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明代集句诗创作考察
集句诗创作虽然经历了金、元两代的中衰,但在明代不仅迅速恢复到南宋的程度,并且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还有所发展。可惜《明史·艺文志》不录集句诗集,崔建英等人的《明别集版本志》所涉集句诗集也很少。现就笔者几年来涉猎所得,对明代的集句诗集或诗卷加以考察。考虑到有些组诗的规模较大,多在10首以上,甚至多达几十首,所以本书亦将这样的组诗视作诗卷。
1.孙蕡《集古律诗》一卷,今存。孙蕡(1334~1390),字仲衍,号西庵,顺德(今属广东)人,由元入明,曾为翰林典籍官。《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九“《西庵集》九卷”条云:
是编前有黄佐、叶春及所撰小传,称蕡著述甚富,自兹集外,尚有《通鉴前编纲目》、《孝经集善》、《理学训蒙》、《和陶》、《集古律诗》……小说载书生见苏轼侍姬朝云之魂者,得集句七言律诗十首、七言绝句十五首,今乃在此集第八卷末。盖蕡游戏之笔,即黄佐传中所称《集古律诗》一卷是也。
此处所云“小说”乃指《西庵集》卷八所收《朝云(并序)》,25首集句诗是小说的组成部分。《千顷堂书目》卷十七“孙蕡《西庵集》九卷,又《孙典籍集句》一卷,又《和陶集》”条注云:“字仲衍,南海人,洪武中授工部织染局使。出为虹县主簿,选为翰林典籍,复外补平原主簿,罢归。寻除苏州府经历,谪辽东。坐党祸死。”过庭训《本朝京省人物考》有传,且载其有《集古律诗》。
2.张著《集句》一卷,今存。胡雪岗《西厢朱户半开时——读明代温州诗人张著的西厢诗》一文这样介绍他的生平和著述:
张著,字则明,自号“永嘉子”,今苍南县人。自少研究经史,元末游学至江苏常熟,以兵乱道阻不得归,学者争师事之,举为州学训导,据周榘《永嘉先生传》“遂占籍焉”。明洪武三年(1370)开科取仕,领乡荐,未及参加会试,由于朝廷急需人才,派专使到他家中,面授延安府肤施知县。《陕西通志》称其:“招谕抚循,修举废坠,民始安辑。”在任3年,由于政绩显著,被升为临江府(江西)同知,终于任所,时年60岁。
他生平著作有《易经精义》、《长安唱和集》、《永嘉集》等。因历经兵乱,只剩下由其子所编的《永嘉集》(见《爱日精庐藏书志》三十四),但流传不广,至明末已罕见,所以《四库全书》未曾加以著录。民国时,先贤黄群经过十多年的访求,终于从蒋氏天健楼所藏明人钞本“假归钞之”,并据《明诗综》、《东瓯诗存》等加以增补,刊于《敬乡楼丛书》第三辑。后由杨奔加以点校,列入《苍南文献丛书》刊印发行,得以传世。
张著的《永嘉集》今存,其中卷九为《集句》。该集已有杨奔点校,2005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3.李公泰《集句诗》二册,今存《咏十六楼》一组。《金陵琐事》卷一“咏十六楼集句”载:“李公泰,字叔通,号仙源,鹿邑人。洪武时进士,博学,知天文。曾掌钦天监,遂入钦天监籍。有《集句诗》二册,中有《咏十六楼》诗……”《金陵琐事》全录了这组诗,每楼各一首五言律诗,一共16首。
4.李祯《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今存。李祯(1376~1452),字昌祺,以字行,庐陵(今安徽合肥)人。永乐元年(1403)进士,仕至河南左布政使。《明史》卷一百六十一有传。乔光辉《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一书有《李昌祺年谱》一节,对其生平、事迹有比较详细的考证。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第五“李布政祯”条所作小传云:
祯字昌祺,庐陵人。父伯葵,号盘谷钓叟,有诗名。昌祺弱冠,文誉蔚起,与曾子棨辈声明相颉颃。永乐癸未(1403)进士,简翰林庶吉士,与修《永乐大典》,同时者推其赅博。僻书疑事,互相谘决,必以实归。授礼部主客郎中。仁宗监国,命权知部事。藩宪员阙,以才望特简,出为广西左布政。父丧,服除,改河南。丁内艰归,宣宗命夺丧,乘传赴官。风疾增剧,不待引年,坚乞致事。生平刚严方直,居官所至有风裁。服食清约,足迹不至公府。富于才情,多所结撰。效瞿宗吉《剪灯新话》,作《余话》一编,借以伸写其胸臆。其殁也,议祭于社,乡人以此短之,乃罢。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其然,岂其然乎?安磐曰:“《余话》记事可观,集句如‘不将脂粉涴颜色,惟恨缁尘染素衣’,‘汉朝冠盖皆陵墓,魏国山河半夕阳’,对偶天然,可取也。’”
《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是其小说《月下弹琴记》中的诗歌,见于《剪灯余话》卷一。钱谦益《列朝诗集》闰集第五将20首诗全部加以收录。其实,李祯《剪灯余话》的集句诗不止此20首,尚有卷四的《洞天花烛记》中的6首和卷五《贾云华还魂记》中的10首。
5.朱《集句闺情百咏》二卷,今存日本安永间和刻本,内阁文库藏。详见第四章的考证。
6.陈循《东行百咏集句》九卷,今存六卷;《再和东行百咏集句》一卷,今存。陈循(1389~1463),字德遵,号芳洲,泰和(今属江西)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第一,仕至太子太傅、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大学士。《明史》卷一百六十八有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五“《东行百咏集句》九卷附《芳洲年谱》一卷”条载:
明陈循撰。是编乃其被谪东行时集古人诗句以成七绝。初得三百首,复叠和其韵至千余首。集句皆不著姓名,颇多窜易牵就。和韵诸作,更多累句。后附年谱一卷,乃其门人王翔所录。当时敕谕及循所进诗颂,俱载入其中,亦非体例也。
《东行百咏集句》今有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仅存六卷,《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31册据此本影印出版。其《芳洲文集》十卷,今存清刻本,《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31册据此本影印出版。此集后附有《再和东行百咏集句》一卷。
7.沈行《白香集》二卷、《集古香奁诗》二卷,今皆存。沈行,生卒年不详,字履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成都市古籍联合目录》载:
《白香集》二卷,明沈行撰,明刊本(21.1×13.7cm),一册。页八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字数不定,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有缺页。卷端次行题:“钱塘沈行履德著、莆田宋珏比玉校、姑苏葛一龙震父阅、秣陵叶胤祖肇禧订。”按《标注》载:“咏雪咏梅集句五卷,合名《白香集》。明沈行撰。正统刊本。”今此本著二卷,疑非正统原刻本。此集为集句,诗末列原句撰人姓氏。(草博)
该集卷上为《咏雪集句》,内收七言律诗240首。丁养浩作于弘治十二年(1499)的《咏雪集句题词》云:
诗家标致不一,与雪之清尤宜。时当六花剪水,积素凝华,大地冰壶,洞无纤翳,而鸡窗傲兀,破冻墨池,吐其英辞,与雪竞斗,壁垒则五言长城,白战则雄驱笔阵,便可舌吐玄冥,胆寒滕六。胡然玉楼冻合、僵仆灞桥驴子背耶?扫烹沽典,味其清矣,何用党家敝帚溷我藩篱耶?问非所对,似言畏实誉见侮反深一时,诗家夺气,我雪亦不幸也。钱塘沈履德,雪中发兴,集古人诗自唐至胜国,共得七言律二百四十首,禁体半之,联翩满卷,清思洒洒,莫不与雪传神,信一时之奇也。可与鬼眼先生雪耻,我雪亦有光矣。海虞令慈溪杨君名甫观而悦之,欲命梓以行,属余为序。夫此诗一出,纸价必高,不独词林之美话,实尘世之奇观。余何敢著粪佛头,聊题数语,自处于沙砾云尔。弘治己未冬日武林丁养浩书于贵阳行寓。
卷下为《咏梅集句》,内收七言律诗120首,七言绝句244首,共364首。《百川书志》载:“《咏梅集句录》一卷。皇明钱唐沈行履德集唐、宋、元七言诗句而成,凡百二十律。”这个一卷本的《咏梅集句录》,仅仅是《白香集》中《咏梅集句》的一半。据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所载,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弘治刻本《咏梅集句》一卷,卷端有“钱唐后学沈行集”七字,并有吴珫弘治六年(1493)所撰《咏梅集句序》;北大图书馆藏有《增订咏梅集句》二卷,明正德元年(1506)吴俊刻本,卷下有吴俊所识:“日休沈先生集古梅花诗一帙,先君子翠屏叟曾为锲梓传世,今先生复集绝句二百四十首,分为二卷……敬用刻梓附于律诗之后,少抒亲交之谊。”据此可知,《白香集》中《咏梅集句》所收诗歌,实际就是北大图书馆所藏《增订咏梅集句》二卷里的全部作品。夏时正作于弘治十年(1497)《咏梅花集句序》云:
钱唐沈隐君履德,学博而喜吟诗,尤喜集古人之诗,其所集《咏雪》二百余篇,一日传观,纸贵都下矣。兹复出所咏梅花近体,共三百六十首。余读而惊怖,以为唐宋元之世相去若是其悬也,其间作者如是其先后也,音响未易其叶也,兴寄未易其相属也,乃能令一篇之中音谐字比,不以世而嫌于非一世;情至景生,不以人而讶如出一人。联珠编贝,腾辉耀彩,铿金戞玉,始翕终绎,此集古所难,而履德信手拈成,斯亦异矣。先君尝欲种梅孤山,自题曰:“草木中间铁石心,花开不受雪霜侵。世间岂独逋仙爱,万古相看直到今。”后家督克承先志,手植数百株于三贤堂,惟四照阁四周为多,红白绿萼,蜡黄胭脂,种种各备。每雪月之中对之,酒香花气,与人地相高下,即陋劣顽钝者见之,亦藉此为药,瞑眩其少瘳乎?余适致仕归,寄寓巢居阁,得朝夕追游,亦颇时时滥竽。今读履德集,只觉效颦之增丑也。履德尝集杜少陵五言为《忠孝诗》行世,其寡母在堂,年九十矣,鹤发仙仙,履德奉养以孝称。夫梅花有岁寒操,类君子志节不移。道莫大于忠孝,亦惟志节不移者能之。读履德之诗者,不知其人可乎?弘治十年丁巳九日八十七岁人夏时正书于慈溪灵璧屿之拾穗庄中。
《集古香奁诗》二卷。据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知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明刻本《集古香奁诗》二卷二册。
此外,沈行又有所谓《贯珠编贝集》五卷,已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五为其《贯珠编贝集》五卷所作的提要云:
明沈行撰。行字履德,钱塘人。是编前有《魏骥序》,则当在永乐、宣德间(1403~1435)也。是编皆集句之诗,兼取唐、宋、元人之作。“贯珠”言其声之和,“编贝”言其材之富,然牵强凑合,在所不免。视后来《香屑集》之类,其工巧自然,百不及一矣。
《贯珠编贝集》可能包括了《白香集》二卷和《集古香奁诗》二卷的全部或大部,因该集已经失传,故无法查证,只能存疑。
8.夏宏《联锦集》二卷、《零金碎玉集》,今皆存。夏宏,生卒年不详,字仲宽,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大致生活在成化(1465~1487)前后。清四库馆臣为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一卷”所作的提要里引用明林炫《卮言余录》里的记载云:“成化间,姑熟夏宏集句有《联锦集》。”《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夏宏《联锦集》四卷”条下注云:“字仲宽,当涂人。集唐句也。刘定之为序。宏官松溪教谕,别有《零金碎玉集》。”光绪间《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二十七据《太平府志》载:“夏宏,字仲宽,当涂人。官松潘儒学教谕。集唐人诗将千首,属对精切,有《联锦集》、续集《零金碎玉集》行世。刘定之为之序。”据《明别集版本志》所载,《联锦集》二卷,中科院图书馆藏有明景泰陈穀刻王廷吉增修本;《零金碎玉集》,今存明天顺六年(1462)刻本,有时人刘定之、汪皓、罗绮等序,其中汪序作于景泰六年(1455),称其于景泰三年(1452)已取而读之,故景泰三年可以作为此集写作的下限。
9.戴天锡《群珠摘翠集》五卷,今存。戴天锡,长乐县(今属福建)人,曾为襄府纪善。《福建通志》卷三十七“选举(五)”载正统十二年(丁卯)陈俊榜下有“长乐县戴天锡,襄府审理”。《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载,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有明成化间刻本。卷首有张瓒作于成化十年(1474)的序言:
作诗固难,集众人之句为诗亦不易。《三百篇》之后,作者叠出,体制累变。集句则不多见,至宋之王荆公、石曼卿、黄晋卿诸贤始倡为此作,而元之南村狐白裘、国朝之孙仲衍、杜子羽辈亦相继效体为之,其所集句皆浑然天成,不可尚已。近时有夏仲宽《联绵[应为锦]》诸集继出,虽未可追踪诸作,要其用意精到,亦不易得。予友武昌吴君孟章孝廉儒雅,博学多才,雅好吟咏,尝以锦衣卫千户奉命赞画荆襄军务,间得襄府纪善长乐戴君天锡《集句》一帙,手为编选,题之曰“群珠摘翠集”。不远数千里封题示予,且谓此集可传。予阅之,凡若干首,皆摘唐宋元诸贤之句为诗,属联清切,用事精当,变腐成奇,真若胸中一气流出者,可以传后无疑。因命萧山士人孙嵩缮录,嵩又为捐赀募工镂板,置之浙藩公署,盖欲传之四方,垂之后日,其用心亦勤矣。於戏,戴君之精思,孟章之精选,与嵩之好事,皆不易得。是集既出,将与前数君子之集并行于时,亦足以鸣国家之盛,见一时之作之美,岂直雕虫篆刻之为而已哉?板刻既成,因为引之篇端。
10.邵伯宣《学庵集句诗》一卷,已佚。邵伯宣,生卒年不详,号学庵,云间(今上海)人。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卷十六“邵贞豀亨贞”条下小传云:
亨贞字复孺,严陵人,徙居华亭,卜筑溪上,以贞豀自号。……有《蛾术文集》十六卷,《蛾术词选》四卷。天启辛酉(1621),江阴李如一过赤岸,田家屋梁悬故纸一束,取视之,乃《蛾术稿》,复孺手笔。问其人,则复孺之后裔,自云间流寓赤岸也。集后有《学庵集句诗》一卷,云复孺之子伯宣所作,与刘昌、卞荣同时……
刘昌生卒年无考,卞荣生卒年为1419~1487。据此可推知邵伯宣的生活时代与此相近。
11.任球《集古》十二卷,已佚。任球,生卒年不详,东莞(今属广东)人。《广东通志》卷三十三“成化四年戊子乡试榜”条云:“任球,东莞人,知县。”道光间《广东通志》卷一百九十五《艺文略七·集部一》载:“《东桥文集》二卷、《诗集》十二卷、《集古》十二卷,(明)任球撰。未见。见《粤东任氏分支谱》。”
12.杨光溥《梅花集咏》一卷、《集唐香奁诗》一组,今存。杨光溥,生卒年不详,沂水(今属山东)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仕至山西按察司副使。《山东通志》卷十五之一《选举志》“己丑科(成化五年张升榜)”下有:“杨光溥,沂水人。副使。”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四十一有“杨光溥”条:
沂水人。进士,任刑部主事员外郎中。成化间,元勋魏国公兄弟雠讦,累年不竟,上命理之。溥至,昭宣德意,振举国章,累年之讼,一旦俱释。上嘉奖,赐以宝楮,升山西按察司副使致仕。所居建亭曰素封,凿池引水,吟咏其间。著《剪灯琐谈》、《沂川文集》、《素封亭稿》、《梅花集》,传于世。
明高儒《百川书志》载:“皇明山西按察司副使沂水杨光溥集三代诗句,足成百首。”据《明别集版本志》载,《梅花集咏》一卷,北大图书馆藏明弘治三年刘璋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有明万历杨东野刻本。《集唐香奁诗》一组9首,今见于李宝嘉《南亭四话》卷三。
13.李东阳《集句录》一卷、《集句后录》一卷,今存。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属湖南)人。《明史》卷一百八十一有传。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八云:“集句恐非李西涯所知,西涯有《集句诗》一卷。”李东阳《怀麓堂集》,今有四库全书本和中华书局排印本,卷九十七收《集句录》,有44首集句诗;《集句后录》,有35首集句诗。明孙承恩《文简集》卷十二《奉题涯翁集句卷后》题后注云:“郡伯内江喻先生得涯翁《集句录》二卷,将锲之梓,寄予校正讹误。既已略订数字,偶得鄙句僭附卷末。”王士祯所说一卷,当不包括《集句后录》;而孙承恩所称《集句录》二卷,则包括《集句录》与《集句后录》。
14.应瓒《琴窗集句》,已佚。应瓒,生卒年不详,号琴窗,台州(今属浙江)人。《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一《人物六·文苑四·台州府》引《仙居县志》载:
应瓒,号琴窗。王一宁外孙。幼携之游长安,一宁应制赋《神京八景》,上称善。瓒次其韵,语尤奇丽。一宁奏呈其诗,上大奇之,曰:“斯真王学士甥乎!”命送中书肄业。长遂放浪诗酒,不营仕进。有《琴窗集句》。
王一宁(1397~1452),字文通,号节斋,仙居人。据此可推知应瓒生活在明代中期。
15.张旭《七言律诗集古》一卷,今存。张旭,生卒年不详,字廷曙,休宁(今属安徽)人。《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一载:“张旭《梅岩小稿》三十卷。旭字廷曙,休宁人,成化间举人,历官孝丰、伊阳、高明知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五“《梅岩小稿》三十卷”条载:
明张旭撰。旭字廷曙,休宁人,成化甲午(1474)举人,历官孝丰、伊阳、高明三县知县。是集凡诗二十二卷,文八卷。其诗长于集句,采摭成语,位置联络,往往如出自然。其所自作,则虽律调工整,而伤于剽利,盖学《长庆集》而不至者也。散体诸作,大抵应俗之作矣。
该集卷十九为“七言律诗集古”,收50首集句诗。此外,卷六“七言绝句”附“集古”4首,卷七“五言律诗”附“集古”2首,卷二十“诗余”附“集古”1首。四库馆臣所称赞的应该是指他的“七言律诗集古”一卷。《四库存目丛书》集部41册据明正德元年刻本影印出版。
16.朱诚泳《集句拟刘文纲少参悼亡》35首,今存。朱诚泳(1458~1498),秦惠王公锡子。初封镇安郡王,成化二十三年(1487)袭封秦王,弘治十一年(1498)薨,谥号简王。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一“秦简王成泳”条载:
王年十龄,嫡母陈妃以唐诗教之,日记一篇。嗣位后,日赋一篇,三十年靡间。至于延致士大夫,脱略势分,撤鹰房以创儒臣之馆,辟隙地以益书院之基,善行匪一。……纪善强晟校刻其诗。嘉靖初,王孙定王惟焯表上之,诏送史馆。
按:这一组诗见其诗集《小鸣稿》卷八,今存于《四库全书》第1260册。
17.强晟《集句》一卷,已佚。强晟,生卒年不详,字景明,汝南(今属河南)人。高儒《百川书志》载:“《强左使诗集》六卷、《集句》一卷。(集句一卷四字从瞿校钞本补)。秦府左长史汝南强晟景明著,又名《借山诗稿》。”《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载:“强晟《借山诗集》六卷,又《集句》一卷,又《秦藩应教诗》一卷。字□□,汝南人。秦府左长史”强晟是秦府左长史,曾为朱诚泳编文集《小鸣稿》,则其生活年代亦当相去不远。
18.童琥《草窗梅花集句》四卷,今存。童琥,生卒年不详,字廷瑞,兰溪(今浙江金华)人,弘治庚戌(1490)进士,仕至工部郞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六“《集古梅花诗》四卷”云:
明童琥撰。琥字廷瑞,兰溪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工部郞中。是编皆集句成诗,以咏梅花,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各百首。又旁及红梅,得七言律诗十首。所采上及六代,下及明初,排比联贯,往往巧合。然非诗家正格,徒弊精神于无用之地耳。
四库馆臣所称“四卷”,即包括了《草窗梅花集句》三卷和《红梅集句》一卷。《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六载“《集古梅花诗》四卷”,也是出于同样的道理。《列朝诗集》闰集第五载诗人小传:
童琥。琥字廷瑞,兰溪人,有《草窗梅花集句》三卷,凡三百有十首。杨廷和序曰:“廷瑞往年举进士,予从有司。后得其文。既而官刑部,克慎其职,不废文事。此其为工部侍郎使蜀时所集者。”
此处所云三卷,应该是没有把附录的一卷单独计算,但实际上已包括了附录中的“七言律诗十首”,所以总数是“凡三百有十首”,与《四库提要》、《续文献通考》所说本质上都是一致的。然《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一载其有“《梅花诗》二卷,又《梅花集句》二卷”,虽亦云四卷,说法与此不同。据《明别集版本志》,童琥的《草窗梅花集句》今存如下版本:《草窗梅花集句》三卷、附录《红梅集句》一卷,明弘治十五年沙璧杨观等刻本,国家图书馆藏;《草窗梅花集句》三卷、附录一卷,明崇祯七年汪在德刻本,国家图书馆、吉大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草窗梅花集句》四卷,明崇祯十六年穴砚斋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重订集古梅花诗》四卷,清初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46册据浙江图书馆藏本影印出版。
19.黄佐《集句》一卷,今存。黄佐(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曾为翰林院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有传。黄佐著有《泰泉集》十卷,卷十为集句诗,共19首,其中有10首为集杜诗。今存明嘉靖隆庆间刻本、四库全书本(1273册)。
20.李时珍《集唐律》六卷,已佚。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史》卷二百九十九有传。《湖广通志》卷一百《艺文志》载:“时珍晚年学尤笃,昼夜不辍,自号濒湖山人。著《医案》二十卷,《薖所馆诗》十卷,《集唐律》六卷,《脉诀》一卷……”郭宏图《李时珍与诗歌》一文云:“5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李时珍除医药学著作外,还著有《薖所馆诗集》、《集唐律》、《诗话》。”
21.郭棐《厓门十七首》,今存。郭棐(1529~1605),字笃周,号梦兰,南海(今属广东)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仕至光禄寺正卿。《广东通志》卷四十五有传。《厓门十七首》见于《厓山志》,全为七律,咏宋亡故事。
22.刘氏《集唐诗》,已佚。《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八》云:“刘氏,麻城人,尚书天和女孙,丘坦妻,有《集唐诗》。”按:刘天和(?~1545)为正德三年(1508)进士,其孙女的生活时间亦可以据此推测。《列朝诗集》闰集第五作“丘刘”,云:“丘妇刘氏,麻城人,兵部尚书刘天和之孙女,丘坦长孺之妻也。集唐最工。”其下选录了其《悼长孺(四首)》和《追怀亡兄金吾延伯歌姬散尽有感集句(四首)》。
23.车鸣时《梅花集古诗》,已佚。车鸣时,字宜仲,归善(今广东惠阳)人,主要生活在万历年间(1573~1620)。《广东通志》卷四十六《人物志》载:“车鸣时,字宜仲,归善人。万历丙子(1576)乡荐,署文安教谕,旋令政和,迁永安州守。仁洽风移,民依之如父母,祀名宦乡贤。所著有《梅花集古诗》。”
24.汪廷讷《集句》一卷,今存。《中国曲学大辞典》“汪廷讷”条载:
生卒年不详。字昌朝,号无如,别署坐隐先生、无无居士、全一真人、清痴叟。安徽休宁人。戏曲家沈璟的弟子。尝从黄门石林祝公游,得性命之学。明万历间官转运使,以开罪当道,左迁宁波府同知。汪氏工诗赋,喜制词曲,构筑环翠堂,广藏图籍。又张筵置酒,接纳四方名士。汤显祖、王稚登、陈所闻、张凤翼、屠隆等与汪氏皆有往来。
汪廷讷著有《坐隐先生集》十二卷,其中卷七全为集句,共50首。《坐隐先生集》今存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汪氏环翠堂刊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此本影印出版。《明诗综》卷六十四诗人小传云:
廷讷,字无如,休宁人,有《环翠堂集》。《诗话》:无如耽情诗赋,兼爱填词,结环翠亭,酒燕琴歌。与汤义仍、王伯榖诸人游,兴酣联句,尝集唐人诗云:“狎鸟无机任往来,一川晴色镜中开。竹间驻马题诗去,松下残棋送客回。绿树碧檐相掩映,落花飞蝶共徘徊。物情多与闲相称,莫惜芳时醉酒杯。”制百家衣,可云无缝者已。
其与汤显祖(1550~1616)、李贽(1527~1602)、陈继儒(1558~1639)等人唱和赠答,则生活年代亦当大致相同。
25.汪泾《集杜集句文稿吟稿》,已佚。嘉靖间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前卷“汪”姓“上路”条:
在郡城东。宋有讳初者为长兴令,嘉定间由绩溪迁郡城东天庆观前,元季第毁于兵,徙居于此。厥后曰高,为上饶县教谕……五世曰渝,贡授闽清县训导;曰泾,善诗文,著有《集杜集句文稿吟稿》、《耳鸣录》,侍御杨公以“善士”旌之……
26.朱多炤《秋怀集句》一卷,已佚;《五体集唐》五卷,今存。朱多炤,事迹不详。其《五体集唐》自序云:“庚寅岁(1590)以西秦虏酋内侵,尝集杜诗七言三十二律,为《秋怀集句》。方士功从臾剞劂且序之……”《明别集版本志》载:“《五体集唐》五卷,明朱多炤撰。明刻本,七行十四字,小字双行,黑口,四周单边。卷端题:‘鸿朱多炤。’朱多炤自序。朱多炤,约嘉靖间人。(天津)”按:说朱多炤为嘉靖间(1522~1566)人,不够准确。《五体集唐》前有李蔉(1531~1609)作于丁未(1606)仲冬的诗帖,称朱为“王孙”,可知朱为宗室子孙,该集必作于1590~1606之间。朱多炤可能生于嘉靖朝,但主要生活于万历年间(1573~1620)。其所谓“五体”,乃指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七言排律和七言绝句五种诗体。
27.余兆芳《集唐宫词》一卷,今存。余兆芳,生卒年不详,字芳伯,梁溪(今江苏无锡)人。裴普贤《集句诗研究》这样介绍他:
余兆芳,字芳伯,梁溪人,世传诗学。少负不羁之才,而举业不售,弃而攻古文词,其作可以睥睨时辈。尤雅好唐人律绝,暇则摘其句之偶类于宫词者,谐之以韵,积一百二十首,遂成《集唐宫词》一卷,万历二十一年付梓行世。柏潭孙继皋、鹅湖华宗泽为之序。
由此可知,“万历二十一年(1593)”就是这些诗歌的写作下限。《集唐宫词》今存万历年间刻本。
28.黄槐开《敦好斋律陶纂》一卷,今存。黄槐开,字子虚,宁化(今属福建)人。明万历甲午科(1594)举人。曾任青州府推官,所著有《天宝山人集》《在齐草》《落花雁字诗》《钱神纪》《心经述》《律陶纂》等书籍。《敦好斋律陶纂》,附录于蒋熏评本《陶靖节诗集》四卷之后。其《自序》云:
会稽谑庵王先生戏以陶诗作律,而即以律律陶,得如干首。其言曰:“律者,陶公之所攒眉也,而见此律,则必当眉开十丈,笑谓是子也善盗。”嘻,此谑庵谑也。予读之,心怦技痒,竭蹶学步,仅及数三之二。度先生见之,亦必当笑曰:“开门而揖之,虽康子,自遗患乎。无亦天下于今半是君也。”予拟复之曰:“昔祖车骑渡江时,公私俭薄,无好服玩。王庾诸公共就祖,忽见裘袍重叠,珍饰盈列,怪问之。祖曰:‘昨夜复南塘一,出按公取,窃取皆为盗,而自首者免。’律严之矣。”先生闻之,当又笑曰:“善谑不虐,是我辈人。”命为《律陶纂》者,纂者,纂缵也,综集也。敦好斋主人题。
29.南师仲《春居集杜》一卷、《秋居集杜》一卷,今皆存。南师仲,生卒年不详,字子兴,渭南(今属陕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仕至南京礼部尚书。《陕西通志》卷六十三《人物九》引《贾志》所载:
南师仲,字子兴,渭南人。万历乙未(1595)进士。天资颖异,善古文词,读中秘书。己酉(1609)典试留都,得人称盛,拜南大宗伯。师仲质素癯,腰不满围,隔膜见腑脏,而目精炯烁,神气倍旺,燃藜校录,至夜分不倦,所撰制词,仿伊训、虺诰,不作近来体。
据此可知南师仲为明代后期人。《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五有“南师仲《玄麓堂集》五十卷,又《集杜诗》五卷”条,下注云:“字□□(别本□□作子兴),渭南人。南轩子。检讨,南京礼部尚书。”据《明别集版本志》,北大图书馆藏有南师仲《春居集杜》一卷和《秋居集杜》一卷,明万历江元气等刻本。按:此二卷可能只是其《集杜诗》五卷的一部分,或者是分卷不同所致。《晚明二十家小品》载黄贞父《南太史饮酒集杜小序》云:
朱进父用杜子“浅把涓涓酒”二句,作《饮酒诗》十六首,而南太史子兴竟集杜句为之,得三十六首。两公俱称绝调,而为太史更难。何者?我与我周旋易,而我与人相代而竟作我,非谐情合体,仿性纾才不能也。昔庄、惠游濠、梁之上,惠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请以此下一转语曰:“子兴非少陵者,安能集众少陵之为一少陵,而又有我在也?”然则古今才子非诗非酒,而有所以为诗酒之雄者,览斯集句三叹焉。
30.刘芳节《闺情集句》一卷,已佚。刘芳节,字玄度,又字圣达,宜都(今属湖北)人。《列朝诗集》闰集第五“刘举人芳节”诗人小传云:“芳节字圣达,宜都人,举万历丁酉(1597)乡荐。公车时,常从袁小修及余游。有《闺情集句》三十二首。小修序之。”其下选录其集句诗4首。然其卒年可考。袁中道《游居柿录》卷十(万历四十三年)载:
晨起入郡,崔受之偕。晚渡江,将至岸,忽有一人大呼曰:“刘玄度逝矣!”予惊问其故,其人曰:“玄度至沙市鬻妾,忽病,数日遂不起。”予大骇。会两舟相遇,去急,亦不暇问其人谁也。予洒泪登岸,即寓即走唁之。旅舍荒凉,寂然一棺,予哭之不异兄弟也。玄度名芳节,别号恒沙,大有才藻,善谭论。与予为髫年交,举丁酉乡试第二。癸丑(1613)试卷已入彀,将登榜矣,而策中称誉江陵相公太过,其词殊激,竟掷去。其人旁通百家言,楚中异才也。无子,晚娶雷何思太史妹,甚悍。家有数妾,皆不得御。以无子故,至沙头买妾,欲以八月十八日纳妾,而十七日逝矣。病之前数日,屡招其居停主人云:“袁三先生到否?幸为我觅之。”其人遍觅不得,去予到期仅两日耳,竟不及一言而别,惜哉!至宜都,料理其嗣续及遗文,时方未遑也。
据此可知,刘芳节卒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农历八月十七。刘芳节著有《闺情集句》七十首,已佚。袁中道《刘玄度集句诗序》云:
吾友刘玄度,少时即与予作忘形友。应试入郡,则同寓君章宅畔。每月夜,坐大墀上,谭或至达旦。……
予与玄度交二十余年,初聆其谭,久之读其文如其谭,久之读其诗如其文。又久之,而观其滑稽慢戏之词,溢于诗文之余者,其天趣正尔横生。今年复出《闺情集句》七十首示予。予曰:此苏子瞻、王介甫所难者也。予与玄度交二十余年,而知玄度不尽乎?
31.陈言《陈布衣集句》二卷,今存。陈言,生卒年不详,字于庭,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未仕。《列朝诗集》闰集第五有“陈山人言”条:
言字于庭,莆田人,以布衣老于家。专攻集句,每有赠送、唱酬,先问集何句、用何体,取诸腹笥,不待简阅。成化间,钱塘沈行亦工集句,有《梅花》、《雪诗》、《宫词》各百首,词多丛杂,不若言之混成也。当如宋人《剪绡集》例,姑行之,以备词家之一体。
《福建通志》卷五十一《文苑》载:“陈言,字于庭,莆田人。长于集句,自汉魏至唐人,悉供驱使,评者谓如八金在垆,五丝就轴,无牵比折凑之迹。有《集句诗》三卷。”《千顷堂书目》卷三十一载:“陈言《陈山人集句诗》二卷。字于庭,莆田人。”据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年间刻本《陈布衣集句》二卷,日本江户间抄本《陈布衣集句》二卷一册,即是此书。
32.陈孟长《陈孟长集句诗》,已佚。陈孟长,生卒年不详,新会(今广东江门)人,明末隐于厓门。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三《艺语》云:
新会陈孟长,居崖门,称高逸士。美周谓其人性巧嗜奇,每拾沟中零瓦,因其方圆,磨砻凑合,为盆盎瓶盂诸器,精雅绝伦。湛若谓孟长削竹为箸,琢瓦作釜,饰以箴铭,疾如风雨,使人得其精而忘其粗,尚其象而升其质,莫不以为异宝。其人深湛好书,工吟咏,尤善集古。能不自运,托古人以运,矢口成声,随触生变,吻其新容,夺其故相,如出一口一时之语。以彼之才,托之于诗与物如此。天固以无用奇孟长,而孟长亦欲以无用自奇耶!
邝露(1604~1650)《海雪堂峤雅集》有《陈孟长集古诗序》:
夫集古者,缀众芳以为甲帐,聚沆瀣以酿醍醐,人之所能也。至于矢口成声,随触生变,吻其新容,夺其故相,调四唐之风旨,标会皦然,如出一口一时之语,使九原可作,将为之欷歔击节,手舞足蹈,不知谁为之者。如胡宽营新丰,老幼鸡犬舍其故而图其新;方歅相马,观天机于存亡灭没之外,物色牝牡,一弗敢知,岂人所能哉?
33.邵似雍《集陶》一卷,已佚。邵似雍,生卒年不详,字尧民,镇海(今浙江宁波)人。明末廪生,入清后不仕。邵似雍著有《丹霞草》等。光绪朝《镇海县志》卷三十二引《蛟川诗话》载:“邵似雍《丹霞草》(附自序),《集陶》一卷,《集归去来辞诗》一卷,《集兰亭纪诗》一卷。”
34.余秉芳《集古诗》四卷,已佚。余秉芳,生卒年不详,字宗正,奉新(今属江西)人。光绪朝《江西通志》卷一零九引《奉新县志》云:“《集古诗》四卷,余秉芳撰。字宗正。”余秉芳是余纫兰的三世祖。余纫兰与汤显祖(1550~1616)、宋应星(1587~1661)均有交往,可见与二人年龄接近。由此上推三世,可以确定余秉芳为明代中期人。
35.沈求《梅花集句》,已佚。沈求,生卒年、事迹不详,字与可,上海人。嘉庆间《松江府志》卷七十二载:“《梅花集句》一卷,明沈求与可著。”《上海县志·文化》亦著录:“《梅花集句》一卷,《梅园草堂集》,《杜诗肄考》,《箴言》十六卷,[明]沈求撰辑。”
36.王思任《律陶》一卷,今存。王思任(1575~1646),字季重,号遂东、谑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五载:“王思任《避园拟存》一卷,又《杂文序》一卷,又《诗文序》一卷,又《历游记》一卷,又《庐游》一卷,又《虞山咏》一卷,又《律陶》一卷,又《谑庵文饭》一卷。”今存《王季重十种》,其中有《律陶》一卷。
37.陈惟则《集句咏物稿》,已佚。据浙江省磐安县人民政府网站“历史渊源”载:
陈惟则(1580~?),又名世则,字献之,又字墨公,号知自,安文中田人。邑庠生,博学笃行,受荐入朝编修《实录》。著有文集十三,陈简白所记之《墨公书目》为:“《浪游杂咏》,曹尔祯为之序;《浪游继咏》,米万钟序;《燕中草》,王文迈序;《秦中草》,冯从吾序;《敝貂草》,吕那耀序;《倦游草》。陈素序;《少隐居草》,许宏纲序;《集句咏物稿》,文震孟序……”
38.陈圳(一作玔)《宫闺组韵》二卷,今存。陈玔,字长源,侯官(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事迹不详。《清人别集总目》“陈圳”条载:“《宫闺组韵》2卷,清邓学洙抄本(北图)。按:有清谢章铤跋。”梁章钜《巧对录》卷七云:
……至我朝黄之隽《香屑集》,则集唐句为香奁诗,至十八卷,对偶浑成,排比工整,诚不可无一之才。而不知吾闽侯官之陈长源玔,在前朝已有《宫闺组韵》之作,亦集唐律为之,分《宫词》、《闺词》为上下卷。徐兴公以为句皆天成,对皆巧合,则《香屑集》不得专其美于后矣。今黄书已著录《四库》,而陈书鲜有知者。
梁章钜既称陈圳“在前朝已有《宫闺组韵》之作”,则《宫闺组韵》为明代诗集无疑。徐兴公即徐,生卒年为1563~1639,知此书最迟作于明代晚期。《内阁文库藏明代稀书》存有日本元禄七年(康熙三十三年,1694)刊本。《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四十“生于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五年(1786~1790)”中“《宫闺组韵》二卷”条载:
陈圳撰。玔字长源,福建长乐人。著《长源集》八卷,诗稿已佚。今存《宫闺组韵》二卷,清邓学洙钞本,清谢章铤跋,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十四谓:“陈梅修先生家藏长源《题画》七律一首,词旨清婉,朱竹垞《明诗综》遗之。更有辑唐句《宫闺组韵》一百二十首,其师徐兴公尝序之,本藏刘炯甫孝廉家,梅修先生向余借钞,嗣炯甫所藏原稿被其师某大令付之火,噫,过矣!今从梅修先生所藏本录出。喜其缀对天成,论诗者亦不可偏废也。”林氏采摘甚多。
梁章钜称陈圳“在前朝已有《宫闺组韵》之作”,林昌彝又惋惜“朱竹垞《明诗综》遗之”,则陈圳为明清之际人。《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将其列入“生于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五年(1786~1790)”中,这在时间上是明显的错误。
39.杨定国《辽警集杜》一卷,今存。杨定国,事迹无考。周采泉《杜集书录》载:“一九五六年梁伯言手抄本,一册。《成都杜甫纪念馆馆藏杜集目录》。”在其基础上,张忠纲等《杜集叙录·明代编》进一步考证其生平云:
杨定国,号希于。明频阳(今陕西富平)人。由文庠就武,中万历四十三年(1615)武进士。历武职,俱有战功,官至副总兵都督。常在西陲,时名王巨敌,闻之莫不丧胆。后镇守朔方,军威颇振。礼部侍郎郭正域有《贺杨将军晋封贰师序》,陕西布政司张鹤鸣有《赠杨将军移镇朔方序》。杨定国文武兼备,著有《铩翮草诗集》。生平事迹见《(光绪)富平县志·人物志·名宦》。
40.姚孙森《集杜诗》一卷,已佚。《枞阳风雅》“姚孙森”条云:
字绳先,号珠树,天启甲子(1624)副榜,崇祯乙亥(1635)举贤良方正。后官龙泉训导。有《可处堂集》。《张文端集·姚珠树公传》:“公文章经济气宜识量,皆光明骏伟,性豪迈不羁;初不置家人生产,留心当世事,讲习兵家防御之策。值贼张献忠三围桐,公与守令同心守御,卒以无恙。少与方官詹八人为友,称八骏。其为诗宗法少陵,而命意选词,机杼仍由己出。”
小传下录其诗9首。在最后一首《中秋同许就五徐山谷泛舟》(集杜)后有注云:“据原编徐璈云:《可处堂诗选》外,绳先另有《集杜诗》一卷。”
41.洪九畴、程起骏《竹浪亭集补梅花集句》,今存。洪九畴,字非勇,程起骏,字逸倩,皆明末新安(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事迹俱不详。据《明别集版本志》载,《竹浪亭集补梅花集句》有崇祯十六年穴砚斋刻本,附录于童琥《草窗梅花集句》四卷之后。该卷端题“新安洪九畴非勇辑补,同社程起骏逸倩同集”,有洪九畴作于崇祯十五年的小序。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著录,又有清竹泉庄抄本。
42.金道合《集杜》,已佚。金道合,生卒年不详,字洞观,潜山(今属安徽)人。《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七《人物志·文苑三》载:
金道合,字洞观,潜山人,嗜古博学。弱冠即驰声艺苑,后以明经训余姚,与葛寅亮、倪元璐善,三年俸钱尽市书籍。移谕楚黄,与邑令争,雪诸生冤,不合,即告归。著《瑶草山房集史评》、《集杜》,共八十余卷。
倪元璐(1593~1644),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时自缢而亡;葛寅亮生卒年不详,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据此,可知金道合为明末人。
43.无名氏《蕊阁集》二卷,今存。清赵氏小山堂钞本,北京图书馆藏。齐鲁书社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册(1995),四川大学古籍所编辑、线装书局《宋集珍本丛刊》第64册(2004)均据此本收录。此集原署作者为“辛稼轩”,即辛弃疾,其实乃是明人伪书。本书下文有专门论述,此略。
44.李元植《集杜》二卷,已佚。张忠纲等《杜集叙录·明代编》载:
《集杜》二卷,[明]李元植撰。李元植,明末嘉定(今属上海)人,诸生。尝集杜吊邑中诸人,又为集陶以自况,历游京师、齐鲁、闽浙、楚豫等地,归老蒲塘。有《挺生遗稿》二卷。生平附见《(光绪)嘉定县志卷·艺文志四》“挺生遗稿二卷”条。
《集杜》二卷,为吊邑中殉节诸人而作。《(光绪)嘉定县志卷·艺文志四·集部上·别集类》著录。已佚。
45.峨眉洞天主人《江楼杂咏(集唐句)》不分卷,今存。《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载:“《江楼杂咏(集唐句)》不分卷。题峨眉洞天主人撰。明刻本。”
46.柯叔楩《集唐诗》,已佚。柯叔楩,事迹不详。《湖北艺文志》卷十四载:“《菊斋诗集》、《集唐诗》,明柯叔楩撰。叔楩,安陆人。”
47.万荆《集杜诗》,已佚。万荆,事迹不详。胡可先《杜诗学引论》:“文天祥之后,元陈岩有《凤髓集》、元□□有《春居集注》,明金道合有《集杜》、杨定国有《辽警集杜》、万荆有《集杜诗》……”
此外,明目录学家晁瑮(?~1560)《晁氏宝文堂书目》有以下著录:卷上有《梅花集句》《梅花集诗》《集咏雪诗》《集古宫词》《九龙和集韵梅花诗》《集句香闺集》,卷中有《古集宫词》。从这些诗集的名字判断,《梅花集句》《集句香闺集》无疑是集句诗集,由于该书目不列作者姓名,所以无法确定《梅花集句》是否为前文已经考查过的宋人或元人的同名作品,而《集句香闺集》则是前文没有著录过的集句诗集,极有可能是明人的作品。由于集句诗又可称为集诗或集韵等名目,则《梅花集诗》《集咏雪诗》《集古宫词》《九龙和集韵梅花诗》、《古集宫词》中的全部或大部分也应该是集句诗集,只是没有办法考查,故皆存此待考。
明代的集句诗集保存到今天的数量还比较多,仅据以上统计就有孙蕡《集古律诗》一卷,张著《集句》一卷,李公泰《咏十六楼》一组,朱《集句闺情百咏》二卷,陈循《东行百咏集句》六卷、《再和东行百咏集句》一卷,沈行《白香集》二卷(包括《咏梅集句》一卷、《咏雪集句》一卷)、《集古香奁诗》二卷,夏宏《联锦集》二卷、《零金碎玉集》,戴天锡《群珠摘翠集》五卷,杨光溥《梅花集咏》一卷、《集唐香奁诗》一组,李东阳《集句录》一卷、《集句后录》一卷,张旭《七言律诗集古》一卷、朱诚泳《集句拟刘文纲少参悼亡》35首,童琥《草窗梅花集句》四卷,黄佐《集句》一卷,郭棐《厓门十七首》,汪廷讷《集句》一卷,李祯《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朱多炤《五体集唐》五卷,余兆芳《集唐宫词》一卷,南师仲《春居集杜》一卷、《秋居集杜》一卷,陈言《陈布衣集句》二卷,王思任《律陶》一卷,黄槐开《敦好斋律陶纂》一卷,陈圳(一作玔)《宫闺组韵》二卷,杨定国《辽警集杜》一卷,洪九畴、程起骏《竹浪亭集补梅花集句》一卷,无名氏《蕊阁集》二卷,峨眉洞天主人《江楼杂咏(集唐句)》不分卷等34种,这个数量远远超过宋、金、元三朝现存集句诗集数量的总和。
从金代到元代,中国集句诗尽管经历了金代、元代两次衰落,但仍然在明代迅速得以恢复,并逐渐发展起来,为清代集句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节所考的集句诗集(或卷)的创作情况,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了这种变化。
注释:汪廷奎:《孙蕡之死考辨》,《广东史志》1996年第2期,第49页。###(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392页。###(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454页。###(明)过庭训:《本朝京省人物考》,《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63册,北京出版社,2004,第505页。###胡雪岗:《西厢朱户半开时——读明代温州诗人张著的西厢诗》,2007年9月18日《温州日报》第7版。###(明)周晖:《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8,第28页。###乔光辉:《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第106~129页。###(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第246~247页。###(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第675~676页。######(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626页。###成都市图书馆:《成都市古籍联合目录》,成都市图书馆出版,1992,第776页。###(明)沈行:《白香集》卷上之一,明万历刻本,成都草堂图书馆藏。###(明)高儒:《百川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306页。###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第397页。###(明)沈行:《白香集》卷下之一,明万历刻本,成都草堂图书馆藏。###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岳麓书社,2004,第86页。###(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630页。###(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5400页。###(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528页。###(清)沈葆桢等:光绪朝《重修安徽通志》,《续修四库全书》第654册,第37页。###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第140页。###(清)谢道承等:《福建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9册,第187页。###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岳麓书社,2004,第85页。###(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第180页。###(清)郝玉麟等:《广东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3册,第403页。###(清)阮元等:《广东通志》,《续修四库全书》673册,第294页。###(清)杜诏等:《山东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40册,第22页。###(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7册,第638页。###(明)高儒:《百川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306页。###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第588页。###(清)李宝嘉:《南亭四话》,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第147~148页。###(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70册,第483页。###(明)孙承恩:《文简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71册,第158页。###(清)沈翼机等:《浙江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4册,第67页。###(清)嵇璜等:《钦定续文献通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30册,第543页。###(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651页。###(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第12页。###(明)高儒:《百川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242页。###(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608页。###(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663页。###(清)嵇璜等:《钦定续文献通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30册,第619页。###(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第676页。###(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531页。###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第1~2页。###(清)夏力恕等:《湖广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4册,第576页。###郭宏图:《李时珍与诗歌》,钱超尘等:《中医药文献研究论丛》,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第326页。###(明)黄淳等:《厓山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第881~892页。###(清)张豫章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明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42册,第126页。###(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第677页。###(清)鲁曾煜等:《广东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4册,第187页。###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第127页。###(清)朱彝尊:《明诗综》,中华书局,2007,第3197页。###(明)戴廷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黄山书社,2007,第191页。###(明)朱多炤:《五体集唐》,《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第10册,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第649页。######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第259页。###裴普贤:《集句诗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75,第74~75页。###(晋)陶渊明:《陶靖节诗集》附录,乾隆二年最乐堂刻本,1~2页。###(清)沈青崖等:《陕西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54册,第850页。###(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636页。###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第426~427页。###《晚明二十家小品》,光明书局,1935,第161页。###(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第676页。###(明)袁中道:《游居柿录》,青岛出版社,2004,第212~213页。###(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笔记》,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第336页。###(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第676页。###(清)谢道承等:《福建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9册,第732页。###(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776页。###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岳麓书社,2004,第355~357页。###(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985,第370页。###(明)邝露:《峤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383~384页。###(清)于万川等:光绪朝《镇海县志》,《续修四库全书》第707册,第631页。###(清)赵之谦、刘绛:《江西通志》,《续修四库全书》第658册,第633页。###(清)宋如林等:嘉庆朝《松江府志》,《续修四库全书》第686册,第364页。###上海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第986页。###(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第636页。###www.panan.gov.cn/pa_web/zjpa/lsyy/lsml。###王欲祥、李灵年、陆林、陈敏杰:《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1229页。###(清)梁章钜:《巧对录》,《续修四库全书》第1254册,第208页。######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1220~1221页。###周采泉:《杜集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413页。###张忠纲、赵睿才、孙微:《杜集叙录》,齐鲁书社,2008,第208页。###枞阳诗词学会:《枞阳风雅》,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第151页。###崔建英:《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第1页。###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611页。###(清)黄之隽等:《江南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1册,第800页。###张忠纲、赵睿才、孙微:《杜集叙录》,齐鲁书社,2008,第218页。###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845页。###(清)宣统湖北通志局:《湖北艺文志(附补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783页。###胡可先:《杜诗学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第121页。###(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63页。###(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68页。###(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71页。###(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75页。###(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84页。###(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1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