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诗词名句

李白诗选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第三章李白诗选

阅读提示

一、李白构思玄妙的心境展示,以及使用象征性文字来形容琴音的清澈和回响之妙的写作手法,透过女子自童年与未来丈夫嬉戏的回忆开始,写出对于远行丈夫的思念和坚贞不变的情感​‍‌‍​‍‌‍‌‍​‍​‍‌‍​‍‌‍​‍​‍‌‍​‍‌​‍​‍​‍‌‍​‍​‍​‍‌‍‌‍‌‍‌‍​‍‌‍​‍​​‍​‍​‍​‍​‍​‍​‍‌‍​‍‌‍​‍‌‍‌‍‌‍​。

二、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九》诗中,蕴含人生富贵不能长存,亦不必汲汲营求之意;《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一》诗中,蕴含人生快速,岁月不相待的感叹,并以此引出须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一》诗中,蕴含人生欲得知音之难;《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蕴含通达的心境;《少年行二首之二》中的人生形象;《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中,蕴含了广阔而欢畅的胸襟;《自遣》诗中,描述对酒之美乐及描写醉态之幽趣;《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展现了志得意满、豪放洒脱的自我写照​‍‌‍​‍‌‍‌‍​‍​‍‌‍​‍‌‍​‍​‍‌‍​‍‌​‍​‍​‍‌‍​‍​‍​‍‌‍‌‍‌‍‌‍​‍‌‍​‍​​‍​‍​‍​‍​‍​‍​‍‌‍​‍‌‍​‍‌‍‌‍‌‍​。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李白的祖籍向来众说纷纭,郭沫若认为李白先祖,于隋末流徙至中亚碎叶一带(原属前苏联之托克马克),李白就出生于此,所以是汉人而非胡人。原因是李白曾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这种家庭教育的背景,似乎不是胡人家庭所能做到的。另外,李白约于五岁时跟随父亲回归至四川境内,因而也有人以此认定李白为蜀人。

根据清人王琦所编的《李太白年谱》,李白在二十岁时(唐玄宗开元八年,即720年),就在道路中投书给当时刚由礼部尚书转任益州长史的苏颋(tǐng),苏颋就称赞他说:“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大意是说,李白如果好好向学,未来的成就会和司马相如不相上下。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与贺知章遇于长安,贺知章在读完李白的《蜀道难》诗后,发出“天上谪仙人”的惊叹语,同时向唐玄宗极力推荐,据说因而得到唐玄宗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的礼遇,这可以说是李白一生中最为光荣的时刻。

不过因为李白性好饮酒,生性浪漫不拘,实在不是官场中人,因此便在四十四岁这年辞官。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李白却投身在擅自引兵东下的永王李璘军中,等到永王李璘兵败后,李白也因而被判流放夜郎。不过李白尚未到达夜郎前,就因唐肃宗收复长安大赦天下而被释回。唐肃宗宝应元年(762),生活困顿的李白前往依靠任职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当年的十一月,六十二岁的李白便病卒在李阳冰的家中。李白的诗歌特质,清人赵翼曾赞誉说:“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可以说是很贴切的评论。

第一节李白诗选(一)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1],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2],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1]栖碧山:指在山中隐居之意。

[2]桃花流水窅然去:借用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描述与世无争桃花源的生活景况,用来比喻李白隐居山中的情景,就如同生活在桃花源一样。窅(yǎo)然,形容深远的样子。

旨要

全诗以自我设问、自我作答为始,构思玄妙。“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两句,则是心境的展示。

赏析

这首诗的创作,前两句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是以自我设问、自我作答为始,构思玄妙。至于“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两句,则是心境的展示。

首先我们看第一句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直接用自我提问的方式,点出自己选择居住在青山之中,而不愿住在城市中的疑问。这种自我设问的创作方式,让作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李白心中独立不群的心思暗示出来。换言之,在这一句中李白虽然自己点出了“我为何要选择居住在碧山中”的问题,但是有关这一问题的答案,李白却是心里有数,要不要回答都不是太重要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心理因素,所以才会出现第二句的“笑而不答心自闲”。“笑而不答”,可见李白本来心中自有答案,“心自闲”,正是他心中的答案。这样的安排便把第一句的“问余何意栖碧山”的趣味性带了出来。然后我们终于了解,李白所以要以第一句的“问余何意栖碧山”来自我提问,只是为了要强调自己的选择居住在碧山中,是一件值得自傲的事,这并不需要让一般人都能理解。因为居住在碧山中,心情悠闲而生活从容,就是心灵上最大的满足,至于旁人要如何评论和看待,对李白而言一点也不重要。

这就是逍遥兼浪漫的李白,也是自负兼乐观的李白,他永远只对自己负责,他所作、想做的事,别人能理解最好,别人不能理解,也无法对他的决定产生任何影响。

我们再来看第三、四句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两句其实正是针对前两句的回答,但是从诗句的字里行间,又好像看不出李白到底回答了什么。“窅然”,本来是在形容深远的样子,在这里用来表达所居住的碧山中,处处都是桃花与流水的景象,让人看来好像无穷无尽的样子。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桃花落于流水之中,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将流往何处去,只觉得流水中桃花不断,一片缤纷之景十分秀丽。这种美景,让人自然会由心中升起一种浪漫想象的情怀。因此,最后一句用了“别有天地非人间”来作为结束语,表示自己所居住的碧山中,自有一番乐趣,却是外人所难以体会得到的。全诗充满了流畅的快意心思,令人读了有一种逍遥的感受。

我们综合全诗内容来看,诗题虽然定为《山中问答》,却是李白自我心志表达的作品。全诗先以“问余何意栖碧山”问起,再以“笑而不答心自闲”接续,自然将李白胸中优游自得兼自信自负的神情,很巧妙地传达出来。至于后两句“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则是李白“心自闲”的感受,仍然没有直接回答出第一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但是读者深自去体会,便会发现李白的答案,其实已隐含在字里行间。因此就本诗而论,诗题为“山中问答”,诗中却只有问而没有答,另以心灵悠闲自得的意境来补足全篇,完全展现出李白过人的构思和创作才华。

听蜀僧濬[3]弹琴

蜀僧抱绿琴[4],西下峨眉峰[5]。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6]。
客心洗流水[7],馀响入霜钟[8]。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3]蜀僧浚:即李白于《赠宣州灵源寺仲濬》诗中所云“此中积龙象,独许濬公殊”的蜀地僧人仲濬公。

[4]绿琴:也作“绿绮”​‍‌‍​‍‌‍‌‍​‍​‍‌‍​‍‌‍​‍​‍‌‍​‍‌​‍​‍​‍‌‍​‍​‍​‍‌‍‌‍‌‍‌‍​‍‌‍​‍​​‍​‍​‍​‍​‍​‍​‍‌‍​‍‌‍​‍‌‍‌‍‌‍​。一说为司马相如的琴名,见于《昭明文选》卷三十张孟阳《拟四愁诗》之注文中引傅玄的《琴赋》序中说:“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王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燋尾,皆名琴也。”一说为蔡邕的琴名而非司马相如,见于《宋书·志第九·乐一》中云:“齐桓曰号钟,楚庄曰绕梁,相如(即司马相如)曰燋尾,伯喈(即蔡邕)曰绿绮,事出傅玄《琴赋》。世云燋尾是伯喈琴,伯喈传亦云尔。以傅氏言之,则非伯喈也。”所记则以为绿绮应为蔡邕琴名,而燋尾方为司马相如琴名。台北三民书局出版之《大辞典》中册第三六七九页“绿绮”条下引《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日绕梁,司马相如有焦尾,蔡邕有绿绮,皆名器也。”与《宋书·志第九·乐一》中所引相同,值得参看。在本诗中是用来比喻这位蜀僧的琴非常名贵之意。

[5]峨眉峰:即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县境内。

[6]如听万壑松:“壑”是山谷。本句是在形容琴声有如万谷中传来的松涛之声。

[7]客心洗流水:《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篇》中有云:“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因此,“洗流水”就是引用伯牙弹琴志在流水的典故,比喻蜀僧所弹的琴音如同流水一般可以洗涤人心。

[8]馀响入霜钟:《山海经·中山经》内记载,丰山上有九钟,每逢霜降则钟鸣,因而又称为“霜钟”。“馀响”是比喻弹琴的余音。本句大意在比喻蜀僧所弹的琴音清冽而悠扬有味。

旨要

全诗皆是李白听琴后心灵感受的呈显。“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形容琴音之清澈绵密,“客心洗流水”形容琴音使人心灵清明的样子。“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两句则写出琴音之妙,使人不觉时光之消逝。

赏析

这首作品的描述重点,在于听蜀僧弹琴的感受。然而听琴的感受本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可以说几乎无法用很具体的文字来形容,一般诗人在创作时,大多以两种方式来呈现:一是巧用比喻,二是善用音律,而李白在这首诗的创作上,则是两者兼具。因此本诗的创作重点,可以说便是李白以一些具有象征含意的文字所组合而成的音律,来写出听琴后的感受。

我们先看第一联的“蜀僧抱绿琴,西下峨眉峰”两句,这里的“绿琴”,也作“绿绮”,在这里是比喻名琴之意。以此来看,这两句是在形容蜀僧手抱名琴,从峨眉山飘然而下的神态。这样的描述,未写弹琴,已先将弹琴者的潇洒完全传达出来,于是琴音的潇洒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第二联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两句,先形容琴弹得轻松自如,再形容琴音如万谷松风一般的清澈绵密。“一挥手”三字,意在描述弹琴者的轻松潇洒,这是为了承续前两句的诗意而出,因为弹琴者的形象既然十分潇洒悠然,弹琴时的动作必然也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至于用“万壑松”来形容琴音,目的在于强调弹琴者高超的技艺,所以能在“一挥手”之间,就弹出如同万谷松风一般清澈绵密的琴音来。当然,在这里用松风来形容琴音,多少也有象征这位蜀僧的心性,如同松风一般的清澈贞正。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为我一挥手”是针对弹琴者形象的描述,“如听万壑松”是针对琴音意象的描述,透过这种写作手法,将弹琴者的琴艺和节操,双双透过文字传达出来,既简洁又含韵十足,可以说是很好的描述琴音的文字。

第三联的“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两句,主要是在形容听完琴音后的感触。“客心”指的是李白听琴之心,“洗流水”则是引用伯牙弹琴志在流水的典故,比喻蜀僧所弹的琴音如同流水一般可以洗涤人心。所以这句“客心洗流水”的含意,就是在夸赞蜀僧所弹的琴音,让李白听了之后能够洗去俗心尘虑。就蜀僧的琴艺而言,是种高尚的称赞;就李白的领受而言,则是蜀僧的知音。接下来的“霜钟”二字,本来是说丰山有九钟,霜降则钟鸣,“馀响”是比喻弹琴的余音,所以“馀响入霜钟”的大意在比喻蜀僧所弹的琴音清澈而具有响度。因此,综合“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这两句而言,主要是在形容蜀僧所弹的琴音不仅清澈而能够使人心灵清明,而且琴音的响度也久而不歇。

第四联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两句,则写出琴音之妙,使人不觉时光之消逝,并且点出秋日的时序。

全诗用象征的文字,来形容琴音的清澈和回响,十分成功。

长干行[9]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10]。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11]。
常存抱柱信[12],岂上望夫台[13]。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14]。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15]​‍‌‍​‍‌‍‌‍​‍​‍‌‍​‍‌‍​‍​‍‌‍​‍‌​‍​‍​‍‌‍​‍​‍​‍‌‍‌‍‌‍‌‍​‍‌‍​‍​​‍​‍​‍​‍​‍​‍​‍‌‍​‍‌‍​‍‌‍‌‍‌‍​。
门前迟行迹[16],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17],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18]。

【注释】

[9]《长干行》:乐府古辞的一种,其中的“长干”,指的是古代金陵里中的巷名,约在今日南京市的南边。

[10]折花门前剧:句中的“剧”是游戏的意思。本句大意是说,女子回忆童年时折花在家门口游戏的情景。

[11]愿同尘与灰:女子表示在婚后愿与丈夫同生死的誓言。

[12]常存抱柱信:《庄子·盗跖》中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人引用这一典故,作为宁死不负信约之意。

[13]望夫台:古人用来称呼男子久出未归,其妻登高痴望等候丈夫归来的地方为“望夫台”。

[14]瞿塘滟滪堆:“瞿塘”,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日四川省的奉节县东。“滟滪堆”,指位于瞿塘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当地人以这块大礁石被水淹没的深浅程度,判断行船是否安全。

[15]猿声天上哀:三峡两旁山中的树林中多猿,鸣叫声多而哀凄的情景。

[16]门前迟行迹:“迟”,等待之意。本句是在形容女子于门前伫立等待丈夫的足迹,因为时间太久而长满了青苔。

[17]三巴:古代巴东、巴郡、巴西三个地方合起来的简称。

[18]长风沙:古地名,大约在今日的安徽省安庆市东的长江边上。

旨要

本诗透过女子自童年与丈夫嬉戏的回忆开始,写出对于远行丈夫的思念和坚贞不变的情感。

赏析

这是李白传诵人口的一首名作。首先我们看第一、二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的内容,“妾发初覆额”是描述女子童年的样子,“折花门前剧”则是描述女子年幼时,在自家门口折花游戏的情景。以开头这两句的内容而言,即以女子回忆童年的自述拉开本诗的序幕。在这一幅回忆的意象中,给女子留下最深刻的便是第三、四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图景。年幼的女子在门口折花游戏,配合一样年幼的未来夫婿,骑着竹马,绕着厅堂前的牙床,玩弄青梅的情景,很自然便出现一种两相配称的样子来。所以接下来的第五、六句“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便写出二人自幼同里居住,相互信任毫无嫌隙的情感。就这一段六句的内容来看,女子与丈夫自幼同里长大,两人长期培养而成的相互信任的情感,可以说是深厚至极而无可替代。

接下来的“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四句,则是把笔锋拉开,直接跳至女子初嫁给丈夫为妻之时的羞涩情境。为什么嫁与自幼一起长大的人为妻,仍然用了“羞颜未尝开”来形容女子的情状呢?目的就在于强化这名女子情感的内敛和含蓄。正因如此,所以尽管在十四岁时嫁与自幼长大的男子为妻,这名女子在面对已成丈夫的男子时,仍然不能敞开胸怀而带有深层的羞涩感。“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两句,则是针对女子这种新婚的羞涩感来作描述。

女子这种新婚的羞涩感,一直到了一年后才逐渐淡去,所以“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四句,就是描述女子新婚的羞涩感淡去之后,由内心中升起一股与丈夫共存共生的坚定爱情盟约。“十五始展眉”一句是呼应前面“羞颜未尝开”而作的,意指女子在新婚一年后,在面对丈夫时才能完全放开胸怀而褪去羞涩之心。“愿同尘与灰”一句则是女子心中存有与丈夫同生共死、同荣同辱的信念。“常存抱柱信”一句,是出自《庄子》中的典故。《庄子·盗跖》中记载说:“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以前有一位名叫“尾生”的男子,曾与一位女子相约在桥梁下见面,但是女子到了相约的时间却没有如期前来赴约,此时正逢桥下的河流水势大涨而至,这位名叫“尾生”的男子为了坚守信约,竟然抱着桥梁下的柱子没有离去,后来就活活淹死在桥下。本诗就是借着这位尾生宁死不负信约的行为,来比喻女子心中对丈夫的永久坚贞之意。“岂上望夫台”一句则是用来表示这名女子心中,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与丈夫分开,为了要等待丈夫归来,也要如同古代女子为等待远出的丈夫而登上“望夫台”一样。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两句,是写女子新婚后的第二年,丈夫出门远行,而且必须行经极其险要的瞿塘峡口的“滟滪堆”,这是让女子放心不下的原因之一。“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两句,是描写夏季五月,长江水势暴涨,瞿塘峡口的滟滪堆的礁石面几乎全被江水淹没,这时因为看不到这块大礁石,行船时便非常危险;这时再夹杂着瞿塘峡两旁山中树林内猿的哀凄鸣叫声,更显得远行丈夫的凄清险难,这是让女子放心不下的原因之二。由于这两项担心的因素,再加上对远行丈夫的思念,所以接下来才会有“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四句的形容。“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是说女子于门前伫立等待夫夫的足迹,因为时间太久而一一长满了青苔。这里用了“一一”两字,用来表示时间渐次的意思,也就是说女子于门前伫立等待丈夫的足迹,由最早留下来先长青苔,然后渐渐地扩大到其他的足迹也多长出青苔来。“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两句,则是强调青苔终于盖满了门前的地面上,再加上早到的秋风把落叶吹落铺盖在这些青苔上,以至于无法把这些青苔清扫干净。

秋风早到,落叶覆盖满地,再加上丈夫远行不在身边,所以难免会让女子益生愁怀,所以接下来的“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四句,就是针对女子心中的触景伤情愁怀而写的。蝴蝶在西园草上双双飞舞的情景,让女子尤为见景伤情,一面思念远行的丈夫是否平安,一面又要挂念即使丈夫平安,不知何时才返回到女子的身边,这样的相思牵挂情绪终日煎逼着女子的心灵,让女子突然自心底深处生出一股忧惧感:自己会不会就这样陷于终日相思的情境中而束手无策,一直到红颜憔悴老去呢?

女子的心思转到此处,当然不会甘愿“坐愁红颜老”,所以接下来的“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四句,就是描述女子想要摆脱这种“坐愁红颜老”困境的情形。“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两句,是女子寄语远行丈夫的话语,大意是说:不论丈夫提早或迟些从三巴回来,一定要事先用书信通知在家里思念牵挂的女子。“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两句,是女子告诉丈夫说,只要丈夫事先通知将于何时返回,女子将不顾路程的远近,愿从现在居住的长干里(南京市)赶到长风沙(安徽省安庆市东的长江边上)去迎接丈夫。

这首诗的内容,透过女子的追忆,把女子自幼到新婚,以及婚后的心思转折,很有代表性地呈现在字里行间。所描述的内容,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儿女情事,但是每一句都是真挚情感的流露,这正是诗中的佳句会化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等等成语,而为后人千古传诵的原因。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旨要

本诗以春日景物起兴,带出少妇在闺中怀念丈夫的深情,写来柔婉动人。

本诗诗题为“春思”,从文字表面看来,似乎是以描述对春日的情思为主,但是仔细深究,又会发现每一句春景的描述,其实都在暗示闺中少妇思念丈夫未归的相思情怀。

赏析

我们先来看第一、二句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含意。“燕”地在今日的河北,“秦”地在今日的陕西,从地理位置来看,“燕”地比起“秦”地更为偏北,所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这两句的表面文字大意是说,因为燕地较偏北方,春日晚到,至于秦地则较为偏南方,春光早至,所以当燕地的野草长得嫩碧如细丝的时候,秦地的桑树却已茂盛的绿枝都低垂下来。我们透过这两句的修辞方式,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燕草如碧丝”一句,必是少妇的想象形容,而“秦桑低绿枝”一句,才是少妇亲眼所见形象的描述。原因是唐朝以陕西一带为政治文化中心,而河北一带则比较接近边塞之地。换言之,“燕草如碧丝”一句,是少妇在想象丈夫所在边塞春日的情景;“秦桑低绿枝”一句,则是少妇处在内地目睹春日的情景。本诗透过这样的悬想对比,把少妇因春思念丈夫和想象丈夫因春思念少妇的情怀,全都展现出来。我们可以综合来说,丈夫所处的燕地和少妇所处的秦地,春日降临的时间虽然有早晚的不同,但是丈夫与少妇相互思念对方的情怀,却没有什么差异。

然后我们接下来看第三、四句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含意。本来当少妇的丈夫自燕地归返秦地之时,少妇理应感到欣慰喜悦才是,为何这里却会用“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来表示呢?原来这两句是承继前两句描述丈夫所处的燕地和少妇所处的秦地,春日降临迟迟不同的含意而出的。换言之,这两句是在比喻,当处于燕地的丈夫心中怀着归返心思时,正如同燕地的野草因为春日晚到才开始长出嫩碧的细丝一样,并没有办法马上化作一大片浓郁的春意传给处于秦地的少妇;但是处在秦地的少妇思念丈夫的伤情,已如同秦地的桑树茂盛低垂的绿枝一般,侵蚀着少妇的心灵。这两句用在这里,把少妇思念丈夫的情绪,渲染到了最高点。

最后两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再度把少妇思念丈夫的情感,作更进一步的强调。原本春风自外吹入屋内,掀起室中的罗帐,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但是因为少妇心中无时无刻不存着对丈夫何时能归的期盼,所以当春风吹入室内掀起罗帐之时,就成了少妇嗔罪的对象。因为除了少妇的丈夫以外,任谁也不得入室掀起少妇就寝时所用的罗帐,虽说春风是自然之物,但是在少妇的眼中看来也不能例外。这样的修辞描述,除了带出少妇思念丈夫情怀的深刻以外,也表现出少妇对丈夫坚贞的情感。

就全诗内容来看,句句写春,却也句句写情,尤其末两句对着春风嗔怪的描述手法,更让全诗的写情达到最高峰。

寄东鲁[19]二稚子

吴地[20]桑叶绿,吴蚕已三眠[21]。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22]?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23],因之汶阳川[24]。

【注释】

[19]东鲁:约指今日的山东省西部的一部分。

[20]吴地:今日的江苏省一带。

[21]吴蚕已三眠:农家所养的蚕在成长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三次的蜕皮才能吐丝成蛹。因为蚕在蜕皮的时候,整条身躯俯卧不动,好似在睡眠一样,故有蚕眠之称。蚕蜕皮三次,所以称为“三眠”。

[22]龟阴田:龟阴,指的是龟山以北之地,约在今日的山东省泗水县东边。龟阴田就是指李白位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边的田地。

[23]裂素写远意:“素”指的是生的帛布,本句大意是说李白把帛布裁裂开来,用作书写家信之用。

[24]因之汶阳川:“汶阳川”,指的是位于山东省境内的汶水。本句大意是说李白想透过江水把书信送到汶水,再由汶水转到儿女的手中去。

旨要

这是李白在外思念家中年幼儿女的作品,造语真挚平淡,却蕴含着为人父亲对儿女的自然怜爱之情,读来十分亲切而感人​‍‌‍​‍‌‍‌‍​‍​‍‌‍​‍‌‍​‍​‍‌‍​‍‌​‍​‍​‍‌‍​‍​‍​‍‌‍‌‍‌‍‌‍​‍‌‍​‍​​‍​‍​‍​‍​‍​‍​‍‌‍​‍‌‍​‍‌‍‌‍‌‍​。“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两句,可以说道尽远行在外父亲的思子心声。

赏析

这是一首李白思念家中两个幼子的诗作,全诗内容充满了离家在外父亲对儿女的牵挂思念之情。李白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在江苏做客,至于两位年幼的儿女,则是居住在山东的家中,因为两地相隔遥远,使得身为父亲的李白因为不能亲身照顾儿女而自觉有所亏欠,于是对儿女满心的爱怜和思念情感,便透过字里行间表达了出来。

我们先来看前四句“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的内容。这里的“吴地”指的是李白所客居的江苏一带。“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这两句大意是说,在春天到来之时,吴地这里的桑叶又长出新绿的叶子,而农家们所养来吐丝的春蚕,也已经过三次的蜕皮而逐渐要化成蛹了。这种描述内容,其实就是在暗示着春回大地之时,吴地这里的农家已经开始从事繁忙的农事工作了。在这种情景的触动下,李白联想到自己客居在外,家中的田地在春日到来之时,有没有像吴地这里一样也开始春耕了呢?真实的情况李白并不了解,因此很自然便会推测家中的田地可能没有人去安排耕种的事宜,所以便从心中涌现“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的担心和感叹。

一家之主客居在外,看到客居的吴地家家户户开始忙于春日的农事,联想到自己家中田地农事无人料理,当然会从心中生起一股想要补救的想法。所以底下便写出“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的句子来。李白这时人在江苏,与山东的老家距离甚远,即使当下即刻赶回家中去,也已过了春耕的时间了。我们看“江行复茫然”一句,可见李白真是曾经考虑过经由水路是否会比较节省回家的时程,但是因为没有把握而放弃了。

想赶回家乡料理春日农事的心愿既然无法达成,对家中儿女的思念又要如何排遣呢?李白只好透过回忆和想象,来填补心灵中因思念儿女而出现的空虚感。首先李白先写出“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两句,想象自己随着南风轻吹,飘向自己在家乡中所熟悉的酒楼之前。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开启了接下来一连串想象回忆的虚构世界,而李白就是要借着这种心灵的想象,来弥补他不能回乡的遗憾和失落感。

李白既然已经透过想象让自己回到了家乡,接下来自然是家乡熟悉景物的描述,我们看“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这些句子的内容,就是针对酒楼东边一株为李白所种桃树的茂盛长大,带出李白离家时间的长久。“别来向三年”一句点出李白已离家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两句,则点出李白心里对于离家久远仍不得返家的无奈和伤感。当初李白手种的桃树,如今已长得和酒楼一样的高,离家前的一双小儿女又是如何呢?想必是李白心中更为挂念的事。所以接下来便写出“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的句子。女儿因为年纪较大,所以在思念父亲时,懂得到昔日父亲手种的桃树下来徘徊依恋,但是当女儿在攀折桃花时,终于也因父亲的久别不能见面而流下难过伤心的眼泪。“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两句,写出女儿思念父亲时到桃树边徘徊依恋的情景,逼真而令人怜惜。“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两句,写出女儿思念父亲却不得相见的情景令人伤痛。这四个句子的写情内容,可以说十分真挚而感人。

女儿的情况如此,年纪更小的儿子又是如何呢?李白接下来描述说“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小儿虽然身躯长得几乎和姐姐肩高等齐,由于年纪较小,还不懂得思念远行在外的父亲,只能跟着姐姐亦步亦趋,姐姐来到桃树下,他当然就随着来到桃树下。李白在这里虽然没有说明,女儿带着小儿来到李白手种的桃树下来做些什么事,但是我们从上述女儿“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两句的描述,便可以推测女儿一定会向小儿说明,这些桃树就是父亲以前在家的时候所种植。如此一来,小儿即使年纪再小,也会从姐姐身上感染到那股思念父亲的情绪。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让李白心生不舍地写下“抚背复谁怜”的句子。这段由娇女带出幼儿,双行桃树下思念父亲情景的描述,不仅写出身为人父李白心中的不忍和心酸,也令所有的读者都为之伤怜洒泪。我们从这一段的描述中可以推测,也许早在李白离家之前,这棵李白手种,位于酒楼东边的桃树,已经成为儿女心中父亲的替代形象。所以当我们在阅读这一段诗句时,眼前仿佛出现一对年幼的姐弟,互相扶携到父亲离家前亲手种植的桃树下思念远方的父亲。这幅形象可以说是生动感人至极!

当然,身为父亲的李白,处在这种情境中,自然是百感交集。因此,接下来李白便写出“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的感受,可见李白此刻的心情,正在为不得返乡和牵挂家中儿女而备受煎熬。不过,当我们阅读本诗到这里时,不要忘了一件事,其实从“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两句以下,一直到“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两句为止,全部都是经由李白想象和回忆所虚构出来的情境。连想象和回忆所虚构出来的情境,都会让李白觉得“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如果属于真实的情境,不知李白又要如何忧煎。最后的“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两句,则是李白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把对家中儿女的思念情怀,透过书信寄回家中给儿女明白,父亲虽然远行在外不能归返,但是对儿女的牵挂和思念之情,一点儿也没有为之稍减。“素”原本指的是一种生的帛布,在这里是用来作为书信的比喻。所以“裂素写远意”一句,就是说李白把帛布裁剪并写成家书,用来表达远行在外父亲对家中儿女的思念之情。至于“因之汶阳川”一句,就是李白想透过江水把书信送到山东省境内的汶水,再由汶水转到儿女的手中去。

一般人对李白的印象,总觉得他是一个浪漫而狂放不拘的人,世俗的事务对李白而言,好像比较漠不关心。但是我们从这首诗的内容中,却直接感受到李白对自己儿女的慈祥怜爱之情,和普天下所有的父亲并没有两样。由此可见,天下为人父母者照顾牵挂并疼惜自己的儿女,本来就是出自天性,即使豪放洒脱的“诗仙”李白也不例外。

第二节李白诗选(二)

古风五十九首之九[25]

庄周梦胡蝶,胡蝶梦庄周[26]。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27]种瓜人,旧日东陵侯[28]。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注释】

[25]《古风五十九首》:李白集中第一组连章诗(作者在同一时间创作两首以上同诗题的作品称为“连章诗”,又称为“组诗”),共有五十九首,皆以古风为题,不另标明诗题​‍‌‍​‍‌‍‌‍​‍​‍‌‍​‍‌‍​‍​‍‌‍​‍‌​‍​‍​‍‌‍​‍​‍​‍‌‍‌‍‌‍‌‍​‍‌‍​‍​​‍​‍​‍​‍​‍​‍​‍‌‍​‍‌‍​‍‌‍‌‍‌‍​。

[26]庄周梦胡蝶,胡蝶梦庄周:这个典故语出《庄子·齐物论》中的这段寓言:“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李白化用这个寓言典故内容,用来表示人世间形象看来虽有变幻,其实是起于人心变幻的结果,就形象本质而言是不变的。

[27]青门:汉朝长安城东出南面的第一道门,原名为“霸城门”,由于城门颜色为青色,当时长安城居民以“青门”称呼,久而相沿成习。

[28]东陵侯:指邵平,原为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种瓜于东门外。这段典故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中的这段记载:“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邵平以为名也。”

旨要

本诗以庄子梦蝶的寓言内涵,以及邵平原为秦东陵侯,后为东门种瓜者为喻,带出人生富贵不能长存,亦不必汲汲营求之意。

赏析

我们都知道李白本身是一位道教徒,对求仙长生之术十分向往。由于如此,在李白的思想中,对于人间年寿的短促,富贵荣华的不能持久,便也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所以这首诗一开始的两句,便以庄周梦蝶的事作为开端。“庄周梦胡蝶,胡蝶梦庄周”这两句,是引自《庄子·齐物论》中的这段寓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庄子曾经梦见自己幻化成一只蝴蝶,很自在快乐地在空中飞舞,而忘了自己本身是“庄周”这个人。在突然觉醒之后,又察觉自己仍然是“庄周”这个人而不是蝴蝶。面对这种情况,庄子于是提出了一个疑惑:到底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呢?最后庄子领悟到,庄子和蝴蝶之间形象的变幻分别,是起于人心的变幻分别。换言之,也就是人心受到物象的变幻而改变对物象的看法,而这种现象庄子便称为“物化”。

自从庄子提出这个寓言之后,到底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呢?其实不只是庄子一个人的疑问,而且是千古以来所有的人难以解开的疑问。因为如果以人为本体来看,自然应该是“庄周梦胡蝶”,但是如果以蝴蝶为本体,那就应该成了“胡蝶梦庄周”了。我们所以会觉得,当然是“庄周梦胡蝶”为真,那是因为梦境的时间较短,而现实醒着的时间较长。因此,庄子透过这段寓言的目的,就在于传达出人间万事万物齐一的观念,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其实是人们执著于物象外形的变化而已。

在这种思考模式中,于是李白继续写出了“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的感触来。人的思考出发的本体如果变易,则结果自然会出现不同,但是推究其本,其实是人心思考的改变,并不是事件本身真的变了,所以才会说“一体更变易”。当然,在这样的情境中,世间万事其实都自有它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人力能影响的部分并不大;也就是说人间的万事万物,何者为真?何者为假?什么才称为成功?如何才叫失败?便不可轻下定论,所以才会有“万事良悠悠”的感叹。简言之,人间的“实”与“虚”,不在外物形象的变化上,而是决定在人心的感受上。

全诗进行到这里,接下来便以“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两句来承接和转折。“蓬莱水”是传说中神仙居住之地,连这种神仙居住的蓬莱海水,都可能化作清浅的水流,可见世间的变幻十分无常。李白在这里是有意举出沧海桑田的变化,来强调人间事的无常和无奈。

至于“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两句,则是借着富贵功名的不可依恃,来说明世事的无常。“东陵侯”指邵平,原为秦朝的东陵侯,秦朝亡国后,不愿接受刘邦的封官,自愿隐居在长安城的东门外,以种瓜为生。《史记·萧相国世家》除了记载邵平秦亡后,在长安的东门外以种瓜为生的事迹外,另有一段重要的描述说: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邵平独吊。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邵平以为名也。邵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这段文字中描述,汉高祖刘邦在韩信被诛杀之后,唯恐萧何心中因畏惧而生出反意,故意把萧何进位为相国和加封五千户食邑,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来加以抚慰。几乎所有的人都替萧何高兴道贺,唯有邵平能够清楚看出萧何处境的不利,而建议萧何退回汉高祖的封赐,并且捐出家财来作为军务之需,以消除汉高祖对萧何的疑忌之心,可见邵平所以甘心在长安城东以种瓜为生,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智者行为。李白就是借由这个典故,来说明昨日之富贵,可能成为今日之黄花,因而得之不必太喜,失之也不必太悲,能够以韬光养晦自处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最后的“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两句,则是李白创作本诗的主旨所在。人生的富贵既然如上述所言不能长久,那么人在世间每天匆忙地奔走,到底为的是什么呢?言下之意,就是劝世人要把心灵放松,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我们从全诗的内容来看,充满了李白对人生的一种了悟之意,读来令人顿去牵挂而心胸为之一宽。

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一

黄河走东溟[29],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30],吸景[31]驻光彩​‍‌‍​‍‌‍‌‍​‍​‍‌‍​‍‌‍​‍​‍‌‍​‍‌​‍​‍​‍‌‍​‍​‍​‍‌‍‌‍‌‍‌‍​‍‌‍​‍​​‍​‍​‍​‍​‍​‍​‍‌‍​‍‌‍​‍‌‍‌‍‌‍​。

【注释】

[29]东溟:指东方的海,也就是现在黄河从山东出海的渤海。

[30]云螭;有角的小龙为“螭”,“云螭”就是形容小龙驾云飞行的样子。

[31]吸景:“景”的原意是日光,所以“吸景”就是指吸取天地精华的意思。

旨要

本诗主要在表达出人生快速,岁月不相待的感叹,并以此引出须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两句,除了形容快意人生之外,也有企想求道驻颜长生之意。

赏析

我们看第一、二句的“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先借着黄河的流入东方之海,以及白日的落入西方之海,来比喻时光消失的无奈感。换言之,不论人间的喜怒哀乐为何,黄河和白日,一样如同千古以来的习性,安然并继续地流入东方之海和落入西方之海。这种描述,主要在带出岁月循环不因人事的变化而稍待的感触。

在这种形容之下,所以底下的诗句便以“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的感触来续接诗意。“逝川”是上接“黄河走东溟”的诗意,“流光”则是上接“白日落西海”的诗意,大意是说无论是“黄河走东溟”或“白日落西海”这种转眼即逝的情况,永远不会为了任何人而改变的。这样的描述,自然将时光消失无情的含意寄蕴在其中了。

然后李白接着说“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就是接续前面的诗意,说明时光的流失和消逝,使得青春的容颜容易衰老,如同春光一样的容易流失一般,而所剩所存的容貌,也正如同秋天的韵味一般日益萧索和衰朽。这种上下造句的方式,正是为了要强调时光消失的快速,以及容颜老去的不可挽回。

在这种心理下,很自然便会出现“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的想法。“寒松”二字,是借由松树经冬而不凋的特质,来比喻外表的形貌不会因岁月的摧折而改变。不过人生的过程,却和“寒松”这种特质不同,先有幼、少、壮、老的年纪分别,又有生、老、病、死的衰朽摧残,所以人的容貌,又怎能如同“寒松”一样长存不变?这是李白对人生难免衰朽的一种感叹。诗句中所用的“螭”字,原本是指一种有角的小龙,所以“驾云螭”就是形容乘坐小龙驾云飞行的样子。“吸景”是指吸取天地精华,“驻光彩”是比喻留住青春的容颜。我们综合来看,这四句诗就是有感于人生的必然日渐衰朽,所以从心中兴起求仙的念头。因而“吾当乘云螭”一句,就是李白自言人生既然短暂而无法长留青春岁月,他便想经由求仙的方式,吸收天地的灵气来让生命永远得以长存和保留。

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一

郢客吟白雪[32],遗响飞青天。
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33],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注释】

[32]郢客吟白雪:《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这么一段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角,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因此,“郢客吟白雪”便有曲高和寡之意。

[33]试为巴人唱:“巴人”,指的是“下里巴人”这种人人都会唱的通俗歌曲,所以才会出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的现象。

旨要

本诗主要是借由《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角,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这段文字的含意,点出人生欲得知音之难。

赏析

这里面第一句中的“郢客吟白雪”,用的是上面旨要所录之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所说的那一段话。

那段话的大意是说,楚国的国都郢城,来了一位外来的人,先在郢城这里唱起了“下里巴人”的歌曲,结果有数千人都可以跟他一起合唱这首“下里巴人”。接着这位外来人唱“阳阿薤露”的歌曲,也差不多有数百人可以跟这位外来客一起合唱。接着客人唱出“阳春白雪”的歌,能和他一起合唱的人便少了,大概只有数十人而已,最后这位客人“引商刻角,杂以流征”,也就是说把唱歌音乐的节拍和音符调得又准又高,再杂着一些跳跃性很高的音符在其中,于是整个郢城中能跟着一起合唱的人不过数个而已。宋玉举这段故事的目的,就在导出“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用意。

所以我们看李白在这首诗中写的“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句中的含意,就是以宋玉《对楚王问》文中“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用意,来表示自己的心声。李白自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受世人重视,就像那位郢客歌唱阳春白雪的歌曲一样,即使歌声响至云霄,也没有人可以替他宣传赞誉。所以接下来便说“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如果李白不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以下里巴人代替阳春白雪,自然赞誉的人就会一下子多了起来。这种“其曲弥高,其和弥寡”的现象,乃是当前社会的常态,悲伤又有何用呢?即使是叹息也无法改变这一个现实的现象,所以最后诗以“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两句来作为结束。

访戴天山[34]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35]。
野竹分青霭[36],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

[34]戴天山:又名大匡山,位于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山里面有一座大明寺,传说李白年轻时曾在大明寺中读书。杜甫《不见》诗中怀念李白所说的“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其中就直接说出李白曾在“匡山”读书,而这个“匡山”指的就是大匡山,也就是本诗题的“戴天山”。

[35]溪午不闻钟:暗示欲访的戴天山道士出外未归,因而渡溪过午仍然听不到敲钟之声。

[36]野竹分青霭:山上的云雾之气称为“霭”,缭绕在野竹之上,因而称为“青霭”。本句意在形容道士所居住的地方非常高峻,所以其上生长的野竹显得更高,仿佛可以把云雾之气间隔开来。

旨要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两句,幽僻中见脱俗之境;“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两句,写出寻人不见所观看到远景和近景的妙境。全诗透过对戴天山景色的描述,减低了访友不遇的惆怅情绪,充分显示出李白通达的心境。

赏析

从诗题上来看,这是一首访友不遇的作品,原应充满惆怅遗憾的情怀才是,但是李白却把描述内容,带入有关戴天山幽景的形容,使得原本访友不遇的惆怅之情,大大地降低了。

我们先看第一联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两句,写来有声有色,在幽静的山景中别有一番清新秀丽的韵味。我们从这两句的修辞,可以推论李白是借用陶潜在《桃花源记》一文中的渔夫初入桃花源的过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和渔夫进入桃花源后所看到的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李白的目的,就在于要凸显这位戴天山道士的住处,有如陶潜笔下所描述的桃花源一般,既有生气勃然之意却又不带红尘俗味。所以“犬吠水声中”是动景,但却隐含着幽静之意;“桃花带露浓”是静景,却带有生气勃发之意。我们可以想见处在这种情境中的李白,心情是多么的愉悦和快乐!

然后再看第二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两句对第一联诗意的承接,我们刚才已指出,“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这两句,描述的是幽静中带出一番清新秀丽的韵味,而“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两句,则由幽静的描述转为僻静的形容。不过由于“树深时见鹿”中用了一个“鹿”字,使得这种僻静并非是一种死寂的僻静,而是不沾红尘脱俗的僻静,原因是“鹿”这种动物,在中国具有长寿吉祥的象征意义。因此,“树深时见鹿”的描述,便隐然含有此地虽然地处僻静,却带有一些仙逸之气的含意。至于“溪午不闻钟”一句,则是暗示欲访的戴天山道士出外未归,因而渡溪过午仍然听不到敲钟之声。我们把这两句合起来看,象征仙逸之气的鹿偶然可见,道士之面却无缘得见,于是自然对道士的身份产生一种神秘的遐想。这种笔法的安排十分自然而流畅,完全看不出有刻意的雕琢痕迹。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联的“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两句,是将李白访人不遇的心情,转移到山中美景的描述,用来淡化惆怅遗憾之心。山上的云雾之气称为“霭”,缭绕在野竹之上,因而称为“青霭”。本句意在形容道士所居住的地方非常高峻,所以其上生长的野竹显得更高,仿佛可以把云雾之气间隔开来。此外,李白在本句中用了一个“分”字,表示云雾之气迎面而来,好像被竹林所分隔开,这是近观的景象描述。至于“飞泉挂碧峰”的“挂”字,写的是山上飞泉自上飞落的情景,这是远观的景象描述。我们把这种近观和远观景象的描述合起来看,便可以想象出李白在访人不遇后,游目四顾的希望寻觅道士的神态。在这种情景之下,于是自然出现第四联“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的描述,可见李白虽然来访道士不遇,但是并没有就此失望回头,而是在经过一番察访询问之后,确定道士不在而且不知去向之后,失望之情才从心底浮起。“愁倚两三松”这个句子中所用的“两三松”,并不是真的形容李白失望之后,先后在两三株松树干倚身叹息,而是一种概括约略形容李白倚在松树干发愁的样子。既然如此,李白为何一定要选择用“两三松”来形容呢?原因是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也就是律诗),必须要严守格律,我们把这首诗的平仄谱标在下面让大家参考: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从以上所标示的平仄谱来看,是属于五言仄起首句押韵的律诗,“两三”这两个字按规定的声律必须是“仄平”,而所有两个字的数目字组合而成,且为人们通用,又符合“仄平”这个规定的(数目字除了“三”、“千”为平声以外,其余皆属仄声),就只有“两三”这个词语了。所以说李白在这里选用了“两三松”来形容,只是为了配合本诗的格律限制,并没有其他特殊的修辞考虑。

少年行二首之二[37]

五陵少年金市东[38],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39]中。

【注释】

[37]少年行:乐府古题名,属杂曲歌辞。

[38]五陵少年金市东:“五陵”,西汉五位帝王的陵墓的习称,分别是长陵(汉高帝)、安陵(汉惠帝)、阳陵(汉景帝)、茂陵(汉武帝)、平陵(汉昭帝)。汉时帝王每立陵墓,必先把各地富贵人家迁往陵墓附近居住,后来人便以“五陵”象征富贵之地。“金市”,洛阳旧有三市,大市名“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

[39]酒肆:即酒店。

旨要

本诗透过五陵少年意气飞扬的神态描述,带出李白的人生形象。

赏析

这首诗主要是透过五陵少年意气飞扬的神态描述,带出李白的人生形象。第一句的“五陵年少金市东”,其中的“五陵”,原本指的是汉朝五位帝王的陵墓,汉高帝葬于长陵,汉惠帝葬于安陵,汉景帝葬于阳陵,汉武帝葬于茂陵,汉昭帝葬于平陵,以上合称为“五陵”。“金市东”指的是洛阳城的金市之东,此地所住多为豪贵之家。因而“五陵年少金市东”这句,指的是豪贵之家的少年,在洛阳城的金市一带出没的意思。

第二句的“银鞍白马度春风”,则是在形容这些豪贵少年,骑着配着银鞍的白马,在温暖和煦的春日中,无忧无虑逍遥度日的形象。这两句把豪贵少年,意气昂扬的情境,描述得十分鲜明​‍‌‍​‍‌‍‌‍​‍​‍‌‍​‍‌‍​‍​‍‌‍​‍‌​‍​‍​‍‌‍​‍​‍​‍‌‍‌‍‌‍‌‍​‍‌‍​‍​​‍​‍​‍​‍​‍​‍​‍‌‍​‍‌‍​‍‌‍‌‍‌‍​。

第三句的“落花踏尽游何处”,再强调这些豪贵少年,在春日出游,踏尽落花之后,兴致未减,他们到底又要行向何处去再游乐尽兴呢?“落花踏尽”四字,把这些豪贵少年意气昂扬、旁若无人的神态,描写得十分鲜明。

最后一句的“笑入胡姬酒肆中”,则是点出这些豪贵少年,踏尽落花之后,兴致未减之后,接着又到胡姬卖酒的酒店中去饮酒取乐。我们看李白用了“笑入”二字,已把那种旁若无人的样子,很传神地表达了出来。这里所谓的“胡姬”,指的是当时西域前来中土谋生的女子。唐朝因为国势强盛远及西域,所以西域人士在当时的唐朝国境内活动非常频繁,李白在其他诗作中也常提及“胡姬”卖酒的情形,譬如《前有樽酒行》二首之二云:“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又如《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云:“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再如《白鼻骗》云:“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可见在当时的唐朝国境内,西域来的胡姬以卖酒为生的情况十分普遍。我们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全部都是气势昂扬的展示,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的缩影。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40]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41]所来径,苍苍横翠微[42]。
相携及田家[43],童稚开荆扉[44]。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45]。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46]。
长歌吟松风[47],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48]。

【注释】

[40]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隐居在山中的一位隐者。

[41]顾:回头看望的意思。

[42]苍苍横翠微:“翠微”是形容山上树林颜色翠绿的样子,因而“苍苍”在这里就是形容山色茂盛之意。

[43]相携及田家:指斛斯山人在家门前的路上迎接李白,然后在月色相伴中一起回到斛斯山人的家中。

[44]荆扉:用有刺的木条编制而成的柴门。

[45]青萝拂行衣:一名“松萝”或“女萝”,常寄生在树木的枝干上,下垂时有如丝带。“行衣”原是指行人的衣服,在这里的行人指的是李白。

[46]挥:在这里是形容饮酒时的动作。

[47]长歌吟松风:乐府有《风入松》曲,所以这里的“松风”,可能指的是曲名。不过如果当做李白的歌声与山上的松风相应和来理解,也可通。

[48]忘机:没有与人计较虚伪巧诈之心。

旨要

全诗以描述李白下山过访友人的情景及趣味为主。“山月随人归”写得妙趣横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得幽景宜人。全篇写来,在行云流水的笔调中,呈显出孤高幽静的情趣,所描绘的情境虽然极为幽淡,但是展现出来的胸襟却广阔而欢畅,在平淡中寓含着真趣。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到友人(斛斯山人)家中过夜,一起喝酒快乐的作品。第一、二句的“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描写李白在黄昏时,从终南山下来的情境。由于下山正是黄昏时刻,李白一面往山下走,随着时间的流逝,一面便觉得夜色渐深,于是仿佛天上的月亮一直跟随在李白的身后,和李白一起下山。这样的情境,在幽美安适中,另有一种祥和轻松的气氛。我们试想,人在山上,月也在山上,当人下山时,月亮也跟着人一起下山,于是人和月仿佛成了一体,这种描述的技巧可以说是非常高超的。用一个“归”字来形容月随人走的情景,更充分表达出李白与月亮亲切而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三、四句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描写的是李白在下山快到友人家时,回头所见的景象。本来下山时,一直觉得月亮是跟随在自己的身后,但等到快到斛斯山人家中时,回头望去,看到的却是一片苍绿色的树影。“横翠微”三字,把山径两旁的林木,枝影横出的样子,很传神地描述出来,同时也暗示着月亮其实还在,只是被横出的枝影遮住而已。因为如果没有月光,根本也就看不到翠色山影和树影了。因而我们可以说,李白一路走来,暂时把山色置于身后,而将自己投入于人间。

然后我们看“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两句,则是描述李白下山来到斛斯山人家中的景况。我们看“相携及田家”一句,可见这位斛斯山人,是离开家门到路上去迎接李白,然后在月色相伴中一起回到斛斯山人的家中,所以才会两人携手一起回来。“童稚开荆扉”一句,可见李白和斛斯山人一家很熟悉,所以未到家门,连小孩童都已在门外候着。这样的描述,让诗句中涌现出无比的亲切感。

于是“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除了在形容李白走进斛斯山人家的大门之后,所经过的情景之外,也在于描述李白投身于人家所看到景象的感触。从“绿竹入幽径”的形容,可见主人也不是一位凡俗之人,所以入门的小径两旁种满了绿竹相衬,这里的“绿竹”隐含着清贞劲节的象征意义:从“青萝拂行衣”的描述,可见主人家中非常的朴素,并没有什么奇花异草。我们把这两句隐含的清贞劲节朴素之意合起来看,正是一幅标准的隐士家居图。于是原本以为从山上幽居之境下山投身于人家的李白,却又发现自己并没有真的离开幽居之境,所改变的只是位置——从山上转移到山下而已。

在这种情境中,李白心中的欢畅是可以想见的,所以“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两句,就是李白在描写与斛斯山人欢畅饮酒的情形​‍‌‍​‍‌‍‌‍​‍​‍‌‍​‍‌‍​‍​‍‌‍​‍‌​‍​‍​‍‌‍​‍​‍​‍‌‍‌‍‌‍‌‍​‍‌‍​‍​​‍​‍​‍​‍​‍​‍​‍‌‍​‍‌‍​‍‌‍‌‍‌‍​。“欢言得所憩”一句,是在形容李白和斛斯山人饮酒时的感觉很舒服,两人谈话投机,欢言无限,让李白觉得斛斯山人的家,正是最好的休息场所。这可以说对斛斯山人一种很高的敬意和赞美。“美酒聊共挥”一句,是在形容两人欢谈过程中,还伴有美酒可以共饮,感觉更是逍遥快乐。“挥”字在这里有以酒共话的含意。谈话投机,心情轻松,再加上有美酒得以共饮,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两句,是描述李白和斛斯山人一面谈话饮酒,一面轻松地吟唱歌曲,一直到天上的星星都已渐稀,天都微亮才作罢。因为下句有“曲尽”两字,所以这里的“松风”,可能指的是曲名,不过如果当做李白的歌声与山上的松风相应和来理解,也是可通的。这两句充分表现出李白与斛斯山人长歌欢畅,忘了时光流逝的情景。

然后我们看最后的“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两句,就以李白和斛斯山人共同欢谈,忘却人间的心机而陶然快乐的情景来作为本诗的结束。“我醉”是李白醉,“君复乐”是指斛斯山人虽然没醉,但是看到李白高兴饮酒至醉,心中也十分快乐。以此来看,斛斯山人对李白的友情可说十分深厚了。

本首诗以描述李白下山过访友人的情景及趣味为主。“山月随人归”写得妙趣横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得幽景宜人。“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写出欢畅中不觉天明之乐。全诗声韵流宕顺畅,笔调如同行云流水,将李白胸中潇洒之意完全传达出来。

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旨要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两句写对酒之美乐,“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两句写醉态之幽趣。

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为《自遣》,可见是李白在描述自己平常生活时所体会出来的快乐。我们看前两句的“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写的是对酒之美乐,有酒可饮,不觉时光之逝,可见是如何沉浸在饮酒之乐中。饮酒之时,落花飘来,沾在自己的衣上而不挥落,更将饮酒的场景点染得十分灵动而清丽。至于“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两句,则是描写醉态的幽趣。我们看这首诗中,“对酒不觉暝”与“醉起步溪月”相呼应,“落花盈我衣”与“鸟还人亦稀”呼应,写得极其幽美。

我们从全篇的构思布局来看,前两句写的是“不觉”的感触,所以偏向于忘我情境的展示,只要有酒可饮,所谓时间的消失与生命的消长,都不能让李白的心灵产生悸动的感觉。至于后两句写的则是“觉”的感触,所以偏向于有我情境的展示:而有我之因,是起于醉起,所以说“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然而李白醉起后的有我世界,仍然只是个“鸟还人亦稀”的世界,本身似乎仍然遗世而独立。所以虽然是醉起而有我,其实和前两句的忘我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就李白而言,创作这首诗时,究竟是处于醉中还是醉起,便也不必过于深究,而这正是此诗题名为《自遣》的含意:生活中有酒万事足的快乐。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49]苦不早,著鞭[50]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51]臣,余亦辞家西入秦[52]。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53]。

【注释】

[49]万乘:指皇帝。

[50]著鞭:骑马加鞭赶路的意思。

[51]会稽愚妇轻买臣:《汉书·朱买臣传》中记载:“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yì,割)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卷六十四)李白引用这个典故,比喻那些轻视自己的世人,就如同朱买臣的妻子嫌弃朱买臣的行为一样。

[52]秦:在这里指唐朝的国都长安,因为长安在春秋战国时属秦国之地而得名。

[53]蓬蒿人:“蓬蒿”是长在野地上的两种杂草,所以“蓬蒿人”就是指田野中的平民。

旨要

本诗是李白在表达将如同当年朱买臣一样,到长安求取功名的心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两句,正是李白最佳的自我写照语。

赏析

李白给人的感觉,正如杜甫在一首《赠李白》诗中所说“飞扬跋扈为谁雄”的形象。这首《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因为唐玄宗下诏命李白入长安,李白收到这封诏书后,志得意满,认为此去长安求取功名,对他而言乃是易如反掌之事,全诗的内容,正是充满如同杜甫所形容的“飞扬跋扈”情状。

我们先来看诗一开始的前两句“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除了点明李白归来的时节以外,还展现出一种欢乐愉悦的气氛​‍‌‍​‍‌‍‌‍​‍​‍‌‍​‍‌‍​‍​‍‌‍​‍‌​‍​‍​‍‌‍​‍​‍​‍‌‍‌‍‌‍‌‍​‍‌‍​‍​​‍​‍​‍​‍​‍​‍​‍‌‍​‍‌‍​‍‌‍‌‍‌‍​。我们可以说这种欢乐愉悦的气氛,是起于五谷丰收的原因,但是也可以说李白因为收到唐玄宗的诏书,即将入京,在这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情况下,一切情景看在李白眼里都成了欢乐的象征。

接下来的“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四句,便全都是欢乐愉悦气氛的充分呈显。“呼童烹鸡酌白酒”一句,显然有庆贺即将奉诏入京之意;“儿女嬉笑牵人衣”一句,则是描述家中儿女也感染了李白欢乐得意的气氛;“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两句,则是描述李白先以高歌来表达心中的欣慰之情,再以舞蹈来展现心中的快意。我们从“落日争光辉”五字的形容来看,李白可能是取剑而舞,所以剑在舞动时所闪耀的剑光,好像要与落日互争光辉一样。这一段文字,把李白心中的得意之情,表达得非常生动传神。

接下来的“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两句,是李白在自我表示,希望早日见到皇帝以申明自己胸中抱负,因而恨不得即刻快马加鞭,赶完遥远的路程到长安去的心思。这两句正是接续上面得意之情而出的。在这种心情之下,自然会从心中浮起功名唾手可得的想法,所以接下来便出现“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这样的诗句来。“会稽愚妇轻买臣”一句,引用的是西汉朱买臣的事迹。朱买臣因为长久处于贫困中,妻子愤而嫌弃离去,但是数年之后,朱买臣有机会到了长安,因为严助的推荐,受到汉武帝的赏识重用,并任命为会稽太守的官职。李白引用这个典故,把凡是曾经看不起李白的人,都比喻成朱买臣那位没见识的妻子。“余亦辞家西入秦”一句,则是指出李白马上要如同当年的朱买臣一样离家西去长安,然后也将和朱买臣一样,很快就可以取得功名。

全诗写到此处,得意之情已经满溢到最高点,因而李白便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两句,作为本诗的结束语,然后给读者留下一幅志得意满、飞扬跋扈的李白形象。

我们从这一首诗的内容中,不仅看到了李白志得意满、飞扬跋扈的形象,也看到了李白一气如注的艺术创作能力,全诗从开始到结束为止,没有一句呈现出轻软无力之气,这就是李白诗的艺术特色。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黄金回收价格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风水运势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