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毛泽东评王昌龄的《从军行》诗里“有意志”
1958年初,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住医院开刀,引发高烧不退。2月3日深夜,正在参加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的毛泽东紧张工作一天后,临睡前放心不下女儿,提笔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摇。这是意志不坚决,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转,心情也好转,世界观又改观了。豁然开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现在我想睡了,心情舒畅了。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这里有意志。知道吗?”信中在“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锻炼意志”两句话下加了着重号,以示重要。毛泽东信中引用的这首诗,是唐诗人王昌龄纵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
王昌龄的身世经历,史书较少记载, 惭唐书》、 《旧唐书》中只分别有100多字的简介。据此,后人得知他是开元年间的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尉。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两次被贬谪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故世称“王江宁”、 “王龙标”。
王昌龄的诗以绝句为多,而以七绝成就最高,他善于在短小的形式中,用精巧的构思,流丽的语言,起伏的情节,清朗的音韵,涵盖丰富、多彩、深刻的思想内容。王昌龄生活在盛世,其时唐朝的经济繁荣,武功强大,但西北边陲却很不平静。它既有统治阶级为开疆拓土发动的不义之战,又有反击外族入侵、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在这一大背景下,许多诗人赋诗讽喻针砭前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破坏和灾难,歌颂赞扬后者艰苦顽强和英勇战斗的业绩;并且热情讴歌祖国大西北壮丽辽阔的山河。这些被称为边塞诗,其中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是极为杰出之作。
《从军行》七首之四的主题,是写一位戍边战士,不畏险阻,誓死保家卫国的壮烈情怀。全诗开篇的头两句,诗人便浓彩重墨地向读者描画了祖国大西北壮阔悲凉的景观,激起人们的澎湃心潮。诗的后两句写戍边战士站在玉门关上的内心活动。玉门关在今甘肃省内敦煌西北,当时为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军事要冲。雪山即大雪山,属横亘青海、甘肃之间的祁连山脉。青海湖的上空常年云雾缭绕,浓重的乌云,连高耸的大雪山都被遮罩得暗淡了,戍边战士站在玉门关上东望,被山水云雾重重阻隔的故乡在那遥远的彼方,此时此刻他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诗的后两句做了回答:虽然在黄沙漫漫,人迹罕见的大西北戍边多年,身经百战,环境艰苦,连金属的盔甲都磨破了,但作为战士报效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毫不动摇,不消灭入侵的敌人,决不罢休。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境内。
试想,经过无数次与敌人浴血搏斗,金属做成的甲胄都被磨破,这位战士的戍边年头,恐怕绝不止一年两年了。 “无情未必真丈夫”,他怎能不思乡想家呢!但他坚守着,克服小我,不打败敌人“誓不还”,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宣言啊。毛泽东从这里看到意志的力量,用以勉励李讷。克服病痛需要意志,对所有困难难道不都是需要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吗?王昌龄的诗暗示的是个普遍真理,是很有分量的。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中的第五首: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歌颂了戍边战士擒敌获胜的喜悦心情,充分表现了一种高昂激越、自豪顽强的战斗精神。毛泽东圈画王昌龄的另一首边塞诗是《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是乐府《横吹曲》的曲调名。唐代诗人常用此作为吟咏边塞征戎生活的题目,被视为边塞战歌。王昌龄的这首诗把戍边战士那种悲壮豪迈的胸怀,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达得十分深沉完美。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刻画人物的思想感情,揭露其内心世界的矛盾和哀愁,特别是能抓住典型的景物,情景交融地予以渲染和深化。诗的语言精练,音调铿锵,这使他那些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诗篇,更加震撼人心,有着很强的思想性和久远的艺术魅力。对于这些诗,毛泽东都是又圈又点,十分爱读。
千百年来,妇女(包括上层社会的妇女)一直是不被重视的群体。而王昌龄对她们寄予极大同情。王昌龄反映妇女生活为主题的诗作,毛泽东圈阅过的有《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反映了一位上层少妇的爱情遗憾。诗的前两句,写这位少妇打扮得漂漂亮亮地登楼赏春,这本是无忧无虑、快快乐乐、“不知愁”的精神状况。下面两句则忽然一个急转弯:当她一眼望见青青柳色时,不禁勾起万般思绪,她可能想到折柳送别,也可能想到蒲柳先衰,更可能想到这春风杨柳万千条的良辰美景应和丈夫共赏,由此深深后悔当初不该敦促丈夫外出谋官,致使自己闺中寂寞、青春虚度。诗人对女性心理的描述,细致入微,正由于前面的“不知愁”,才使后面的闺怨春愁更深、更重,这是诗人的巧妙构思和神来之笔!
王昌龄是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无论是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极高的评价,甚至被称为“神品”。但在政治遭遇上他却很不幸,多次被贬,安史乱起,诗人弃官回江宁,竞被刺史闾丘晓杀害。闾丘晓后因有意贻误军机,被河南节度使张镐执以死刑,他曾求饶说: “有亲,乞贷余命。”张镐说: “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可见王昌龄被害,为世人所不平。王昌龄在被贬期间,蔑视统治者对他的迫害,以诗酒自娱,在《龙标野宴》一诗中写道: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表露了诗人不屈服于逆境的一身傲骨。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用冰心,比喻自己的心灵,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玉壶,比喻自己的品德,像玉一样润白无瑕。他托辛渐捎话给关心自己的亲朋们,表示自己志行高洁,不会为世俗的官场恶俗所玷污。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人王昌龄的人生写照,也是留给后人的千古名句,毛泽东对这首诗,圈画有五六遍之多。
王昌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不幸被封建社会的反动统治者残害了生命,而他留下的诗篇,却给中国诗歌史上增添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被人尊称为“诗家天子王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