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诗词名句

存其醇而去其疵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方东树平生所撰古文先后经过三次结集。一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门人协助下自编《考槃集文录》,但未有刊本。咸丰年间遭逢战乱,文稿颇有散亡。二是同治六年(1867)其从弟、门人方宗诚等所编辑《仪卫轩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收文103篇,次年刊行。三是光绪二十年(1894)刊行的《考槃集文录》(以下简称《文录》),这一文本收录初次结集本尚存篇章,并增补了方东树其后十年的新作。近年来,方东树的学术与文学成就较以往更受学界重视。研究者考察、利用其古文,主要依据《文录》。但《仪卫轩文集》自有其独特价值,有待发掘、利用。

笔者以《文集》与《文录》对应篇目相比勘,所见有异文者约占四成,部分篇目出入多达数百字。这些异文大致有两类,一类源于方宗诚校订原稿之误。例如,《文录》本《原神》篇末“自记”引《孟子·万章上》“莫之致而致者,天也;莫之为而为者,命也”,此属方东树记忆有误。《孟子》“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传世文本历来无异文,《文集》据以订正。《文录》本《书刘贞女纪略后》“文信国至柴市之殉而心始毕,王炎武乃欲早迫之死”。王炎午,南宋末年人,方东树所涉王氏《生祭祀文丞相文》,见于其《吾汶稿》,《四库全书》本题署作者为王炎午,《文集》改“武”字作“午”。《文录》本《荀彧论》“圣人无不复论之矣,三代而后惟诸葛孔明为能不悖于义耳”,此作“无”字文理不顺,《文集》改为“吾”。《文录》本《节孝总旌录序》“刘向作《列女传》,采古贤妃淑媛所以致兴亡者”,可以说“古贤妃淑媛”致“兴”,却不可以说其致“亡”,故《文集》改“亡”字为“王”。《文录》本《复罗月川太守书》“且所务于清议之党者,在天下之鄙俗耳”,如此则与下文所论抵触,《文集》改“务”字为“恶”,乃怡然理顺。《文集》刊行虽然较早,其校勘精善为《文录》所不及。

占绝大多数的另外一类,源于方宗诚的增删润饰。方宗诚采用这种较为特别的编辑方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方宗诚编辑《陆象山先生集節》,以程朱之学为绳墨,“存其醇而去其疵,以为学先生者之准则”(《柏堂集续编》卷二《陆象山先生集节要序》),这一原则也贯彻于《文集》的编纂。其校录方东树《大意尊闻》,《叙》云:“其所著述,皆本之穷理力行,不为空言,务欲使学者明体达用,以正人心而扶世教。”这是对方东树的总体评价,就具体作品而言,则并不认为都是完美无缺的。他在《文集》叙目中说:方东树之文“茂实昌明,而不尽拘守文家法律。尝自言其文于姚门不及管异之、梅伯言;又尝以为‘吾固深知文,然实无瑕致力于此’”(《仪卫轩文集》卷首)。指出方东树原稿存在推敲未密的现象,也就突出了加以修润的必要性。再者,方东树认为,乐于别人修改自家文章,是作者的美德。其《答友人书》称述曹植“好人定正其文”,反对今世文士“好自尊大”、“相与贡谀阿美”的陋习。方宗诚改订方东树之文,可以说是遵循其师遗教。其三,作者以文章相切磋,方宗诚所处学术文化圈的风气。《柏堂师友言行记》卷三载:他曾以文章就正于扬州刘毓崧,凡有错误,刘氏皆删正之,“或加辨难,无一浮饰语”。他以此认为其人“不愧直谅多闻之士矣”。当涂夏炘年七十六,著有《景紫堂集》,方宗诚指出其一二误处,夏氏“寓书称善,并以予驳辨数则刊于卷首”。方鲁生亦尝驳辨数则,夏氏亦“即致书称谢,并刊其语于《闻见一隅录》中,以志忠告”。方宗诚感叹:“先生学问渊博,名重当世,且年辈实为丈人行,与予及鲁生又未相识,而虚怀如此,可敬也。”曾国藩撰《金陵昭忠祠记》,方宗诚提出文中一段句法宜稍变化,曾氏即删易之;又作邵懿辰墓志,方宗诚认为铭词近六朝句法,曾氏亦从改。方宗诚以此颂扬曾氏“真大海不择细流也”。

桐城派的学术根基是理学。方东树和方宗诚都是有影响的理学家,但两者因所处学术环境有所不同,学术思想也存在差异。方东树生当汉学极盛之时,“大用功心性之学”,姚鼐期许其“为今日第一等豪杰”(郑福照《方仪卫先生年谱》“嘉庆四年、二十八岁”条)。他勤于德性之学的探讨,《文集》第一、二卷所收相关论文有16篇。但因受汉学一系影响,这些论文原稿说理论道,以程朱之学衡量则不免于杂,未能“以壹出之者”(方东树《栎社杂篇序》)。方宗诚受业于方东树七年之久,深知其理学思想的价值与特点。但他主要活动在所谓“理学中兴”的咸丰、同治年间,较之方东树更讲究严守程朱理学的矩矱。因而他删改、润饰方东树探究心性之文,主要着眼于彰显作者理学思想之“醇正”。

《辨道论》是方东树阐述心性观的代表作,方宗诚在三处对原文加以修订。《文录》本《辨道论》:“盖彼所谓顿悟云者,其辞若易,而其践之甚难。其理若平无奇,其造之之端,崎岖窈窕,危险万方,而卒莫易证。其象若近,其即之甚远。其于儒也,用异而体同,事异而致功同,端末异而矼乎无妄同。”按,《辨道论》上文已指出,关于为学、修德,佛家有所谓“顿悟”“渐悟”两类;而孔子立教,以“渐”不以“顿”。但方东树更看重的是儒、释两家可以融通。他说,释迦牟尼佛“有大人之诚而不以立名,与天合而未始有物”。这是与《易·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参照立论。所以,在此说儒、释“用异而体同”。这一提法,涉及儒、释道体观是否相同的重大问题。其所谓“体同”,不仅与汉学家反对援佛入儒的观念相左,与理学宗师也不尽相合。如朱熹说:佛学“根本处便不是”,“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朱子语类》卷十七)方宗诚应当是考虑到这一层,故于《文集》本改“体同”作“体微同”。这样表述,强调了儒、佛道体之“同”的有限性,具有分寸感。

《文录》本《辨道论》:“有人心而后有克治,有克治而后有问学,有问学而后有德行。勤而后获,及其获之也,贞固不摇,历试而不可渝。若夫所谓一心者,转乎迷悟而为之名也。”这里所谓“人心”指人欲。其论去人欲而有德行的进阶,在逻辑顺序方面没有问题。但站在理学立场上,必须追问这一切何以成为可能。这就不能忽视孟子的性善论,即承认人具有可以为善的本性。因此,《文集》本在“及其获之也”下增“乃其所固有也”一句,体现了严守理学道统的立场。

《文录》本《辨道论》:“孟子言‘本心’云者,指‘道心’而言之也,其言放而不知求,则‘人心’也。”按《孟子·告子上》,孟子以重义轻生为人之“本心”,又称之为“人心”,而以违背仁义为“放心”。然而《尚书·大禹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此所谓“人心”取义与《孟子》不同。故程颐说:“‘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朱熹说:人“应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中庸章句序》)。这就消解了《大禹谟》与《孟子》所谓“人心”取义的抵触。方宗诚认为,在谈论孟子观点的语境下,“则‘人心’也”一句有可能引起读者误会,以为此“人心”即孟子所云,故于《文集》本改作“则以有‘人心’之故也”。这看起来不如原文简截,但有助于将“人心”二字取义从《大禹谟》,指代“人欲”的特定内涵凸显出来。

《文录》本《原天》说:“真见心之主宰,然后能制而用之,时其方动而固执以诚之。”篇末又说,对于心“非夫制而用之,亦恶能畏而奉之也乎”。这两处“制而用之”,在《文集》中均改为“敬而存之”。这一改动,大可玩味。方东树认为,人心即天心。天心,不是指物质性的天之体,而是其“知觉”之“灵”;人心,也不是指血肉构成的器官,而是对人体起主宰作用的精神,它凌驾于万物之上,自然而然,不可为人力所左右。方东树的理解实际是服膺程朱。程颐说:“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二程又认为:“理与心一,而人不能会之为一。”(《河南程氏遗书》卷五)朱熹说“虚灵自是心之本体”,又说“心与理一,不是理在前面为一物”(《朱子语类》卷五)。人类之心与天地之心相通,其统一性在于“理”。人类在实践中应当如何对待“理”,亦即“心之主宰”呢?方东树说是“制而用之”,这一说法应是参用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念,偏离理学。按照理学宗师的观念,实现心的功能,关键在于一以贯之的涵养,即程颐所谓“涵养须用敬”。(《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朱熹也说:“‘敬’字工夫之妙,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皆由此。”(《朱子語类》卷十二)朱熹《尽心说》:“盖天者,理之自然,而人之所由以生者也”;“心,则人之所以主于身而具是理者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自然”是“心”的根本特征,不可谓为人力可“制”。方宗诚认为以“敬”存“心”是万事根本,于是将“制而用之”改为“敬而存之”,这才与程朱的心本体论相契合。

其次,删订方东树评论当世学术之文,讲求信守理学立场与持论平允切实的统一。方东树评方苞古文,以为“说理之精,持论之笃,沉然、黯然纸上,如有不可夺之状,而特怪其文重滞不起,观之无飞动嫖姚跌宕之势,诵之无铿锵鼓舞抗队之声”;并提出,“因文见道”“不必粹精,而文之雄奇疏古,浑直恣肆,反得自见其精神”(《文集》本《书望溪先生集后》)。因而其创作古文,笔端常带激情。《文录》若干篇章因此而富有感染力,但有时渲染过甚,遂成瑕疵。如《文录》卷四《望溪先生年谱序》评论方苞及刘大櫆、姚鼐的经学与古文:

望溪而后则有刘学博海峰、姚刑部惜抱,学者宗之,以比扬、马、韩、欧,并称曰“方、刘、姚”,翕然无异论。夫三先生皆各以其才、学、识自成一家,自有千古,非特一邑之士,而天下之士;亦非特天下之士,而实百世之师。以愚究论其实,若从其多分言之,则望溪之学,海峰之才,惜抱之识,尤各臻其独胜焉。若置其品题,就其经学义理,以及所敷奏设施之实,絜之刘、姚,则偏全大小,裒然不侔;即同时若安溪、临川诸公,比肩同志,所谓如骖之靳然,亦皆似不及之。

这段文字说当世古文家以方、刘、姚并称,是后来“桐城三祖”说的滥觞。方东树在三家之中,最推崇方苞经学。他自诩对方苞及刘大櫆、姚鼐的颂扬并非“乡曲后生阿私溢美”,其实不尽然。乾嘉时期,推崇桐城派古文者虽然众多,毕竟没有达到“翕然无异论”的地步。如阮元即认为,以“近代古文名家”之文与两《汉书》比照诵读,两者好比“淄渑不能同其味,宫徵不能壹其声”(《与友人论古文书》)。又认为“惟沉思翰藻乃可名之为文”,“今人所作之古文”其实“非文”,更不可“名之曰古文”(《书昭明太子文选序后》)。至于说桐城三先生“实百世之师”,尤其是无从证实的臆测之词。此外,以学、才、识分论方、刘、姚之擅长,亦属见仁见智之说。于是方宗诚将其删改成以下文字:

望溪而后则有刘学博海峰、姚刑部惜抱,学者宗之,以比于扬、马、韩、欧。以愚究论其实,则望溪之经学义理,以及所敷奏设施之实,挈之刘、姚,偏全大小,裒然不侔。即同时若安溪、临川诸公,比肩同志,所谓如骖之靳然,亦皆似不及焉。

这样的表述,消解了原稿对方、刘、姚揄扬过甚的弊端。可以作为参照的是,《文录》本《刘悌堂诗集序》认为方、刘、姚三家堪称“百世之士”,《文集》相沿不改。可见方宗诚不取方东树视桐城三家为“百世之师”一说,是讲究把握分寸得宜。

方东树对汉学家多有批评,但基于自身的考证学素养,并不全盘否认汉学家的成就。例如,《汉学商兑·卷中之下》说高邮王氏《经义述闻》“实足令郑、朱俯首,汉、唐以来未有其比也”,又说阮元《学海堂策问》论南北朝学术之文持论“至公”,“可谓儒林谠议矣”。因而在特定语境下,对汉学家不吝赞美之词,几乎失去理学面目。如《文录》本《上阮芸台宫保书》这样称颂阮元:

伏惟阁下道佐苍生,功横海望,岁路未强,学优而仕,归墟不舍,仕优复学。凡所措布,皆裕经纶;凡所撰著,皆关圣业。三十年间,中外咸孚,万口一舌,使退之复生,且将穷于言句,又岂晚进小生所能扬榷其大全者哉!然阁下早负天下之望,宜为百世之师,齐肩马、郑,抗席孔、贾,固以卓然有大功于六经而无愧色,信真儒之表见不虚矣。

这番言辞,对阮元推崇备至。这封书信中提到“尝著有《汉学商兑》三卷”,其中对阮元的学术思想多有非议。两相比照,自相矛盾,令人疑其言不由衷。因此,《文集》删去“凡所措布,皆裕经纶;凡所撰著,皆关圣业”,回避了对阮元经学著述的评价;删去“万口一舌”,降低了称颂阮元学术影响的调门;删去“宜为百世之师”“信真儒之表见不虚”,取消了对阮元学术造诣、历史地位的漫无边际的推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客套成分,与《汉学商兑》尊汉贬宋的立场保持一致。

方东树评价自己的文风说:“吾为文,务尽其事之理,而足乎人之心。窃希慕曾南丰、朱子说理论事之作,顾不善学之,遂流为滑易好尽,发言平直,措意儒缓,行气柔慢,而失其国能,于古人雄奇高浑、洁健深妙、波澜意度全无。”(《考槃集文录自序》)这里面有自谦之意,但也确实道出其创作方面的弱点。方宗诚基于艺术方面的考量而对其若干作品的删订、修润,似从中受到启发。

《复罗月川太守书》是方东树不满意的作品,《文录》本篇末“自记”云:“此文粗粗浮浅,剽而不留,不复成章,姑以论议有可采存之。”方宗诚对此篇的删订多达十多处,这里就其中改动最大的一段进行讨论。方东树有一段关于治学、为文以“返约”“有本”为贵的论述,见于《文集》者如下:

学不反约,而以有涯之知逐于无涯之场,此韩子所谓黄金掷虚牝者也。其间岂不有才,所患在于亡本。且夫今之学者皆能讥明儒空疏矣,窃谓明儒德业之盛,匪特今人逊之,求之汉、唐、宋外不多其比,惟不泥小道也。及乎季年,升庵、澹园始以淹博立名,然而杨氏、焦氏之所就,已大不如前人矣。夫取人贵宽,求人贵恕,至论学术,是非得失攸关,则必有确乎不可夺者。东树不揣固陋,思欲立说以辨其妄,而材卑学落,地贱言轻,思得一二大人君子在上位者为人望所属,庶几足以震荡海内,开阖风气,使偏宕卓荦之士,悉转移而归之正学。乃求之当涂居盛位者,或以刑政簿书为急,而无暇文教也。幸而有之,则又专主于向之所谓汉学者。

这一节文字,与《文录》本大有出入。《文录》“已大不如前人矣”句下有“尝取二家之书观之,其精正可信者,才十之三四耳,其余驳杂失实之论,不可胜举也”五句,这一讥评是否切合杨慎、焦竑著述之实际姑且不论,与上文所谓早于两家者“不泥小道”并不构成对比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在“则必有确乎不可夺者”句下有“至于文章亦然。昔北地、弇洲主持坛坫,海内承风,而归熙甫斥之为妄庸巨子,独宴然寂处安亭江上,为举世不为之学。弇洲临没,乃始悔之,为作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嗟乎!如弇洲之高才伟识,进学改过,世有几人哉?不远之复,在圣门独称颜子耳。陆子静云:‘凡人溺于势利者可回,溺于意见者难回。’然则其识益陋者,其所执必益坚。若今之汉学诸公,其终迷矣,不悟矣,无从望其能开矣。又若艾东乡,当李、何、王、李、极盛之时,独主孤军,力追绝绪。由今观之,东乡之言,字字抉迁、固之心,言言启韩、欧之钥,迄今二百余年,学者犹未能尽晓。而凌廷堪、汪中之徒,直诋韩退之、欧阳永叔文非正宗,视同土苴。甚矣,文章、学术伪者易售,真者难逢,此孟子所以好辨而庄生所以齐物也”一段,围绕为文之道展开议论,已游离于治学博约之辨之外,故不必保留。在“东树不揣固陋”下有“窃尝病之”一句,承上文严厉指斥凌廷堪、汪中而言,语气转缓,故宜删。在“庶几”二字下有“如阁下所论”五字,方东树既未具体称述罗月川之言,读者固无从得知;倘若保留,还可能使读者误以为下文所述即罗氏之见,删此五字,文义昭然。在“开阖风气”句下有“名之所在,利亦随之,所有”十字,改为一“使”字,与“偏宕”句衔接;“偏宕卓荦之士”句下有“冀其见收”;“悉转移而归之正学”句下,有“则彼俗人莫不靡然向风,悔过自责,犹之利禄使然也,不犹愈于风狂无本之学乎”四句,这些改动,抹去作者以名利诱导学者改变学术取向的设想。从理学家崇尚德性的观念看,删改稿立意较为醇正;从古文创作艺术方面看,删改稿笔墨集中,有“高浑”“洁健”风致。与此相应,《文录》本篇末“自记”也不再保留。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是方东树纪念姚鼐的重要文字,为《文集》所必选,但也有较大篇幅的删节。《文录》原文:

(姚)莹及毛君固谓树:“子终必为一文,以卒子之志。”树曰:“然,昔虞道园有言:‘子程子殁,叔子为行状。张子殁,吕与叔为行状。表伯子之墓者,文潞公;表张子之墓者,吕阁下也。是皆大臣,一言以定国是,非常人之词。而吕公曰不敢让。知知则不敢让也。知有所未尽,安得不让乎?朱子作延平行状,而延平之墓铭无闻;黄直卿、李方子作朱子行状,而朱子墓铭未见,岂非门人之言足以尽其师之道,而无待于他人乎?’窃援斯义,乃举愚意所欲言者系而书于后。”

方东树所引元人虞集之文,见于《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九《答张率性书》。其引虞集文的用意,一方面是谴责当世名公竟无人撰惜抱先生墓志铭,另一方面是解释自己名位卑微,“嫌于僭而自止”。照此说来,文中提到的“各所为志传文”的姚鼐门人、后学,或难免僭越之讥。这就是他思虑不周之处。因此,方宗诚将这段文字压缩为:“(姚)莹及毛君固谓树:‘子终必为一文,以卒子之志。’乃举愚意所欲言者系而书于后。”此外,方宗诚对《狄梁公论》《七经纪闻序》《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说》等篇都有幅度较大的删改,目的也是追求行文雅洁。

方东树在《文录自序》中提到,古文写作忌讳“发言平直”,而自己有的文章缺乏“波澜意度”。有鉴于此,《文集》对《文录》原稿的润饰在行文韵致方面下过一番工夫。比如《文录》卷二《狄梁公论》“夫君子之论人,无故从其刻,亦不可不核其真以持其平”两句,《文集》于“亦不可”句前增一“然”字,突显承转、强调之意。又如《文集》卷五《节孝总旌录序》追溯女子殉夫的历史,说“及至秦人始严著为禁,而亦未有以旌之也,是故女在室及妇人居常而寡、有舅姑在者,皆无殉夫之道,然而后世并旌之”,《文录》原稿中无“是”“然”二字。有无这二字,语义差别不大,彰显出原文故有的转折语气,历史感更强。《文集》增此二字,行文起承转合顿生微澜,平添韵致。《原神》的主旨是阐述神的本旨是主宰“物”之“气”,“气”之运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顺其道而行。其持论,“本程子、张子之意而原其主”。篇末原有第二条“自记”,云:“以管辂对王基之言,证之叔兴之言,吻合杜预、刘炫所推论,虽似有理而失实矣。吾之意又非元凯、光伯之意。窃以《易大传》‘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二句是一串,说‘物’只言其有形而可见者,‘变’是言其所以然,无形而不可见者,乃游魂之神也。神,不测。”管辂对王基之言,见《三国志》卷二九《管辂传》。曹魏安平太守王基发生三件怪异事件,因问吉凶,管辂对以“魑魅魍魉为怪”,“非妖咎之征”。“叔兴之言”见《左传·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六鹢退飞,过宋都”,宋襄公问周内史叔兴吉凶,叔兴退而告人:以此为“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方东树引之,意在点明其见解的新意。这段文字对理解方东树的创作意图有帮助,但是从艺术层面看,则有自矜独见的意味。文章之“深妙”,应由读者去体会,作者自为解人,则失之虚矫。故方宗诚将这条“自记”删除。

方宗诚说,方东树有“综贯天人之学,洞达古今之识”(《校录大义尊闻叙》)。其古文“宏通详确,而一归于醇正”(《仪卫轩文集·叙目》)。这是他精心编选方东树遗文的准则。从编纂实践看,其所删订,对作者的理学思想起到提纯、集萃作用,也提升了作品叙事、论理的艺术水准。《文集》的刊行早于《文录》26年,同治、光绪年间方东树古文的传播主要靠这部书。咸丰、同治年间,在曾国藩等“中兴名臣”推动下,出现“理学复兴”局面。与此相关联,曾氏对桐城文章也情有独钟。方宗诚作为曾氏核心幕僚,编辑、校刻历代理学文献多达数十种,积极为“理学复兴”提供学术资源。他编纂《仪卫轩文集》,固然是为了张大桐城派在文坛影响力,但更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推广当世理学發展的代表性成果,为理学复兴推波助澜。由此看来,方宗诚删订方东树遗文,有其值得关注的学术史、文学史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图书馆研究部)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黄金回收价格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风水运势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