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作者: 张新科 【本书体例】
【原文】:
萋兮斐兮(1),成是贝锦(2)。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3),成是南箕(4)。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5),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6),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7)。
骄人好好(8),劳人草草(9)。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10)。有北不受,投畀有昊(11)。杨园之道,猗于亩丘(12)。寺人孟子(13),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鉴赏】:
这是一首因遭谗致罪而发泄怨愤之情的诗篇,作者是西周王朝的寺人孟子。《毛诗序》说:“寺人伤于谗,故作是诗也。”其说可从。
此诗前四章重在刻画谗人者的形象。一、二两章劈头来两个比喻:正象那一丝半缕可以织成漂亮的贝锦一样,谗人者东拼西凑罗织别人的罪名;正象那南箕星张着大口一样,谗人者整天张着大口陷害好人。方玉润说:“凡谮人者不外文致、簸扬两端,首二章已将小人伎俩从喻意一面写足,以下便不费乎。”(《诗经原始》)作者感情激愤,因此一开笔就入木三分地勾画出谗人者的丑恶嘴脸,并且义正辞严地斥责谗巧小人,你们这样做,实在太过分了。
如果说前两章是从喻意入手,那么,三、四两章就是正面揭露了。谗人者整天交头接耳,制造谣言,陷害好人。作者连用“缉缉翩翩”、“捷捷幡幡”四对迭词,把谗人者的形象勾勒了出来。他们时而窃窃私语,无中生有,罗织罪名;时而花言巧语,造谣中伤,迷惑众人。作者无辜遭谮受刑之时,正是谮人者得意忘形之日。也正是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看清了谮人者的面目,并大声警告他们:赶紧悬崖勒马,停止这种恶劣的行径。否则,人们不会相信你们的,你们也会玩火自焚!语句中显示出一种凛凛正气。
第五章为全篇枢纽。作者把谮人与受谗于人两面双题,总上启下。“骄人好好,劳人草草”,一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黑暗无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作者只好呼叫苍天,希望苍天明察骄人之罪,怜悯无辜之人。这里的“苍天”,实乃是最高统治者的代称。
第六章是全诗的高潮。作者满腔怨恨,犹如火山爆发,喷涌而出:“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由于对谮人者深恶痛绝,因此,“欲其死之之甚”(朱熹《诗集传》),就设想把谗人扔给吃人的豺虎,以解心头之恨;可是豺虎厌恶而不食,又设想把谗人扔到那荒无人烟的北极去;可是北极嫌弃他,也不接受,最后只好扔给老天爷任其发落。作者用顶真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不食”、“不受”,以表明“谗谮之人,物所共恶”(《诗集传》),也表明自己与谮人誓不两立,不共戴天。这一章语言犀利,喷射着愤怒的火焰,如姚际恒所说:“刺谗者诗无如此之快利,畅所欲言”(《诗经通论》),体现出作者的战斗精神和正义之感。
最后一章,用“杨园之道,猗于亩丘”起兴,说明贱者之言或许有补于君子。“凡百君子,敬而听之”,提醒君子们警惕那些专搞阴谋的谮人,并公开以自己的名义与谗人者针锋相对。谮人者只能在暗地里玩弄花招,陷害好人,而作者则光明正大,毫无畏惧。两相对照,更显出作者的耿直、磊落。
此诗是发愤之作。作者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谮人者,一个是作者寺人孟子(抒情主人公)。谮人者是邪恶势力的代表,是作者严厉斥责、无情鞭挞的对象。从谗人者身上,人们可以看出剥削阶级的丑恶本质,作者对谗人者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剥削阶级的控诉。寺人孟子是正义的代表,他耿直、勇敢,疾恶如仇。虽然在肉体上是受害者、残废者,但在精神上却是胜利者、是完人。孔子说:“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礼记·缁衣》),实乃是对寺人孟子战斗精神的肯定。班固在《司马迁传》中把司马迁与之相比,虽然结论有所偏失,但确是看到了两人在遭遇、精神方面的相同之处。“未有腐迁,先有巷伯,古今人可同声一哭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