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清庙之什
清庙之什
清庙之什,包括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10篇。该组杂篇主要是周初武王、成王祭祀文王、周先王以及三川神灵的一些颂歌,另有康王、穆王等歌颂文王的文德、武王的武功、成王善于守成的一些颂歌。
清庙
【原文】
于(1)穆清庙,肃雝(2)显相。济济(3)多士,秉(4)文之德。对越(5)在天,骏(6)奔走在庙。不显不承(7),无射(8)于人斯。
【注释】
(1)于(wū):赞叹词“啊”的意思。
(2)肃雝(yōnɡ):恭敬平和。
(3)济济:众多且整齐。
(4)秉:执持。
(5)对越:报答,颂扬。
(6)骏:敏捷、迅速。
(7)不(pī):通“丕”,大。显:显耀。承(zhēnɡ):通“烝”,美。
(8)射(yì):厌弃。斯:语助词。
【译文】
庄严而清静的宗庙啊,祭祀的公卿高贵显赫。济济一堂的官吏,都执持着文王的德操;为了颂扬文王的在天之灵,他们迅速地为祭祀奔跑忙碌。文王的德行真是显耀美好,他永远不会被人们所遗忘!
【解析】
《清庙》是《周颂》的第一篇,此篇为西周时统治者在宗庙里祭祀文王的乐歌。正如胡一桂《传说汇纂》所言:“此诗只第一句说文王之庙,余皆就祀文王者身上说。”诗篇的作者,专门采用侧面描述和侧面衬托的手法,集中描述助祭者和与祭者。通过他们,使文王之德得到了更生动、更具体的表现。这种表现方法,比正面的述说,更显得精明一些。一般来说,《颂》里的语言一般比较臃肿或枯燥,缺乏个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这一篇,作者具体写了助祭者和与祭者,虽然语言少但内容却很丰富,而且更显得真实。
维天之命
【原文】
维天之命,于穆(1)不已。于乎不显(2),文王之德之纯(3)。假以溢我(4),我其收之。骏惠(5)我文王,曾孙笃之。
【注释】
(1)穆:美好的样子。
(2)不显:通“丕显”,非常光明显赫。
(3)纯:昭着。
(4)假:通“嘉”,美好。溢:通“谧”,安宁。
(5)骏惠:郑笺训为“大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惠,顺也;骏当为驯之假借,驯亦顺也。骏惠二字平列,皆为顺。”。
【译文】
啊,是那天命所归,非常美好从不停止。啊,多么庄严、光辉、显赫,文王的品德昭着。美好的东西使我安宁,我自当牢记我所接受的恩惠。顺着文王的路线方针,世代忠实奉行文王之政。
【解析】
此为周代统治者祭祀文王的乐歌。前四句主要赞美文王德配天命;后一部分四句说文王德业泽被后代,后代当遵其遗教,发扬光大。此篇无韵,篇幅不长,充满了恭敬之意、颂扬之辞。此诗的内容是颂扬文王德配上天,对其美德进行歌颂,正是周公摄政制礼,确定祭祀文王的规格仪轨之后,创作祭舞祭歌的必然主题。因为其言词古直,情意朴素,尚无矫揉造作之弊,今人读来并不致于像读后世千篇一律的祭祀歌辞那样产生反感。
维清
【原文】
维清缉熙(1),文王之典。肇禋(2),迄(3)用有成,维周之祯(4)。
【注释】
(1)缉熙:光明的样子。
(2)肇:开始。禋(yīn):一种祭天的礼仪。
(3)迄:至。
(4)祯:吉祥。
【译文】
多么清明啊又多么荣光,因为有文王创制的典章制度。文王始行祭天之礼,至今沿用,因而才能有此成功,这是周民族的吉祥。
【解析】
这是周代统治者祭祀文王的乐歌。诗的第一句赞叹当时的国家光明,没有违法乱纪的事情,第二句说出了这一局面的形成,是因为文王征伐有法。这首古诗,因为它的内容、感情都距离当代读者的生活太过遥远,在接受过程中不太容易产生审美快感,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使读者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此诗的乐舞能够复原,那么来欣赏这一武舞,观看舞蹈家打扮成周文王之师表演攻战的情形,感受其中的武烈精神,应是一种极大的艺术享受。
烈文
【原文】
烈文辟公(1),锡兹祉福。惠(2)我无疆,子孙保(3)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4)功,继序(5)其皇之。无竞(6)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7)维德,百辟(8)其刑之。于乎,前王不忘!
【注释】
(1)烈:功业。文:文德。辟公:诸侯。
(2)惠:赐福。
(3)保:保有。
(4)戎:大。
(5)继序:继承。
(6)无竞:无争。
(7)不显:不,通“丕”,大。非常光明显赫。
(8)百辟:众诸侯。
【译文】
有武功文德的诸侯前来助祭,这是先王恩赐的福祉。但愿所赐之福能够绵延不断,子孙后代永远保有它。不要损害你们的邦国,要尊崇王室。思念祖先创建的功业,并继承广大它。你们若能礼让无争,成为贤人,则四方诸侯都会归顺你。先王道德光明显赫,诸侯效法蔚然成风。永远牢记前王的恩德。
【解析】
周成王即位祭祀于宗庙,诸侯前来助祭,成王以此诗敕诫诸侯。此诗从周成王的角度出发,首先指出各位诸侯能来助祭是先王的赐福;然后告诫他们要尊崇王室,继承和发扬祖宗的功业,将先王的恩德牢记,做诸侯的典范。
天作
【原文】
天作(1)高山,大王荒之。彼作(2)矣,文王康(3)之。彼徂(4)矣,岐有夷之行(5)。子孙保(6)之。
【注释】
(1)作:生。
(2)作:开发。
(3)康:安居。
(4)徂:山势险峻。
(5)夷:平坦易通。行(hánɡ):道路。
(6)保:保有。
【译文】
高耸的岐山自然天成,大王用心治理。岐山变成了良田沃野,文王继承之后更加欣欣向荣。昔日山势险峻的岐山,因为周的强大,人口的增多,也有了更加畅通平坦的道路,子孙后代永远保有先王的遗烈。
【解析】
对于周人来说,岐山是一个圣地。本文就是周代统治者祭祀岐山的诗篇。诗歌叙述了太王开发岐山而文王安居。国家强大,道路更加平坦。“岐有夷之行”,不仅是现实我们走的道路,也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昊天有成命
【原文】
昊天(1)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2),夙夜基命宥密(3)。于缉熙(4)!单(5)厥心,肆其靖之(6)。
【注释】
(1)昊天:上天。
(2)康:安宁,安乐。
(3)夙夜:起早贪黑。基:谋划。命:政令。密:通“勉”,勤勉。
(4)缉熙:光明。
(5)单:通“殚”,竭尽。
(6)肆:巩固。靖:安定。
【译文】
苍天有成命,文、武二王接受上天的命令。成王不敢图安乐,而是起早贪黑勤勉于谋划政令。啊,多么光明,竭尽衷心,使国家安定平和。
【解析】
本篇只有七句,是《诗经》中最短的篇章之一,但诗题却是《诗经》中最长的。本篇的主旨是祭祀成王的。诗歌赞美周成王能继承文王、武王的遗烈,日夜辛勤谋划政令,竭尽所能,使国家安定。同时也在宣扬天命神权,歌颂祖先的丰功伟业。
我将
【原文】
我将(1)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2)之。仪式刑(3)文王之典,日靖(4)四方。伊嘏(5)文王,既右飨(6)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注释】
(1)将:进献祭品。
(2)右:通“佑”,保佑。
(3)刑:效法。
(4)靖:平定。
(5)嘏(jiǎ):伟大。
(6)飨(xiǎnɡ):享用祭品。
【译文】
我把祭品献上,有牛又有羊,上苍保佑我们吧!各种法度我都效仿文王,每天都考虑如何安定四方诸侯。伟大的文王佑助后王而接受其祭祀。我将早晚勤勉于政事,并敬畏上天之威,以保持国家长久稳定。
【解析】
这是周代统治者祭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天的乐歌。此诗表达出祭祀者要效法文王的典章制度,勤勉于政事,敬畏天威,保持国家持久繁荣稳定。从本诗可以看出,天命和文王之典是一致的,文王的遗志也就是天命之威。这就是该诗把祭祀文王和祷告上天合而为一的缘故。全诗自始至终,都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即周武王出兵之前向父亲的神灵和上天陈述出兵的目的,并祈求保佑。其语言质朴,充满敬畏之情。
时迈
【原文】
时迈(1)其邦,昊天其(2)子之,实右序有周(3)。薄言震之,莫不震叠(4)。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5)。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6)干戈,载橐(7)弓矢。我求懿德(8),肆(9)于时夏,允王保之。
【注释】
(1)迈:行,诗中指巡狩。
(2)其:将。
(3)有:名词词头,无意义。
(4)叠,通“慑”,恐惧、畏服。
(5)允:确实。
(6)戢(jí):收藏。
(7)櫜(ɡāo):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
(8)懿:美。懿德,指文治教化。
(9)肆:广布。
【译文】
巡狩四方,朝会诸侯,上天都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儿子,他确实能保佑、顺应周朝。如若武王向他们施威,他们没有不震惊慑服。武王能安抚天地山川之神,到达黄河和高山,武王确实应该做我们的君王。
光明显着的周王朝。他接替文王登上王位,并确定在位诸侯的次序来封赏。他收起了兵器,并把弓箭装入皮囊。我们需要有美德的人,武王就广布于天下四方访求美德之人。武王确实能永葆江山社稷啊!
【解析】
《毛诗序》说:“《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何谓巡守?郑玄笺说:“武王既定天下,时出行其邦国,谓巡守也。”何谓柴望?即柴祭、望祭。柴祭即燔柴以祭天地,望祭即遥望而祭山川。周武王打败商朝得天下之后曾巡狩四方,召见各地诸侯,并祭祀天地山川。并作此歌以颂之。诗歌前八句称赞武王敬事诸神,威慑四方,各地诸侯都很服从。后八句赞美武王能册封诸侯,止息战乱,访求贤人,确实能保江山社稷。
执竞
【原文】
执竞(1)武王,无竞维烈(2)。不显成康,上帝是皇(3)。自(4)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5)其明。钟鼓喤喤(6),磬莞将将,降福穰穰(7)。降福简简(8),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9)。
【注释】
(1)执:服。竞:强。
(2)维:为。烈:功业。
(3)皇:嘉许。
(4)自:由于。
(5)斤斤:昭明的样子。
(6)喤(huánɡ)喤:声音洪亮和谐。
(7)穰(ránɡ)穰:众多。
(8)简简:形容盛大的样子。
(9)反:回归,报答。
【译文】
武王制服强暴,功业无人可比。成就安定的局面,上天对武王的功劳表示赞许。由于成就了安稳的局面,因而全部拥有了四方诸侯国,武王的功业美好清明。敲钟打鼓声洪亮,击磬吹管乐悠扬。天降多福帝所赐,帝赐大福从天降。仪态慎重又大方,受祭祀的武王神灵又醉又饱,乐于接受祭祀。
【解析】
本诗为《周颂·清庙之什》第九篇。是一首祭祀周武王的乐歌。诗歌头七句赞美武王制服强暴,统一四方,功德显着。后七句描写祭祀的场面隆重、礼仪美好,武王的神灵乐于受飨,并将福禄回报给子孙后代。
思文
【原文】
思文(1)后稷,克配彼天。立(2)我烝民,莫菲尔极(3)。贻我来牟,帝命率(4)育,无此疆尔界。陈(5)常于时夏。
【注释】
(1)文:文德。
(2)立:通“粒”养育。
(3)极:准则。
(4)率:用。
(5)陈:遍布。
【译文】
追思先祖后稷的文德,丝毫无愧于配享上天。养育了我们全部百姓,无人不以你为准则。留给我们优良麦种,天命用它来养育天下众生。农耕彼此不分疆界,全国布施农耕技巧。
【解析】
周颂中祭祀祖先的作品,一般篇幅都很短。本诗祭祀后稷,也不过八句。究其原因,就是周朝历代先王的丰功伟绩,已成常识,无须赘述。本诗篇幅的简短,也恰恰反映当时国泰民安,政治清明,这与后来鲁颂中冗长不堪且有媚上之讥的《閟宫》的可悲创作背景适成强烈对照。此诗主要颂扬后稷,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承上天之命,发明农耕技术、天下百姓以之为准则,从而百姓普遍得到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