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据曾昭岷、曹济平、王兆鹏、刘尊明四先生编著《全唐五代词》正编,盛中唐时期,有姓名可考者,除张志和外,盛中唐浙江词家仅尚有志和兄张松龄、吴二娘两位。
张松龄,生卒年不详,一作鹤龄,志和兄,婺州金华人,约于代宗朝任浦阳(今属金华)尉。松龄曾恐其弟志和浪迹江湖不还,遂于越州会稽城东买地结茅斋以居之。大历九年(774)志和撰《渔歌子》五阕,松龄亦和一阕。词云:
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此词首句首先肯定了隐逸江湖自有其乐趣和闲适,但次句还是将发出召唤,拳拳之意、殷殷之情令人动容,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已胜攀”三字,写盼望时间的长久,说明这样的召唤,已经有好多次了。三、四句,看似写景,其实不然,它们只是在为推出末句做准备,是末句强烈抒情的物质基础。如果说第二句的召唤尚是婉转的、含蓄的,末句的召唤则是直白的、热烈的,同时又是关切的、忧虑的。故全篇都是召唤之词,道出了张松龄对弟弟无限的关爱和深切的忧虑。虽然就艺术性而言,不及志和原作,但其间涌动的亲情则是令人动容的。
吴二娘,生卒年不详,杭州名妓,与白居易同时。①存词一首,调寄《长相思》。词云:
深黛眉,浅黛眉,十指茏葱云染衣。巫山行雨归。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
按,此词一说乃白居易守苏州时所作,云吴二娘乃“江南名姬”,上片字词亦颇不同,道是:“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时。”究竟为谁所作,已殊难断定。姑两存其说,以俟考证。
本词写闺妇之怨,颇具艺术感染力。作者借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生动描述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由此形成的孤苦凄清的形象,朦胧婉丽,情真意切,语浅意深,宋人黄升《花庵词选》卷一认为“非后世作者所及”。
又据曾昭岷等人编著《全唐五代词》副编,盛中唐时期,与词有关的作家,有姓名可考者,尚有贺知章、崔国辅两位。既入副编,自不能看作严格意义上的词作,但正如该书《编纂凡例》所云:“副编所录,部分是属诗属词难以考定之作;部分是已考定是诗而非词之作,这类作品若摒而不录,则难以反映历代文献载录、传播词作的历史状况,故录入以备考。”具体到贺、崔二人,则贺知章所作《咏柳》或曰《柳枝》、《杨柳枝》、《柳枝词》属前者,崔国辅所作《采莲子》属后者。②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人。崇道,明州(今浙江宁波)四明山为道教圣地之一,遂自号“四明狂客”。证圣元年(695)及第,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玄宗开元十年(722),与张说等同修《六典》,后转太常少卿。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后改工部侍郎。二十六年,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故人称“贺监”。天宝三年(744)卒,年八十六。
在事实上,贺知章的《咏柳》,基本是被当作诗歌来接受和传播的。兹姑视其为词,聊为申述。作品写道: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篇构思新奇,形象迭出,语言精炼,情调优雅,节奏明快,色泽轻柔,风格清新,看似浑成,实则用力,技巧高超;正因为太刻意,“剪裁”痕迹太重,与词体轻唇利吻、柔美流畅的特性有一定距离,所以显得“诗味”较重而“词味”较轻。
崔国辅,生卒年不详,山阴(今属绍兴)人,一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任山阴尉,后为许昌令。入为左补阙、起居舍人。天宝中,任礼部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坐与鉷近亲,贬竟陵郡司马。所作《采莲子》,除明董逢元《唐词纪》外,《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皆收作诗。词曰: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
一、二两句写景,已有匆促之意,三、四两句写情,实多患失之心。“相逢畏相失”,不是个中人、过来人,恐难道出。又,首句第四字一作“红”,次句第四字一作“碧”,但显然不及“争”与“乱”贴切。“争”,惜春伤逝而自怜也;“乱”,及时珍重而无能为力也。如此看,则“并着采莲舟”亦慰情聊胜无而已。总体看,此篇看似浅近,实则构思精巧,含思婉转,“诗意”胜过“词味”。
另外,孔范今主编《全唐五代词释注》于崔国辅名下仅收录《丽人曲》一首,曰:“红颜称绝代,欲并真无侣。独有镜中人,由来自相许。”写丽人自矜其美,不落俗套而又平易自然,但《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石仓历代诗选》、《全唐诗》等文献均录其为诗。
诗词兼称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唐词。这主要是因为词在唐代尚处于发展初期,诗词的界限不够明确,特别是唐代的词调大多短小,有的在形式上和绝句没什么两样,一旦被乐人谱曲传唱,就很难判定是诗是词了。明人杨慎《升庵集》卷五十七“锦城丝管”条即云:“唐人乐府,多唱诗人绝句。”《杨柳枝》与七言绝句本无差别,而崔作又曾与滕迈、杨巨源、刘禹锡、韩琮等人的作品一起,被著名歌女周德华传唱①,遂被当成词作。崔国辅诗作入词,情况想必差近。何况唐人很早就有演唱绝句的习惯,“旗亭赌唱”即一显例。①
总之,盛中唐时代,浙江词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作家作品都很少。严格说来,知识产权明晰、完全没有疑义的作家作品,就是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和其兄张松龄的一首和作。公元774年秋,张志和的《渔歌子》在浙江词坛横空出世,并且一出现就取得骄人的成就,耸动文坛。它不仅是“唐词之宗祖”②、浙词之源头,还是隐逸词之嚆矢、日本词学之滥觞。其在词史、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从总体看,浙江词从一开始便显示出鲜明的浙江地域色彩:秀美的风景,精致的风物,柔艳的风情。等到晚唐五代,词体的发展重心也随着经济重心、文化重心的南移而南移,其地方性特色就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①事迹首见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二十五《寄殷协律——多叙江南旧游》:“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予在杭州日,有歌云:“听唱黄鸡与白日。”又有诗云:“著红骑马是何人?”)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更不闻。(江南吴二娘曲词云:“暮雨潇潇郎不归。”)”其后,宋陈应行《吟窗杂录》卷五十、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四、清叶申芗《本事词》卷上亦有记载。
②分别参见曾昭岷等编著《全唐五代词》下册第953、960页考证文字,中华书局1999年版。
①参阅唐范摅撰《云溪友议》卷下“温裴黜”条,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新万有文库》本《唐·五代·宋笔记十五种》第一册收录,第49页。
①见唐薛用弱撰《集异记》“王涣之”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施蛰存《北山四窗》第五十四条,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