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过湖北山家·施闰章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此诗之境,恰与《泊樵舍》一诗成鲜明对照。
从时令看,阴郁的秋、冬早已过去,现在则是“旧识春风好,殷勤拂面来”的春日了。施闰章大约也已返回故乡,正带着“主恩闲日月,吾道合江湖”的喜悦,或在家中诵读“旧书”,或泛“东溪”就友畅饮,享受着“高柳不藏阁,流莺解就人”式的赋闲之乐。家乡附近有南漪湖,这首《过湖北山家》,或许就是他泛舟出游中的即兴之作罢?
诗之起笔颇为悠然。那当是在随水而行的小舟之上,“路回”永转之间,便见有一带“石岸”。诗人舍舟登岸,行走在谁家墙院之外。心境既不忧急,意兴自更盎然,就连那拔出“墙根”的苍苍“老”树,竟也引得他流连兴叹了。这开篇两句吐语平平,似乎并无惊人之处。但读过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人们当不会忘记,那位“武陵人”进入奇境之前,开初也正是这样平淡无奇的。
再信步走去,则可听到一阵琮琮、潺潺的水声。寻声而前,才发现原来有一泓“野水”,正沿着曲曲的山脚畅流。倘要推究这水的源头,只要抬头望一眼便明白了:那是由许多条山涧细流汇聚而成的。它究竟有多清纯,而且伴和着怎样一种幽幽的草苔清香,就恐怕只有诗人才能领略到了。如果“野水合诸涧”之境,还未免过于幽清,则“桃花成一村”句的跳出,便刹那间改变了一切:幽幽的流水之音尚在耳边鸣响,一派红丽的“桃花”,已如火如霞般照亮了诗人的眼目!那是春日温馨的微笑,更是山民热情的问候——请看在它的“落英缤纷”之中,不正掩映着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那茅舍,那篱栅,那鸣鸡吠狗、语声人影,不都全随着“桃花”的耀现而显露在了诗人眼前!
全诗至此平中出奇,将读者引入了料想不到的新奇之境。不过,这里毕竟不是“桃花源”,诗人也无意像武陵人那样进入其间,以一享“山家”父老的待客热情。他只是在村头兴致勃勃地眺望几眼,便被那宁和、怡悦的生活景象迷住了:“呼鸡过篱栅”句所描摹的,该是一位慈祥的老妇,正披着午间的清荫,或是落日的斜晖,手托食盆、穿过篱栅,吆唤着散在四处的鸡群。至于她飘散的白发,怎样拂过皱纹环布的眼眉;爽朗的语声,怎样回应着欣喜奔返的鸡鸣之音?诗中正留有许多“空白”,全凭读者想像去补充了。“行酒尽儿孙”句,则由篱栅外景转向了场院——那里的石台边,正摆开一场老少团聚的宴饮。主人公无疑是位鹤发童颜的老爹,“儿孙”们则团团围坐,带着欢声笑语,给老爹酌酒助兴哩!至于老爹怎样因酒酣而酡颜乜眼,儿孙怎样笑得灿若春花,包括空气中怎样飘浮着山禽野味的香味,也全可在字行间仿佛一二了。
这样的生活景象,这样的淳朴和温馨,对于久在仕途中奔波的诗人来说,恐怕只有在孩提时代才领略过,并且早已被官场的烦嚣和尘俗,搅扰得恍若隔世了吧?而今,经了路过“湖北山家”的欣悦一瞥,便又从淡淡的记忆深处溶溶涌出,令诗人那样向往和依恋!这才是人生无限亲切的起点和归宿。与这样的生活相比,那官场的钻营、倾轧、争斗生涯,便显得何其纷扰和令人憎厌。一股深切的归隐之情,由此浓浓地笼盖了诗人。好在他现在终于因“裁归”而有了抽身“隐”退的可能,何不就此定下决心,在家乡领略这晚年的亲情和怡乐呢?——那“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不正就在家门的对面么!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全诗收结之处,正是诗人在“湖北山家”生活景象的触动下,转入对隐居生涯的动情展望之时。这其间该有几分酸涩、几分欣喜,也全留在结句之外,一任读者自己去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