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毛泽东评古典诗词“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李贺是唐朝继李白之后,又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1958年,毛泽东在写给陈毅有关诗的一封信中,向他推荐说: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在一则批注和多次讲话中,毛泽东都称赞李贺是“英俊天才”,对李贺这位多才而短命,在坎坷一生中有着特殊成就的诗人英年早逝,表示深切的惋惜。故居书房里藏有多种版本的李贺诗集。如《李长吉歌诗集》、《李长吉集》、《李昌谷诗集》、《李昌谷诗注》等等。翻开这些诗集,每本都有毛泽东的圈画。李贺流传于世的诗约有240首,毛泽东圈画过的有83首。有些诗圈画过四五次。
毛泽东爱读李贺的诗,赞赏李贺其人。在一本惭唐书·李贺传》中,他在天头上标写着“李贺”两个醒目的大字,在记载李贺写诗“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等处,逐句加了旁圈。在一本刘大杰编写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目录上,对“第十章,李贺、李商隐及晚唐诗人”中李贺的名字下,他用红笔画着着重线,在“第十章”前用红笔画着大圈。在一本《李长吉歌诗集》杜牧写的序言中,毛泽东多处画着曲线和圈。这说明毛泽东对李贺的个人经历和诗词创作的关心和研究。
李贺出身于家道衰落的宗室,父亲早死,留下他和老母弱弟,生活境况非常困窘。自己因避家讳不能应进士考,绝了仕途进取的机会,只当了三年专司仪礼、职位卑微的奉礼郎的小官,备受权贵们的冷遇和毁斥。他的诗“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电春》),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北郭骚,齐人,家贫,靠结网织履奉养老母,李贺以此自比,其生活境况可见一斑。李贺自幼聪颖过人, “七岁能辞章”,十几岁时,他的才华便引起“文匠巨公”韩愈等人的重视,引得他们亲自登门造访。 《旧唐书》记载:李贺“文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人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歌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
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诗人,却由于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落,藩镇割据,宦官把持朝政,政治更加黑暗,社会危机四伏的年代,而不得施展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备受压制,始终找不到出路,一生苦闷。最后愤然辞官回乡,开始漫游访友,倾注全力于诗歌创作。他在诗中写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出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试想,二十多岁心比天高的诗人,却被折磨得心如枯萎的兰花,衣衫褴褛得像飞鸟的羽毛片片,骑的老马瘦得像条狗,满腔激愤只能击剑宣泄,到酒店喝酒得用衣服赊账。这是多么让人心酸、同情的生活画卷。27岁那年,年轻的诗人终于忍受不了生活的煎熬,社会的摧残,像耀眼的彗星划过黑暗天空一样陨落了,溘然辞世。
李贺诗的成就,是他的天分,更是他严肃刻苦的创作态度取得的,特别是他生活的时代造成的。尽管生活对诗人非常残酷,但他对艺术、对创作的追求仍然极为严肃,极为忠诚。他的诗“百炼千锤”、 “镂金雕琼”,几乎是呕心沥血的结晶。传记记载: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这种生活遭际的坎坷,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造成李贺非常复杂的思想感情,并交织在他的诗歌中。他的诗,时而愤懑激越,时而低徊哀叹;时而是清醒地剖析人生的哲人,时而是及时行乐的厌世者;时而高唱歌颂人生的赞美诗,时而发出憎恶社会的詈骂声,又他的诗好用“鬼”、 “泣”、 “死”、“血”等字眼,有人称他为“鬼才”,有别具一格的诗风,堪称中国古典诗坛上的一株奇葩。毛泽东圈画的诗中,多是李贺诗中积极方面的作品。
毛泽东圈画得较多的是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和《马诗二十三首》,这两组诗是诗人托物、托景、托事寄情,抒发自己对政治、对人生的抱负、见解和感慨的。毛泽东除了在几部李贺的专集中圈画了这些诗外,在《唐诗别裁集》中也作了圈画。而以《南园》中的: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和“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两首圈画得最多。这两首诗是抒发诗人要求参加削藩平叛的战斗豪情,嘲讽那些死读经书、庸懦无为的书生的。这类诗还有《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诗人用神话传说,描绘自然界的变化,感叹人生易老,从而怀念历史上知人善任的平原君: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使英雄得以施展才能。这首发愤抒情之作,表达了诗人渴望在少壮时期奋发图进的强烈心愿。《致酒行》一诗中,诗人以汉朝的主父偃、唐太宗时的马周先遭厄运,后被重用的历史人物自勉自励,不以遭际“零落栖迟”、“幽寒”而气馁。诗的最后四句: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少年心事当孥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壮志得以实现的愿望。 “雄鸡一唱天下白”的诗句,音韵高亢,意境开阔,是诗人积极进取、胸怀蓬勃朝气凝铸的心声。毛泽东在写《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时,点化运用“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一诗句,形容全国解放后,由黑暗走向光明的中国,不仅非常贴切自然,由于时代的不同,其意境更远远超过了原作。这也说明毛泽东对李贺的诗喜爱和理解都是很深刻的。
毛泽东还多次圈画过李贺的《秦王饮酒》、《金铜仙人辞汉歌》、《苦昼短》、 《昆仑使者》、 《官街鼓》等诗。诗人在这些诗里借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或讽喻帝王求仙访道、谋取长生之术的愚妄;或指斥帝王纵情声色,导致国家衰亡的昏聩。它是诗人不满现实、不满统治阶级的呼声。诗的语言警策精辟,发人深省;意境、词句都充分体现诗人俏丽哀艳的艺术风格。毛泽东是很欣赏的。《金铜仙人辞汉歌》通过魏明帝搬迁汉武帝所铸金铜仙人这一段历史,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赋予金铜仙人以真挚深沉的思想感情,着力刻画了仙人离开京都长安时的哀伤、愤慨和对汉武帝的眷恋,以汉王朝的覆灭为历史的借鉴,借古喻今。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写仙人离京时的感叹,苍天若是有情,也要为此悲伤而衰老。诗义是深邃的。1949年,毛泽东写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时,引用这一诗句,写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前一句,指苍天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时代已经结束,浴血奋战几十年的人民战争获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动情;后一句指革命事业推翻了蒋家王朝,人民当家作了主人这种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这后一句的衬托,使化用李贺原诗的前一句变得更加积极而诗意更浓。深知李贺者,毛泽东也。
杜牧盛赞李贺的诗为“骚之苗裔”。确实,李贺在继承經辞》精华、获其神髓方面,是唐朝成就比较大的一位诗人。他的《巫山高》、《湘妃》、《神弦》、《雁门太守行》等诗,都被誉为“胎息經辞》”,也是毛泽东圈画得比较多的。毛泽东多次圈画过《雁门太守行》这首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五龙为君死。
这首诗写元和年间在易水一带进行的平叛战争,全诗色彩浓重,气势悲壮,意境苍凉,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战斗画卷,反映诗人要求削平藩镇,统一国家的思想,风格很像《九歌》中的《国殇》。毛泽东对李贺的这类诗流露出喜爱。
李贺以他奔放的激情,瑰丽多彩的语汇,奇峭独特的构思,驰骋丰富的想象力涉足于神话世界,写下一些游仙诗,如《天上谣》、《梦天》等等。 《梦天》 中写道: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诗人梦游太空,看到奇丽变幻的天光月色;俯视人间,沧海桑田,千年如瞬息。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广袤的九州和海洋,渺小得像九点烟尘、一杯清水。这首诗美丽而富哲理,感染力很强。毛泽东在一本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中,对“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两句末画着圈;在天头编者的评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处,每句都圈点断句,很重视这一评论。
李贺受其出身和短促一生的局限,对广阔的社会生活有他认识不足的地方,即使这样,他仍旧写了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如《罗浮山人与葛篇》,赞美葛布的精美和织葛老人的高超技艺;《老夫采玉歌》,刻画了蓝田采玉老人的悲惨生活。这些诗反映了李贺同情人民的进步思想。李贺还写有描写音乐的诗,如《李凭箜篌引》、 《申胡子觱歌》等等,写得都很细腻生动。这些诗,毛泽东都多次圈画过。
毛泽东在了解李贺的一生经历,反复圈画阅读了李贺的大量诗作之后,提出他的诗“很值得一读”,这是毛泽东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得出的结论。这个“很”字,道出“英俊天才”李贺的诗,在毛泽东心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