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华不注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东北十五里。据《春秋地理考实》:“不,音跗(fū)……谓花蒂也。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著于水也。”又《历乘》卷十五《景物考》云:“城东北十里许,虎牙桀立,芙蓉秀出,高峙小青河之上,名曰华不注。登临者不假轮蹄,由明湖出一帆,直达其下。”可见,大明湖与小青河连接相通,而华不注山正耸立在这万顷碧波之上。张养浩是济南历城人,这首诗就是他至治元年(1321)辞官归隐家乡之后所作,描绘了华不注山从明湖中挺秀而出、孤峰凌烟的雄姿,以及诗人游兴酣畅、乐而忘返的心情。
开篇以如椽大笔、气吞六合之势,情浓墨酣地勾勒出华不注山不同凡响的雄姿:一座孤峭秀美的山峰,在万顷碧波、苍烟浩渺的水面上,巍然拔地而起,仿佛从天而降,插在这宽阔的水面上一般;又像一把锋利的倚天长剑,直剚(zì刺入)九天云霄之上。这苍烟孤峰的壮观,使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的洞庭湖中的君山,谁说君山能冠绝古今,独美于前?华不注山的英姿完全可以和君山媲美,不许它独占鳌头!拿君山来对比陪衬,进一步突出华不注的形胜之美,且虚实交错,使诗意更加空灵高远。于是诗人意兴飞扬,庆幸自己五十二岁辞官归家,虽然鬓发斑白,总算实现了自己“乞得自由身,且作太平民,酒吸华峰月,诗吟泺水春”(《雁儿落兼得胜令》)的夙愿。既然如此,怎能不连日挥金,优游诗酒,与亲朋尽情游赏共乐呢?作者曾在散曲《越调·寨儿令·辞参议还家》中记述了他“连饮乡会十余日”“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大明湖摇画舫,华不注倒壶觞”的盛况,正可移作“日挥金”的注脚。《汉书·疏广传》载:疏广告老还乡,用朝廷赐他的很多黄金,每天大宴亲朋故旧,挥金如土,纵情娱乐,后世传为美谈。诗人暗用此典故,以状自己辞官轻松、宴酣行乐的豪兴。以上是前四句,写泛舟湖上所见华不注孤峰凌烟之景的观感。
第三联才写登山的豪情逸兴。诗人与宾朋泛舟山下,开始舍舟、上岸、登山。他兴致勃勃,攀援直上,要一鼓作气直登山顶最高处(危顶),以便领略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奇观。此时,亭台楼榭上的轻歌曼舞、酒馔佳肴,都无法挽留、阻止他那旺盛的攀登豪兴。也许是同游的朋友劝他不要劳累登山,权且在这山下水边亭榭上,歌舞侑酒,轻松流连吧,但诗人岂能满足于席间雅兴,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嘛,所以才有“休教”之语。
尾联写星月满湖中泛舟而归。诗人因为游兴方酣,完全被这优美动人的湖光山色所陶醉,所以流连忘返之中,不觉夕阳西坠,皓月东升,满天星斗倒映湖中。虽然“归路晚”了,但能欣赏这“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的湖光夜景,也别有诗情画意。所以诗人悠然自得,对景吟诗,鼓棹而歌,那歌声在万顷烟波上空回荡,那船桨划破了湖中的波光月影,皱起层层片片的涟漪,仿佛无数银光闪闪的鱼鳞在闪动,又像无数金蛇在曼舞。李后主曾有“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的逸兴,但那只是宫廷中的陆路,比起这“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的大明湖夜景,大概还得略逊一筹罢。
这首律诗写得意兴飞扬,淋漓酣畅,豪放潇洒。由湖上观山写山的孤峭雄姿,而以虚写君山陪衬;攀援穷顶,状其登山豪兴,而以“挥金”“歌舞”衬垫,吟棹夜归,明其余兴犹酣,如余音绕梁不绝。其间浓情奇景水乳交融,虚实映衬,相得益彰。前两联皆上句写景,下句抒情,打破了律诗同一联或皆写景、或皆抒情的常格,更有豪放不羁的天然妙趣。前人评其诗“渊奥昭朗,豪宕妥帖”“辞必已出”“凛有生气”(李术鲁翀《归田类稿序》)。今读此诗,信不诬也。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