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作者: 王正志 【本书体例】
【原文】:
交交黄鸟(1),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2)。维此奄息,百夫之特(3)。临其穴(4),惴惴其傈。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5)。临其穴,惴惴其傈。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6)。临其穴,惴惴其傈。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鉴赏】:
这是一首对殉葬者的挽歌,哀挽秦国大夫子车氏的三位子弟被活活殉葬,控诉秦穆公以良臣从死的暴虐行为。《左传·文公六年》记载:秦穆公任好死时,遗命让子车氏的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从死殉葬,三子皆是秦之良才。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史记·秦本纪》记载:穆公卒时,从死者一百七十七人,三良在从死者之中。依据史实,此诗当作于公元前六二二年,作者可能是个贵族。史传作者在评论这次以人殉葬的事件时,都批评秦穆公“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说他不该开此恶例,收夺百姓的善才去从死殉葬,反对这可能危及国家法度及邦本的残暴行为。本诗的基本思想倾向,不出这些评论的范围,但是诗中真实描写了三良从死时恐惧颤傈的景象,和秦人对三良深深的哀悼之情,以及秦人的哀声呼唤,使我们可以认识封建殉葬制度的罪恶行为,激起我们对封建奴隶主阶级的强烈愤怒。
诗分三章,分别哀輓奄息、仲行、鍼虎。第一章哀奄息的从死。诗人以兴歌开始,“交交黄鸟,止于棘。”按传统讲法,这句写往来交飞的黄鸟,止息在棘树上面,显得自由欢乐,今三良从死,不得寿终,因而诗人见黄鸟交飞止息的自由自在,联想到三良殉葬穆公的不幸,寄托对死者哀惜之情。这个讲法曲折而长于情思,我们不妨作如此理解。“谁从穆公,子车奄息”,诗人以诘问表示焦急与耽心,这次殉葬的竟然是良臣奄息,震惊哀痛之情,在确指之后得到了充分表达。“维此奄息,百夫之特”,写奄息殉葬让人震惊哀痛的原因。夫指成年的男子。百夫,一百个男子汉。百夫之特,一百个男子汉也比不上。这句夸写奄息杰出于人众的德能,今天竟然去中道从死,能不让人十分哀痛吗?诗人悲愤的呼喊,扼手顿足之状,写得如闻如见。“临其穴,惴惴而傈,”写三良临视墓穴时恐惧战傈的情况,是如此让人怵目惊心。看到良臣殉葬时惨不忍睹的情景,诗人不由得喊出:“彼苍者天,歼我良人”的哀怨呼叫,表示对穆公弃杀善良的谴责。苍苍在上之天,不会阻止这人间的无端惨剧,人们爱惜良臣,希望他们不死,只好说如果可由他人替死,一人宁可死一百次也在所不惜。“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突出表现了秦人对良臣殉死的哀痛程度。
此诗采用了《诗经》重章叠奏的一般形式,每章各挽一人,区分自然却又重点突出。后两章个别字眼作了变动,字义没有过大的分别,但三章叠吟,相互发明,一唱三哀之中,哀痛层层加深,极富感染力。
这首诗刺秦穆公用良臣殉葬,穆公作为的残暴,悚动春秋而且震惊后世,古人借君子之口,评述穆公有功于秦国,却不能成为春秋时诸侯盟主,就是因为他“死而弃民”,一次杀殉竟一百七十余人。清代方玉润解说《诗经》,在《黄鸟》诗后,也深述感叹:“封建固良法,封建亦虐政”,对封建国君的专制一方,生杀予夺惟心所欲,抨击不已。今天我们阅读此诗,将会有怎样的感慨与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