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
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得长久。
杜甫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二首》)慨叹从古而今长寿者少。然这首诗中所写三位老人,不仅岁寿逾百,且俱能耕耘劳作,这在我国古代,确是令人惊讶的希罕事。而究其长寿养生之道,也各有其理。上叟答:“室中妪貌丑。”说明男子择妇重德不重容,情欲有节,较少枕席之累,以致能够守气保元,精力长盛不衰;另一方面,“妪貌丑”又能使妇人不致恃其娇美,傲慢其夫,反而能像汉代梁鸿孟光,夫妻相敬如宾,有夫倡妇随家室和睦之乐。中叟答:“量腹节所受。”则告诉人们,口体之奉亦须适可而止,如能量腹所受而加以节制,则饮食有度,不致因贪口福而多食暴饮而伤身损寿。下叟答:“夜卧不覆首。”更指出保持人体的气息畅通对长寿的重要性。我国传统医学讲究人的经脉气血,将之看作是个周流循环的系统。而夜卧覆首,恰有悖于这个准则。休息睡眠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但如果不注意睡卧姿势,亦有害健康。因为蒙头而卧,被中空气污浊引起呼息不畅,此不仅易生梦魇,且会罹心肺方面的疾病。此三叟所答,从不同方面指出了养生之道,实际上概括了保持人体长寿的基本方面。食与色为人之大欲,天经地义,但如果不加以节制,则易为健康之累,另外,休息睡眠亦是保养身体的一个重要方面,此中亦须遵循古代医训,保持气息畅通周流,养成好的姿势习惯。三叟的长寿经验谈,可以归结为节欲有度顺气导和两个方面,而重点在于节欲。这确是养生之要诀,度世之金鍼。正因为如此,作者在诗的结尾赞叹地说:“要哉三叟言,所以得长久。”
当然,这三位寿星的养生秘诀,在医学发达的今天看来,已不算是什么大的发明,但在当时,这三位老人的生活经验谈,却是代表着一种新的平民庶族的人生态度。
我们知道,在汉魏晋时期,对人生短促的悲哀,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以上均选自《古诗十九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纷纷以各种不同方式表现对命运的抗争。有的是纵情享乐,以增加生活的密度来弥补人生之短促。有的服食药散,以图延年益寿。有的追求栖逸,从精神上超脱生死。然而这些都需要金钱物质作为基础,因而是富人贵族专利特权,与广大平民庶族无涉。
而这首诗中所写的三位在田间耕作的老寿星,无疑是靠双手养活自己的劳动人民。他们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实际上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纵欲、服药、隐逸等贵族门阀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健康长寿不靠神道仙方,更不能纵情肆志自我麻醉,只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劳节制,百岁高寿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这无疑反映出当时平民百姓朴实而光明的人生态度。这对于弥漫于魏晋时代的颓废士风,有一定的针砭意义。
这是一首寓言体的通俗诗,全篇启示人们节欲顺气,勤劳长寿的养生之道。可谓要言不繁。且形式活泼,用问答体;语言通俗,平白如话,与其平民化的人生主题正成表里,相得益彰。另外,从文学形式的传承看,这首《百一诗》,实开唐代王梵志、寒山等世训格言诗的先河,说明为广大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劝世警俗的通俗诗也是渊远流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