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诗词名句

清谈家·隐士·玄言诗人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许询,字玄度,小字阿讷,高阳新城(今属河北)人,东晋时期著名的清淡家、高士和玄言诗代表诗人。他生卒不详,曹道衡先生认为,其生年不早于晋成帝咸和至咸康年间(326—340),约卒于永和年间(345—356)(《晋代作家六考》三《许询》,载《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而张可礼先生则将许询生年具体到咸和五年(330)前后(《许询生年和曹毗卒年新说》,《山东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世说新语·规箴》第20则说:“王右军与王敬仁、许玄度并善。二人亡后,右军议论更克。”可见许询先于王羲之卒,又《真诰》《书断》载王卒于升平五年(361),许必卒于361年前,则许询享年30左右,与史载其早卒相合。严可均辑《全晋文》卷一百三十五、逯钦立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二作者小传皆谓许为“咸安(371—372)中征士”,并不准确。魏晋名士都喜服食五石散,许询也不例外,而他早亡即可能与此有关。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载:“未得安西问,玄度忽肿,至可忧虑。”“忽肿”可见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参见余嘉锡《寒食散考》“散发后病状及其将息节度之法”,载《余嘉锡文史论集》,岳麓书社1997年版)。许询卒后,王羲之先是痛惜亡友,《右军书记》又载:“七日告期,痛念玄度”,“痛念玄度,立如志而更速祸,可惋可痛者。”但从上文所引《世说·规箴》记载可见,许询去世后,王羲之一度对他评论非常刻薄,后来做过丹阳尹的会稽名士孔岩看不下去了,就说明府(王做过会稽内史)以前和王、许交往,情谊很深,他们过世之后,却不能保持友情的始终如一,这是我所不取的。王羲之听后很是惭愧。

许询出身于高阳许氏,为当时的世家大族,高祖父是魏中领军许允,曾祖许猛曾为幽州刺史,祖父许式官至濮阳内史、平原太守;父亲许归以琅玡太守随晋元帝南渡江左,为会稽内史,因此安家于山阴。许询一生未出仕,隐居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和永兴(今杭州萧山)两地。《晋书》未给许询立传,唐代史家刘知幾对此颇有意见,《史通》卷八《人物》:“当三国异朝,两晋殊宅,若元则、仲景,时才重于许、洛;何桢、许询,文雅高于扬、豫。而陈寿《国志》、王隐《晋史》,广列诸传,而遗此不编。此亦网漏吞舟,过为迂阔者。”许询与晋简文帝、谢安、王羲之、孙绰、刘惔、支遁等名士多有交往,又是当时著名的玄言诗人,“文雅高于扬、豫”,在当时的名士圈子名气很大,其名屡见于《世说》,若不立于《文苑传》,也应立于《隐逸传》。而且其后人在唐代甚为显赫,许询不入《晋书》,实乃《晋书》编纂之疏漏。许询之传略见于何法盛《晋中兴书》(《太平御览》卷五○三引)、旧钞本《文选集注》卷六十三注引公孙罗《文选钞》以及许嵩《建康实录》卷八。许嵩也籍于高阳,应出于对乡梓先贤的敬仰,才为其补一小传。

许询生活的年代,魏晋玄风依旧盛炽,名士们仍耽于挥麈谈玄。许询幼时聪慧颖秀,受到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他从小即显出清谈家的犀利谈锋,《世说·文学》第38则可见少年许询的意气:

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时诸人士及于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王亦在焉。许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至相覆疏,王复屈。许谓支法师曰:“弟子向语何似?”支从容曰:“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岂是求理中之谈哉?”

王苟子,即出身于琅玡王氏的王修(334—357),也是当时清谈场上的名士,13岁就著有《贤人论》,名士刘惔读后称赏不已。许询对别人将他和王修相提并论,很不以为然,遂找机会与其一决高下。《世说》记载的这次许、王两位少年的辩论颇有意蕴,形象地展现了魏晋清谈的场景。从辩论双方可以互换辩题也可见当日清谈形式之多样。虽然许询两次执理皆胜,但此时的清谈越来越像名士的装饰品,不再求所谓“理中”。“理中”是魏晋清谈时的理想境界,《世说·赏誉》第133则注引《王蒙别传》云:“蒙性和畅,能清言,谈道贵理中,简而有会。”“理中”意谓清谈之语正与理合,而无多闲辞,使人心服口服(参见唐翼明《魏晋清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少年许询的名士派头十足,但似乎风度不够,其于对手“苦相折挫”,逞强好胜于斯可见。虽然不是“求理中之谈”,即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胜;但少年时代许询锐利的谈锋,为他后来成为清谈名家奠定了基础。他的清谈天赋,长大后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晋中兴士人》说:“许询能清言,于时人皆钦慕仰爱之。”(《世说·言语》第73则注引)他成了清谈场上的高手。

上文中的“支法师”,即当时高僧支遁(314—366,字道林),他与许询关系介于师友之间,许询也多次与他谈玄论佛: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注引《高逸沙门传》曰:道林时讲《维摩诘经》)。支通一义,四坐莫为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世说·文学》第40则)

《高僧传》卷四《晋剡沃洲山支遁传》中有相似的记载:“晚出山阴,讲《维摩经》,遁为法师,许询为都讲,遁通一义,众人咸谓询无以厝难,询设一难,亦谓遁不复能通,如此至竟,两家不竭。”这两则故事所记清谈的场所不同,但故事的场景基本相同。前者中的“会稽王”即后来的晋简文帝,他也是清谈的爱好者。“法师”是清谈中的主讲人,而“都讲”则是掌问难之人。这则故事虽然发生在1600多年前,但其中展现的清谈的程序、内容、过程,以及听众的反应皆值得玩味。这里刘孝标特别注出所谈为《维摩诘经》,别有意味。《维摩诘经》在六朝士人中极为流行,其宣扬的“在家居士”的观念很符合魏晋名士的出处观;更重要的是维摩诘亦是一位辩论的高手,《维摩诘经》卷二《方便品》称他“辩才无碍,游戏神通”(参见孙昌武《六朝名士与维摩诘》,载《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第四章《清谈的历史还原》,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古人所绘的维摩诘画像就是一位手执麈尾的名士形象。果然是棋逢对手,史料没有记载这场高峰对决的结果,但胜负似乎已经不重要了。支遁与许询的唇枪舌剑,不但给听众以思想与语言冲击,还带来了知性与哲思的享受,更是一场美学与精神的盛筵!一场与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完全没有关联的玄言清谈,能让主客都达到“莫不抃舞”的状态,可见两人的清谈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后人对这次清谈史上的胜事雅咏不辍,如贯休《禅月集》卷十九《蜀王入大慈寺听讲》:“只缘支遁谭经妙,所以许询都讲来。”

按当时世家大族的惯例,许询成年就可以出仕,不过他似乎很早就绝意仕途,《建康实录》卷八称其“幼冲灵,好泉石,清风朗月,举酒永怀”。司徒蔡谟曾辟他为掾属,但他没有应命(《文选》江文通《杂体诗三十首》李善注引《晋中兴书》)。尽管他一天官也未做过,但后人提起他时总称之为“许掾”,许询听了一定会不悦。因为其父许归在会稽为官,所以许询早年隐居在山阴,会稽是六朝核心文化区域“三吴”之一,山阴就为该郡的治所,是当时名士的聚集地,“会稽山水名天下,由晋以来群贤所游集也”(明释妙声《东皋录》卷中《送臻上人西游序》)。王羲之曾为会稽内史,谢安出仕前也隐居在会稽东山;会稽山水景色绝美,当时大名士王献之曾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世说·言语》第91则)许询隐居山阴时,流连于山光水色之间,又与居于此地的名士交游。《世说·雅量》第85则注引《晋中兴书》说:“(谢)安先居会稽,与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共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谈说属文,未尝有处世意也。”“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谈说属文”,虽是形容谢安的生活,但许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许询后来移居到浙江北部的永兴,史载其“策杖披裘,隐于永兴西山”(《建康实录》卷八)。“策杖”在魏晋文学中是希企隐逸的典型意象,曹植《苦思行》说:“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左思《招隐诗》也说:“杖策招隐士。”“披裘”则用《高士传》中披裘公五月披裘而负薪,见路上之遗金而不为所动的典故,也就是说隐士不慕荣利之意。隐居中的他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世说·栖逸》第16则载:“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许询隐居的永兴,甚至因为他在这里“凭树构堂,萧然自致”,改名为萧山,并沿用至今(《建康实录》卷八)。他后又移往皋屯之岩,后人称之为“许玄度岩”(《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六引孔灵符《会稽记》),他的庄园也被称为“许询园”(《嘉泰会稽志》卷十三),可见当地人对许询崇敬之深;亦可见在六朝,名士与地域之间存在着相互定义的一面。

魏晋之时,受玄学“得意忘言”说的影响,兴起了所谓“朝隐”“市隐”的风习。如嵇喜《答嵇康诗四首》其三说:“都邑可优游,何必栖山源。”《晋书·邓粲传》载粲语曰:“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于物。”所以王康琚《反招隐诗》中说:“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世说·栖逸》第13则载:“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诸侯之遗。或谓许曰:‘尝闻箕山人似不尔耳!’许曰:‘筐篚苞苴,故当轻于天下之宝耳!’”《易·蛊卦》中说,隐士“高尚其事,不事王侯”,更不会接受王侯馈赠之物。“箕山人”指许由,尧想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之滨,后隐居在“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高士传·许由传》);《易·系辞》中说:“圣人之大宝曰位,”也即天子之位。“筐篚苞苴”指的是用竹筐装着的礼物。许询意思是说,隐士都不把天子之位放在眼里,哪里还会因这点馈赠的礼物而放弃操守呢?虽然不无强辩的味道,但可看出许询的隐逸方式与传统的穴岩之隐很不一样,很像后来所谓的“通隐”。稍晚于许询的隐士戴逵就是当时所谓“通隐”的代表:“多与高门风流者游,谈者许其‘通隐’。”(《世说·雅量》第34则注引《晋安帝纪》)这种“通隐”的风尚追溯起来的话,可以追到许询。这也是魏晋隐逸新风的表现,正如日本汉学家吉川忠夫先生所言:“随着稳定的体制即门阀世族社会的确立,出现了与以往殊异的逸民形态,即不遁世的逸民,不尝艰辛的隐逸。”(吉川忠夫《六朝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载《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七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隐士之所以能“不尝艰辛”,一方面与一些隐士本来就出身高门,如许询,家里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不遁世”,与“高门风流者游”,从而得到“诸侯之遗”有关。

东晋时的隐风,有一种“隐士名士化”“名士隐士化”的倾向,有时隐士与名士之间的界线比较模糊。许询是当时“隐士名士化”的典型代表,他住得山林,入得皇宫。东晋简文帝(320—372)、京城最高长官丹阳尹刘惔都是他的好友,许询曾造都城:“停都一月,刘尹无日不往,乃叹曰:‘卿复少时不去,我成轻薄京尹!’”(《世说·宠礼》第4则)刘惔对许询赞不绝口,他离开后仍恋恋不舍:“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世说·赏誉》第95则)许询的名士风度及隐士情怀征服了刘惔:“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世说·言语》第73则)后人对此吟咏颇多,王勃《王子安集》卷七《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许玄度之清风朗月,时慰相思。”倪瓒《倪云林诗集》卷四《别张玄度》:“清风明月许玄度。”“清风朗月”大概是刘、许清谈时的情景,而在后人看来,许询似乎就是那一缕清风,一轮朗月,“清风朗月”后来亦成为许询的一张名片,正是其名士风度的最好表征。刘惔亦是著名的清谈家兼名士,许询的清谈功夫正是他深所折服的;许询又是当时有名的高士,魏晋时人都有希企隐逸的心理,许询的隐士风范也是刘惔欣赏的,《晋书·刘惔传》称其“尤好《老》《庄》,任自然趣”,孙绰称他“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是“朝隐”式的人物,也是所谓“名士隐士化”的代表。许询是无官之隐,刘惔是有官之隐,两者自然惺惺相惜。

就是当时的皇帝也不免为许询的魅力所吸引:

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世说·赏誉篇》第144则)

这里又提到“风恬月朗”,大概许询在这种情况下清谈水平发挥最好。“曲室”即密室,可见晋简文帝对许询的信任。在中国文化史上,能够在密室中与皇帝通宵达旦清谈的隐士,估计许询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所谈的内容自然有玄言佛理,而且许询还作“襟怀之咏”,可能就是许询擅长的玄言诗。简文帝也是清谈高手,《晋书·简文帝纪》称他“清虚寡欲,尤善玄言”,他与许询也一向情趣相投,当晚的晤谈,更为其风度倾倒,先是促膝相谈,后又执手共语。许询受到的礼遇,魏晋名士罕有媲美者,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汉书·贾谊传》载:“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贾谊也得到与皇帝单独论事的机会,但所谈内容是与贾谊所学无关的“鬼神事”,所谈地点是在文帝斋戒的未央宫的宣室中,而非“曲室”;虽然亦谈至“夜半”,也成功地让皇帝“前席”,但“前席”与“造膝”甚至“叉手”还是有差异的。于此可见,晋简文帝对许询的赏识。投桃报李,许询对刘惔、简文两人也有美评:“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世说·赏誉》第111则)许询用的是嵇康名作《琴赋》中语,称赞刘惔是清谈析理的高手,而简文帝虽贵为人主,却为人沉静,心若止水,评价不可谓不高。其中不无揄扬,也可见许询与他们关系非同一般。

朋友之间也不只有相互颂扬,下面一事别有意蕴:“简文与许玄度共语,许云:‘举君亲以为难。’简文便不复答。许去后而言曰:‘玄度故可不至于此!’”(《世说·轻诋》第18则)据《三国志》卷十一《邴原传》注引《邴原别传》说:“太子燕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太子咨之于原,原悖然对曰:‘父也。’”君父同时有疾,惟一的一丸药给谁服用,确实是两难的抉择,背后其实是忠孝两种价值观的博弈。邴原是三国时著名的隐士,他的选择说明在隐士心中孝的价值大于忠。许询当简文面不便说“以药救父”,只有说“以举君亲以为难”,但其中透出的意思是隐士只可友之,而不可臣之。(参见唐长孺《魏晋南朝的君父先后论》,载《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三联书店1983年版。又唐翼明《魏晋清谈》第三章《清谈内容考察》)

名士孙绰(314—371)也是许询的好友,两人也是玄言诗的代表人物。孙绰十分欣赏那位比他年轻的朋友:“孔父有言,后生可畏,灼灼许子,挺奇拔萃。”(《答许询》其五)“挺奇拔萃”可见许询确实是少年颖慧过人。在孙、许二人的推动下,玄言诗成为笼罩当时诗坛的诗体,盛行一时,他们也被后人并称为“孙许”,誉为“一时文宗”(参见长川谷滋成《孙绰の研究:理想の“道”に憧れる诗人》,汲古书院1999年版)。钟嵘《诗品序》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卷中又称“孙、许弥善恬淡之词”。孙、许玄言诗特征就是“理过其辞”,也就是说诗歌表达玄理的成分过重,其风格就是平淡典质(“平典”),缺乏情韵。所谓“恬淡之词”与“淡乎寡味”意思相同,就是说诗歌在美学上过于稀释,故钟嵘对他们的诗评价不甚高,将他们列为下品。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也说:“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变,许询极其名理。”意即许询在文学上将玄言发挥到极致。这种“贵黄老”“盛道家之言”的玄言诗,由于忽视了文学的抒情性,自然文学性不是很高,可以视之为押韵的清谈。这种诗风与创作主体的身份是契合的,他们都是清谈大家,玄言诗可以说是清谈更艺术化、更精致化的形式。《文选》中没有选录许询一篇作品,可见齐梁人对玄言诗并不认可。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自古有“诗言志”“诗缘情”的传统,而许询等人以诗来言理,实际上也扩大了中国诗歌的表现空间,即诗可以言志抒情,也可以言形而上之理,宋代的理学诗、理趣诗未必不源于魏晋时的玄言诗。饶宗颐先生在谈到他所作的“形上词”时,也说到中国也有“形上诗”的传统,可以上溯到孙、许的玄言诗(参见施议对《为二十一世纪开拓新词境,创造新词体——饶宗颐形上词访谈录》,《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应再持齐梁人对玄言诗的偏见,应该发现玄言诗的异量之美。

《世说·文学》第85则载,简文帝称许询语:“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孙绰《答许询诗》其八云:“贻我新诗,韵灵旨清。桑如挥锦,琅若叩琼。”他们对许询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许询的文集并没有流传下来。《隋书·经籍志》著录《许询集》原有八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著录为三卷。至于郑樵《通志》卷六十九著录“处士《许询集》三卷”,高似孙《剡录》卷五著录“《许询集》三卷”,只是承旧史之遗文,并不表明宋时《许询集》仍存,大概宋代就已经散佚。唐人许嵩所编的《建康实录》卷八中引用到一条《许玄度集》,这是展现唐代《许询集》原貌的珍贵资料。逯钦立先生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载其残诗断句三首,严可均所辑《全晋文》有其所作《白麈尾铭》《墨麈尾铭》两篇。目前许询存世的作品很少,不过笔者又从方志中发现许询佚诗一句。宋《嘉泰会稽志》卷九“北干山”条:“在县北一里。《旧经》云:晋许询家于此山之阳,其诗云:‘萧条北干园。’”又卷十三“许询园”条:“在萧山县北干山下。《图经》云询家此山之阳,故其诗曰:‘萧条北干园’也。”明林策修、张烛纂、魏堂续增《萧山县志》卷一地理志“许询园”条载:“在北干山下,其诗曰:‘萧条北干园。’”虽然只有一句佚诗,但也是这位存诗不多的玄言诗人留下来的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就其存诗而言,玄味并不是很重,余嘉锡认为:“简文之所以盛称之者,盖简文雅尚清谈,询与刘惔、王蒙辈并蒙欢赏,以询诗与真长之徒较,固当高出一头,遂尔咨嗟,以为妙绝也。”(《世说·文学》第85则笺疏)确为的语。与他的朋友孙绰比,其文才似不如之:“支道林部孙兴公:‘君何如许掾?’孙曰:‘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世说·品藻》第54则)与孙绰相比,许询“高情远致”的隐士风范在当时更为著称。

许文雨《诗品讲疏》言:《剡溪诗话》“引许询诗‘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丹葩耀芳蕤,绿竹阴闲敞’,‘曲棂激鲜飚,石室有幽响’,均善造状。而询诗‘丹葩’二句,尤与左思诗‘白雪停阴冈,丹葩耀芳林’近似。若谓太冲宗归建安,则询诗又岂异趣哉?”文中所引“丹葩”“曲棂”之句实乃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许征君自序》中的拟诗之句,《剡溪诗话》乃宋人高似孙所作,这里许氏受到了误导。川合康三先生《中国的自传文学》第五章《诗歌中的自传》没有提到许询的《自序诗》,虽然其诗已佚,但至少是第一首以“自序”(自叙)为名的“自传诗”。原诗已佚,从江淹的拟诗中亦可尝脔知鼎,大概是自叙其高逸之情的。诗中的感情近似于左思在《招隐诗》中抒发的投身幽穴山林,体会自然的仁山智水之乐的理想,并尽力美化隐逸生活。

许询现存的诗并非那么“妙绝”,不过其两篇铭:《白麈尾铭》《墨麈尾铭》,却写出了魏晋名士挥麈清谈时的神韵。麈尾是名士清谈之时必不可少的助谈之具,也是魏晋名士风度的象征。许询笔下的麈尾仿佛就是清谈中名士的化身:“蔚蔚秀气,伟我奇姿,荏蒻软润,云散雪飞。”(《白麈尾铭》)麈尾之美,就是名士之美。清谈时,名士手执麈尾竖义谈玄,“通彼玄咏,申我先子”(《墨麈尾铭》),麈尾指向的正是谈锋所向;执之可以将玄理阐释入微,“君子运之,探玄理微。因通无远,废兴可师”(《白麈尾铭》)。从而将清谈导入一种至美之境:“体随手运,散飙清起。”(《墨麈尾铭》)清谈时,麈尾与魏晋名士在美学上可谓是一体的。

许询不但爱好庄老,也是位虔诚的佛徒。高僧支遁与他长期周旋,亦师亦友。而他为了表示崇佛,“舍永兴、山阴二宅为寺,家财珍异悉皆是给”(《建康实录》卷八),后来皇帝下诏,其山阴旧宅,舍为祗洹寺;永兴新居,舍为崇化寺。其佛心亦影响到其文学创作,《世说·文学》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称其与孙绰将庄老之言“加以三世之辞”,即在玄言诗中夹入佛教生死轮回之说,这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比较早以佛理入诗的例子,也是中国佛教文学的先声。据王隐《晋书》载:“王羲之初渡江。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与孙绰、许询、谢尚、支遁等宴集于山阴之兰亭。”(《太平御览》卷一九四引)许询虽然参与了这次兰亭盛会,但不过现存的兰亭诗中并不见其诗,可能未作,亦可能失传。

许询终生未仕,《晋书》也未立传,但他的后人在唐代比较显达,多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据《宰相世系表》,他的后人分为两支:一支徙居杭州新城,唐高宗时的宰相许敬宗就出身于新城许氏;一支梁末迁徒到北周,家于安陆,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即为安陆许氏,李白就曾入赘到许家,娶许圉师孙女为妻。

许询去世很早,但他的风流一直在传递。晋宋之际陶渊明的《晋故西征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出现了对许询描绘:“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有隽才”即指他的诗才,而“辞荣不仕”则表明他的隐士身份,“纵心独往”正是魏晋人追求的率性任情的名士风度。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毅然在彭泽令任上挂冠而去,也是这种“纵心独往”的表现。

魏晋风流已经消歇,但通过《世说新语》,魏晋名士的风流雅事不但传之后世,而且逐渐经典化,许询与王羲之、谢安、支遁等名士的交游也成为魏晋风流的一部分,后人对他们倘佯在会稽山水之间的诗意生活向往不已,不但咏之于诗,还绘之于图,宋周《清波杂志》卷十二载:“顷于池阳一士大夫处,见纸上横卷《山阴图》……龙眠李伯时画许玄度、王逸少、谢安石、支道林四人像,作《山阴图》。玄度超然万物之表,见于眉睫;逸少藏手袖间,徐行若有所观;安石肤膄秀泽,著屐返首与道林语;道林羸然出其后,引手出相酬酢。皆得其意,俯仰步趋之间,笔墨简远,妙绝一时。”“超然物表”不仅是宋代大画家李伯时对东晋高士许询的文化想象,也是宋人对魏晋风流的追怀。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黄金回收价格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风水运势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