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春秋时期,魏国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做县令。在两国交界处,分属魏楚的两个村庄比邻而居,两国村民都喜欢种瓜,宋就到任的这年春天,这两个村的村民又在交界处种下了瓜。但是,这年春天天气持续干旱,连续几个月不下雨,两村村民的瓜苗都长得很慢。
不过,魏国的村民比较勤劳,大伙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挑水浇苗。这样一来,魏国的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了,比楚国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比较懒,没有去挑水,但看到魏国人的瓜苗长得比自己的好,心里有些不舒服,于是在夜里悄悄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魏国人发现这种情况后,便感到非常气愤,商量着要到楚国人的瓜地里去踩他们的苗。
因为这事有可能引起两国冲突,便有人悄悄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县令宋就,于是宋就来到这些村子里,说自己已经知道这件事,认为这是楚国人做得不对,但是他劝村民们消消气,不要去踩楚国人的瓜秧。村民们正在气头上,听县令劝他们忍气吞声,便忍不住说道:
“难道就这样任由他们欺负我们,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
宋就摇摇头说道:“不是你们怕他们,而是如果你们这样去踩了他们的瓜秧,固然解了一时心头之恨,但是,他们肯定也不会善罢甘休。这样,你来我往,最后结果便是,你们和他们谁也收不到一个瓜。”
村民们一听是这么个道理,就皱着眉头问县令:“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不慌不忙地说:“你们每天夜里去绐他们浇地,至于结果,到时就知道了。”
淳朴的村民们果然按照县令的建议去给楚国人浇瓜。楚国的村民发现自己去践踏人家的瓜,人家不仅不记恨,还给自己浇瓜,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后来也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便将此事上报了楚王。楚王原本对弱小的魏国虎视眈眈,知道此事后,深受感动,于是主动与魏国修好,并给魏国送去许多礼物,并称赞魏国竟然有如此好的官员。
魏王得知此事,重重地赏赐了宋就和这个村庄的百姓。
故事至此,可能大家已经知道这四个字是什么了。
以德报怨。
再看另一则故事:
西汉专权皇后吕后死后,刘氏皇族集团与功臣遗老集团经过与吕氏集团的一番斗争后,取得胜利,汉文帝刘恒登基,恢复了刘家江山。但经过朝廷各势力之间的权力斗争,中央朝廷的力量大大地分化了,而刘恒先天政治力量不足,性格也比较仁慈软弱,于是一些地方上有影响的势力便有些不把他放在眼里,伺机而动。尤其是湖南、江西、两广、福建、云南、贵州等边缘地区的诸侯王们因为山高皇帝远,有恃无恐,中央政府也对他们没什么办法。
其中的南越王赵佗,干脆直接称帝,与汉朝分庭抗礼,并且兴兵到湖南长沙的边境,准备向北进攻。
赵佗原本是河北人,是秦末农民起义的英雄好汉之一。秦朝被推翻以后,北方争雄的势力比较多,相对弱小的他便到南方在广东当了土霸王,并自称南越王。那时五岭以南地区,尚未开发,为边远的蛮荒烟瘴之地,汉高祖刘帮建立汉朝后,亦奈何他不得,为暂时稳定天下,便干脆承认了其南越王的地位。后来吕后乱政,他听说故乡的兄弟被诛,祖坟被挖,对汉朝十分怨恨。吕后一死,赵佗看中央无人主政,自认为有资格即皇帝位,窥伺汉室。
对于赵佗这种咄咄逼人的架势,汉文帝认识到自己初登大宝,政治地位并不巩固,担心一旦发生内战,其他的地方势力也会蠢蠢欲动,那样汉王朝便危险了。
为了稳住赵佗,汉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柔和的手段。
首先,他派人给赵佗修了祖坟,然后亲自修书给赵佗,派使者前去慰问。在信中,汉文帝称赵佗为和自己父亲同辈的长辈, 并自我谦虚了一番,然后表示愿意恢复承认他的南越王地位,允许他自由治理自己的辖区,并赐予他许多礼物。并且,对于赵佗所说的他之所以进犯湖南的原因是对那里的两位军事将领不满的情况,汉文帝也将其中的一位调动了一下。
最终,赵佗有感于汉文帝的诚意,自动取消了帝位,并罢兵回南方去了。
当然,除了抚慰的一面,汉文帝还做了一些相应的军事部署,但总体看来,汉文帝是通过这种以德报怨的方式平息了这场干戈,使国家避免了一场危险的动乱。
以德报怨,真正领悟了这四个字的人,想不优秀都难。老子在《道德经》中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便得到了善,进而促使人人向善。这两则故事便充分说明了你如果能够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往往能够感化对方,收到比强硬的对抗更好的效果。
“不善者吾亦善之”即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也是一种深沉的智慧。他提醒我们更好地去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当然,这并不容易做到,但你一旦做到了,受感动的可能不止是对方,还包括你自己。只要你心怀阳光,阴霾的外在环境将伤害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