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注释】:这首《喜迁莺》慷慨雄豪,是作者人品与词品的绝妙象喻。
《宋史》本传说蔡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在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
上片从平淡处入手,以边塞秋景自然引起。此处的景物都是虚写 ,旨在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衰蓬。继之而下的“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在眼前。
“陇上铁衣寒早”一句,以“陇上”和“寒早”与前面的秋景相应和,同时自然地以“铁衣”二字引出戌边上卒。因此,这之后便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 。“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而当时仁宗皇帝对戍边士卒也能体恤。据《宋史·仁宗本纪》载,庆历二年冬 ,诏恤将校阵亡,其妻女无依者养之宫中;四年六月,诏诸军因战伤废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给米人三斗;五年三月,诏边兵第赐缗钱。朝廷如此,将士们自然会舍生忘死加以报效,因此他们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于是,作者吟出“塞垣乐,尽橐鞬锦领 ,山西年少”这样有激情、有气势的词句。
橐鞬是装甲胄、弓箭的袋子,锦领指战袍。这里是说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因何特指山西?这是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 ,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上片由写景到写人,情绪则由低抑到高昂。下片“谈笔”二字须与“刁斗静”相连理解,才能得其真意,这不是一般生活中的谈笑,而是说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当然,就宋与西夏之间的当时局势说,还只是做到了紧守边关,保得边境无事。“刁斗静”是说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也是这个意思。唐代边塞烽火台每夜放烟一炬,称为“平安火 ”。这几句一方面写出了当时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对前面表现出来的昂扬士气做了一个不露痕迹的补充收结。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这几句是说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 ,不用武力去镇压 ,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这三句又为后面的两句作好铺垫 。“岁华向晚愁思 ,谁念玉关人老”二句,一反前情 ,忽作悲愁之语。其实,这正是词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的结果 。由于作者后半生多在穷荒边塞 ,且多属太平时期,因此,他自然会生出岁晚难归、年华空逝的叹息。
全词以“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作结,对前面表露出的两种不同情绪都起到了回应的作用。一方面,因为边境平静,使得少年壮士有此“金樽频倒”的豪情。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因归去无望,暂且把酒自宽的情绪。
这首边塞词气势昂扬,因有作者经历为本,其豪情则更为真切感人。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