曲考》援引《汉书·地理志》并进行分析,说:
《汉书·地理志》言:“陈太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史巫,故其俗巫鬼。《陈诗》曰:‘坎其击鼓,宛邱之下,无冬无夏,治其鹭羽。’又曰:‘东门之枌,宛邱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此其风也。”郑氏《诗谱》亦云。是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商人好鬼,故伊尹独有巫风之戒。及周公制礼,礼秩百神,而定其祀典。官有常职,礼有常数,乐有常节,古之巫风稍杀。然其余习,犹有存者:方相氏之驱疫也,大蜡之索万物也,皆是物也。故子贡观于蜡,而曰一国之人皆若狂,孔子告以张而不弛,文武不能。后人以八蜡为三代之戏礼(《东坡志林》),非过言也。
文中这些婆娑起舞的女子都是以舞娱神的女巫,这些女巫或手中挥舞着鹭鸟羽毛做成的旗子,或将鹭羽插在地上做装饰,可见歌舞起源于巫术,古代倡优戏剧歌舞,全都源于巫术。
从巫到优
上文所说的“后人以八蜡为三代之戏礼”,出自苏轼的《东坡林志》:“八蜡,三代之戏礼也,岁终聚戏,此人情之所不免也,因附以礼义,亦曰不徒戏而已矣。‘祭必有尸’,无尸曰奠,‘始死之奠’与‘释奠’是也。今蜡谓之‘祭’,盖有尸也。猫、虎之尸,谁当为之?置鹿与女,谁当为之?非倡优而谁!‘葛带榛杖’,以丧老物;黄冠草笠,以尊野服,皆戏之道也。”
依照《礼记·郊特牲》的记载,每年十二月周天子要举行蜡祭,主祭者不仅要“葛带榛杖”还要头戴草笠。按苏轼的说法,这就是“戏之道”。不仅如此,为天子掌管鸟兽的“大罗氏”还要招来“鹿与女”,把它们当作客人予以诏告。苏轼推测,既然“祭必有尸”,猫、虎、鹿、女是动物或者是人,那么在祭祀时谁来做“尸”呢?一定是倡优。尸的本义是陈列,这里被陈列的则是祭祀时扮演死者受祭的人。在金文中,“尸”字就像一个屈膝的人,因形似卧倒的尸体,后来就用作尸体的尸。后来,随着尸祭制度渐渐消失,尸的本义也就被人遗忘了。苏轼能够意识到戏剧与祭祀的关系,提出“戏礼”和“戏之道”的概念,是非常了不起的,但苏轼推断扮演猫虎之尸者为“倡优”是不准确的。按照王国维的推断,“尸”其实就是巫,“巫觋之兴,虽在上皇之世,然俳优远在其后”。
那么,戏剧表演是如何与宗教活动分离的呢?西方学者以古希腊为例,原本需要大家一起参与的祭祀活动,由于观众的出现,大部分人都成了旁观者,只由另一小部分人表演,于是祭祀演变成了戏剧。《宋元戏曲考》指出,尸在祭祀仪式中是由巫来扮演的,然而扮演尸的并不一定都是职业的巫。
据《公羊传·宣公三年》何休注:若神主为天子,则以卿为尸;神主为诸侯,以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以此看来,扮演尸的人绝大部分应当是“孙”,也就是男童。《周礼·春官·守祧》则说:“若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郑玄注云:“尸当服卒者之上服,以象生时。”意思是说,尸的扮演者在祭祀时要穿上死者的服装,以代表死者的神灵接受祭祀。但走下祭坛后,尸的扮演者换上普通的服饰,就不具备祭祀时的神圣性了。可见,尸的扮演有暂时性、假定性、表演性、可转换性等特点,与戏剧角色扮演十分相似。
从巫术到戏剧似乎只是很小的区别,过程却是非常漫长的。有人说,“我们无法假想,从巫师傩神的狂魔乱舞中可以产生一个高雅端庄的梅兰芳”,不过这样的戏剧起源说,的确是最具说服力,生命力也最长久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