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原文】:
唐虞世兮麟风游,今非其时来何求(1)?麟兮麟兮我心忧。
【鉴赏】:
《获麟歌》,是春秋时代伟大的先哲孔子所作所唱。
《左传·哀公十四年》载:“十四年(前481)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御车者)子珇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掌山泽之官)。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麟即麒麟。《尔雅·释兽》云:“麕身,牛尾,一角。”何法盛《徵祥说》谓:“牡曰麒,牝曰麟。”《孔丛子》说得更为详细:叔孙氏之车子珇商樵于野而获麟焉。众莫之知,以为不祥,弃之五父(地名)之衢。冉有告曰:‘麕身而肉角,岂天之妖乎?’夫子往观焉。泣曰:‘麟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乃歌曰:‘……’。”
“西狩获麟”,曾被看做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且“秉性仁厚”。据说,它的出现象征着祥瑞。清姚际恒说:“盖麟为神兽,世不常出。”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凡祥瑞之事物总是在天下治平,海清河晏的时候才会出现,以示人寿年丰,喜贺嘉庆。这叫做“祥瑞有时”。反之,隐而不出。若不是这样,却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反而出现,则被看作妖异之兆,谓之“祥瑞不时”或“祥瑞失时”。春秋战国之交,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王道衰微,诸侯力政,崇尚暴力。孔子曾对此痛心疾首。面对这动荡不安、纷纷扰扰的社会现实,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志向非常之大,希望用“克已复礼”的手段来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此他周游列国,劝说诸侯,但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碰壁,到陈、蔡等小国也没有希望。于是晚年回到鲁国,从事文献典籍的整理,继续他设教授徒的事业。综其一生之志,在于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拯世济民于水火,以求天下治平,可是到头来,一切皆是枉费心力,徒劳一场。对于当时天下政治的发展变化及各种军国大事的是非褒贬,孔子通过修订《春秋》来进行评论,而且初衷不改,矢志不渝。但后来发生了“西狩获麟”的事,却终于使他“《春秋》绝笔”了。《左传·哀公十四年》杜预注说:“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主,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歌辞只有三句。第一句:唐虞世兮麟凤游,是说在唐尧虞舜这样的明君盛世,麒麟凤凰出而遨游,这是祥瑞有时,麟凤呈祥,理之当然。第二句:今非其时来何求?意思承上反转而下。当今天下大乱,君昏臣暗,人民饱受饥寒之苦,但麒麟反而出现,实在是祥瑞不时,该隐不隐,失时而出,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前两句,一正一反,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最后一句承第二句而来:麟兮麟兮我心忧。表示了自己对此怪异之事深切的怅惘和忧虑:看来,治世是没有希望了,“俟河清兮何及”!而我终生推行的大道已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麟啊,你让我内心多么绝望和忧虑啊!
《获麟歌》直叙其事,直抒其情。又以瑞兽自比,明指麒麟,暗比作者,咏物咏人,一锤双敲。既意义显豁,又含蓄有致。虽然形式简朴,但句中运用“兮”字,又大大增强了抒情性。因而在先秦歌谣里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