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城隅·钱载
城隅南去独西东,畦菜墙桑取径通。
老妪古祠杯珓火,群儿高阜纸鸢风。
晚来芳草欲争绿,晴杀杏花难久红。
得半好春闲里过,浊醪能醉与谁同?
这首诗作于乾隆九年(1744),时作者在故乡秀水(今浙江嘉兴)。
起联写城边大路向南,自己却独自往东西方向走动,这里的菜畦和桑地都有小路可通。走在这些地方,有什么惹眼的事物可看呢?颔联:“老妪古祠杯珓火,群儿高阜纸鸢风。”接着写所见人物的活动。古祠庙中,有老妇人在烧香、烧纸,她掷着“杯珓(jiáo)”,在火光中求神问卜;高地上有儿童们在趁着春风放风筝。杯珓,用木片或竹片制作的成对的掷地问卜的用具;纸鸢,纸制的鹰鹞,指风筝。这一联全用名物性的词语组成,没有用形容词或动词构成谓语,却能独立成句。这是古汉语的特殊语言现象,也是传统诗词的特殊组句方法。它的逻辑上的联系,语法上的主谓、动宾等种关系,都以省略、压缩、倒装的形式曲折显示,并非漫无条理,而是巧妙剪裁,读者自可还原领会。颈联接写所见风景:“晚来芳草欲争绿,晴杀杏花难久红。”从第七句看,这首诗大约写于二月中旬,那几天大概天气连续放晴,所以仿佛“芳草”也要到傍晚才能“争绿”;杏花呢?缺少春雨滋润,看来更像快要衰谢。杏花和春雨,在古典诗词中常相联系,如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的“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虞集《风入松》词的“杏花春雨江南”,都是著名佳句。这里以“晴杀”写杏花,故畏其“难久红”,呼应得好;“杀”字用口语尤其生动。结联说春光过半,游罢归来,孤单寂寞,即使要喝酒也无人作伴。
这首诗起联点出地点、行动,引入下文,颇曲折结实。颔联意象密集,组织工巧,最饶胜概。颈联写景富色泽之美,又善用浅俗词语见生新。结联暗写游罢归来,结束全诗,并点出作诗时令,也不尽属空泛。作者诗篇,以学杜甫、韩愈见称;此诗佳处,则近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