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1]人也。先世从宋南渡。祖母尹,以节[2]闻。光启幼矫挚[3],饶英分[4]。尝雪中蹑城雉[5],疾驰,纵远跳。读书龙华寺[6],飞陡[7]塔顶,呋顶盘[8]中,与鹳争处,俯而嘻。
其为文层折[9]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祝笔[10]。故读之者不辞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識,而实可试诸行[11]。往往顾盼[12]物表,神运千仞之上[13]。
以北雍拔顺天首解[14]。甲辰[15]。成进士。选庶常[16]。
好论后事,以为先能守而后占。约以二首[17]:曰求精,曰责实。会万历[18]末年,庙谟[19]府于体例,臣劳颓于优尊[20],此四字可呼沉寐[21]。后数十年,长计[22]无过此,光启甫释褐[23],一口裕之也[24]。
授简计[25]。分礼闱[26],与同官魏南乐不协[27],移病[28]归,田于津门[29],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30]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31]以闻,本此。
历左春坊坊左赞善[32]。奉敕封庆藩[33],尽却餽遗[34]。
时方东顾[35],四偺进兵[36]。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37]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38]当之,不复返矣!”及全覆[39],叹曰:“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改训兵通州[40],以詹事府兼河南道御史[41]。甫就事,又以安家、更番[42]二议不协,事不就。会神庙崩[43],予千回籍[44]。
天启改元[45],辽警[46]。起光启知兵[47]。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48], 有曰:“人皆天之劳子[49]。其所厚予[50]者,劳之更甚。愿深体此意,于烦恼中得大安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且曰:“足下欲空沈阳之城[51]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52]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53],致丧锐气,寒[54]城守。”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55]在守,与光启颇合。只以庙无成画[56],议论绉沓,群以党事相左[57],挠廷弼者众。未几,沈、辽[58]相继失守。光启曰:“吾言之,而又不意其或验也。”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59]。时复以经、抚委任不专[60],战、守无据。而光启练兵、除器之说,徒令舌敝,无补大坏[61]。台抨[62],疾归[63]。
癸亥[64]即家拜礼部右侍郞,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神庙实录》[65]时魏珰[66]用画。南乐广微以通谱[67]势张,意引光启为重,固不应[68]。益忤,嗾台臣论劾[69],闲住。
崇祯初[70]起原官,补经筵讲官。疏请讲筵井参论哈军国重大事宜,及古今沿革利弊[71]。以劳加太子宾客[72],充《熹宗实录》副总裁[73]。
时揷偤虎墩兔儿子宣、大[74],上《忕时》一疏,有曰:“用寡、节费,臣言之屡矣。请但与臣精兵五千,唯臣所須[75]毋或牵沮[76]。试要害不验,臣执其咎[77]。验则以次递增,然亦不得踰三万。一当十,可三十万也。”不果用,改本部左[78]。
十一月,遵代不守[79],都城惊甚。光启应召平台[80],曰:“臣故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急请晋升垛[81]守,毖火器,走勅招徕[82]。
督师袁崇焕自辽左[83]人援,倖战[84]辄败。
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升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协理詹事府事。
辛未[85]八月,大凌河[86]兵覆。光启疏万全之策,有云:“用战以为守,先步而缓骑,宜聚不宜散,宜精不宜多。”陈车营之制甚悉。条秦中有曰:“速召孙元化于登州[87]。”此议行,后可无吴桥之变[88]。不果。
时廷臣酷水火[89],光启中立,不逢[90]党,故此置若忘之。独天子知其学主自尽[91],将[92]之以诚,不任气,特手勅以原官兼东阁[93]大学士,参预机务。
时督师孙承行边[94]老谢事[95],上意光启继之。光启亦自意可尽展其所为,卒不果。进太子太保[96]。兼文渊阁[97]没事书如故。代享太庙[98],释奠先师[99]。
八月,病,乞休,不许,慰问特至。病剧,犹请以山东参政李天经终历右[100],诫[101]家人“速上《农政全书》,以毕吾志。”卒,年七十有二[102]赠少保[103],谥文定;以《农政》一书,有裨邦本[104],加赠太保,并两廕[105]。
光启宽仁果毅,淡[106]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107]。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108]遗教。”因权之[109]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110]等,咸所究治。
先是,二年[111]五月日蚀,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112]。光启受命监修历事[113],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114]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115]。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116]不误为准。
所为农书,计十二目[117],而终以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118]。其议盐法也,归重禁私,剖悉明畅。至论火攻,不惟[119]其攻,惟其守。曰:“以大胜小,以多胜寡,以精胜粗,以有捍卫胜无捍卫。”
独于漕议[120],谓:“漕能使国贫,漕能使水费,漕能使河坏。”国贫者,东南五倍而致一西北,坐而靡之[121]。水费者,自淮以北,涓滴为漕用,则滋[122]田者寡。河坏者,会通河横绝禹河故道[123],万世不能为利。治河易决,必以准望[124]为主,使地形[125]水势,了然于中,则经、经[126]而治之之法,可以施矣。且曰:“我可待河[127],而河不能为我难[128]。”则兼采支运[129]之意,以节次[130]之。诸议杂见志中[131]。
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宦邸萧然[132]敝衣数袭[133]外,著述手草[134],尘束[135]而已。启居约啬[136],如寒士,门无杂宾,不设姬媵[137],厅事至不能旋马[138]。训子孙毋空期明日[139]:“期明日,则今日是作梦之日。以梦废今日,而明日不醒,当奈何?”夙从主退[140],作解[141]。且曰:“吾儿可倖,吾孙其不免矣[142]。”其审以天道也夫[143]!
注释:
[1]南直:南直隶的简称。明代称直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自明成祖永乐初建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属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属于南京(今南京市)的地区为南直隶。南直隶辖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上海:今上海市。[2]节:守节。[3]矫挚(治zhì):矫健勇猛。挚,通“鸷”,凶猛。[4]饶:富于。英分:天分。[5]蹑(聂niè):轻步爬登。雉(志zhì):“雉堞”的简称。城上矮墙。[6]龙华寺:在上海市西南郊。[7]陟(秩zhì):登高。[8]趺(肤fǖ):盘膝而坐。顶盘:塔建筑的顶部分有盘,称作“顶盘”。[9]层折:一层一层地转折。[10]进凡思五六指,乃祝笔:深入思考,总要想到五六层意思,才开始动笔。指,借为“旨”。祝,属。[11]这句说:读他的文章,要不辞辛苦,一再深思,虽然仓猝之间还不能体会,可是文中所说的事,实际上是可以试验施行的。[12]顾盼:警觉。[13]仞:古时以周尺八尺为“仞”。千仞:八尺。这句意思说:他能够立在很高的高度来思考事物。[14]北雍:北直隶的国子监(太学)。雍,“辟雍”的省称,太学。顺天:顺天府,今北京市。首解:就是“解元”,乡试第一名的称呼。徐光启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顺天乡试第一。[15]甲辰:万历三十二年(1604)。[16]庶常:“庶吉士”的另称。明代在翰林院高吉士官,选进十之优于文学、书法者担任。[17]约以二言:归结为两句话。[18]万历:明神宗年号(1573—1620),其最后一年,自八月起,改称泰昌元年,为光宗年号。[19]庙谟:国政。[20]臣劳:大臣的职事。颓:败坏。优尊:养尊处优。[21]此四字:指“求精”、“责实”。可呼沉寐:可以唤醒沉睡。[22]长计:上策。[23]甫:刚才。释褐(赫hè):换去布衣穿上官服,指考中进士(旧制新进士到太学行“释褐”礼)。褐,粗布衣服。[24]一口裕之也:(徐光启)一句话就充分地把它说出来了。[25]简讨:翰林院的官名,职位次于编修。“简”原作“检”,因避明思宗朱由检的讳,改为“简”字。徐光启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任翰林院简讨。[26]礼闱:担任考试官。因为考试进士的事务由礼部的管理,故称“礼闱”。徐光启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任考官。[27]魏南乐:就是魏广微。因他是南乐(今河北南乐)人,故称为魏南乐。为人狡猾,没有气节,宦官魏忠贤得势后,他以同乡、同姓依附于魏忠贤,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更加谄附忠贤,陷害好人。崇祯初年,削夺官职。不协:不合。[28]移病:移书称病,即上书请病假。[29]津门:天津。徐光启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八月托病请假,赴天津屯垦。[30]间疆:边地、荒地。[31]《农政全书》共分十二个部分,计六十卷。这里所说的“十二卷”,实际上是“十二门”。[32]春坊:太子官的称呼。有左、右春坊。赞善:太子官属的名称。有左、右赞善。徐光启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任左春坊左赞善职。[33]敕:皇帝的诏令。庆藩:庆王。[34]奉命册立诸王,照例受到赠礼。庆王援例送二百金及币、仪等物给徐光启,光启都退还了。于此可见他的廉洁。[35]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兵攻占抚顺,明朝东疆紧张。[36]明廷派杨镐(号hào)经略辽东。杨领兵十三万,分四路进兵:马林帅北路军,杜松帅西路军,刘綎(厅tīng)帅东南路军。这种布置,战绩很长,兵力分散,在战略上是很失策的。[37]策:预料。[38]杜将军:杜松。[39]杜松的部队出抚顺,沿浑河左岸进苏子河谷,至新宾西吉林崖,中清兵埋伏,全军覆没,杜松战死。刘綎军也相继大败,明军全线溃退。这时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40]训兵:练兵。通州:北通州,今北京市通县。[41]詹事府:管理太子家庶务的衙门。设詹事、少詹事职。徐光启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九月升詹事府少詹事职。河南道:辖河南府(府治在今洛阳)及汝州(今河南临汝)。御史:监察官。[42]更番:军队调访。[43]神庙崩:明神宗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去世。[44]予告:旧时朝廷官员年老归家称“予告”。籍:原籍。[45]天启:明熹宗年号,元年为公元1621年。[46]辽警:(清军入侵)辽东边防告警。[47]这句说:起用徐光启参与军务。知,主管。[48]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杨镐被清军打败后,代镐经略辽东。[49]劳子:劳苦的儿子。[50]予:给。[51]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52]海、盖四州:海州卫(今辽宁海城县)、盖州卫(今辽宁盖平县)、复州卫(今辽宁复县)、金州卫(今辽宁金县)。[53]第:但是。断:决人计。[54]浪营城外:轻率地布防在城外。[55]寒:使单薄。[56]指:宗旨、规划。[57]庙:朝廷。成画:确定的计划。[58]党事:党派的意见。左:违。[59]沈、辽:沈阳、辽阳。[60]广宁:今辽宁北镇县。[61]经、抚:经略、巡抚。当时院落经略为熊廷弼,广宁巡抚为王化贞。按理王化真应受熊廷弼的节制,但因委任不专,王化贞不听熊廷弼的指挥。熊主守,王主攻。[62]大坏:大局的败坏。[63]台:御史台的简称。抨:抨击。[64]疾归:称病辞归。[65]癸亥: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66]《神庙实录》:即《神宗实录》。“实录”是记载一朝帝王史事的官书,在一个帝王的去世后编修。[67]魏珰(当dāng):指魏忠贤。珰,本是帽子上的一种装饰,宦官所戴的帽,饰有金珰,故以“珰”为宦官的别称。[68]南乐广微:指魏广微。通谱:同姓通谱,表示是一家人。参见前注[27]。[69]固不应:徐光启坚持不与魏广微等同流合污,互相勾结。[70]嗾(sǒu)台臣论劾:指使那些御史弹劾(徐光启)。[71]崇祯初:崇祯元年是公元1628年。这时,明思宗登位,歎除弊政,斥魏忠贤,起用忠正大臣。[72]经筵:讲经官和帝王联讲认经史。称为经筵。[73]这句说:上奏章建议,在经筳中除了时论经史外,同时也评论目前军国大事和古今政治沿革利弊。[74]太子宾客:官名。职务是对太子进行调整护和规谏。[75]副总裁:副总编辑。[76]插:蒙古部落插汉(也写作“察罕”)的简称。居住在原察哈尔地区。偤:偤长。虎墩兔:插汉部族打来孙的四世孙,很为强悍,有时率领他的部族犯明产疆,有时又与清军火敌。宣、大:宣化、大同。虎墩兔犯宣、大,是崇祯元年(1628)事。[77]唯臣所须:让我来安排用途。须,需用。[78]牵沮:牵制和阻碍。[79]执:担任。咎(救jiù):过失。[80]改本部左:改任礼部左侍郞。前面说,“拜礼部右侍郞”,故这里的“本部”指“礼部”。[81]遵化不守: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清军攻下长城在北京紫禁城内。[82]垛(朵duǒ):土堆的防御工事。[83]毖(避bì):谨慎,这里指妥善准备。[84]走勅:派人持令奔走。招徕:搜集散兵和逃亡的老百姓。[85]袁崇焕:明末名将。以兵部尚书职督师蓟(河北)、辽(辽东)。辽左:辽东。[86]倖战:徼幸作战。[87]辛未:崇祯四年(1631)。[88]大凌河:指大凌河城,在辽宁锦江县东四十里(现在是大凌河店,沈、山铁路经过它),明初所建。明末,清兵屡在此处与明军作战,至崇祯四年攻下后,城墙被清军毁掉。[89]孙元化:江苏嘉定人,天启举人。徐光启的学生,精通西洋火器。崇祯初年,任登、莱巡抚。登州:登州府,位在山东半岛东端,治所当今山东蓬莱县。[90]吴桥之变:崇祯四年(1631)十月,登、莱巡抚孙元化的部下鋀州游击孔有德,率部属千余人循陆路赴宁远卫(今辽宁兴城县)增援,闰十一月,行至吴桥(今河北吴桥县),逢大雪,无所得食,发生兵变。史称“吴桥之变”。[91]酷水火:意思是说:斗争得很严重、残酷,有如水火不相容。[92]逢:逢迎。[93]自尽:自己尽自己的能力。[94]将:将事,即办事的意思。[95]东阁:明朝的大学士都带殿、阁的头衔,其中之一是东阁。[96]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明末名将,通晓边事。天启初年,累官兵部尚书,自请以原官督理辽东防务。行边:督理边防事务。[97]老谢事:年老请求退休。[98]太保:位望高重的官职,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99]文渊阁:明朝皇家藏书阁名。[100]享:祭祀。太庙:帝王的祖庙。释奠:设置酒食来祭祀。先师:孔子。代表朝廷祭祀太庙与先师,是德高望重的表征。[101]李天经:精通算法、天文。初为山东参政,后任光禄寺卿。与徐光启、李之藻及西洋人龙华民、汤若望等同修《崇祯历书》。完成修订历法的事务,[102]诚:叮嘱。[103]年七十有二:“二”原作“三”,今依各种传记资料和《后乐堂徐氏家谱》订正。[104]少保:也是位望高理的官职,为三少(少师、少傅、少保)之一。[105]裨:益。邦本:国家的根本。[106]两廕(印yìn):两代借廕庇而叙官。廕,同“荫”。旧时的制度凡是子孙因先世的勋劳而鍂叙官职的,称为廕。[107]澹:同“淡”。[108]无间:没有间隔。这各大说;不管睡眠和吃饭时候,都不忘记研讨富国强兵的学问。[109]先子:称去世的父亲。徐光启的父亲名思诚,字怀西。勇退:勇于退让。就是“不争先”的意义。[110]权之:权衡于。[111]火攻:用火器(指火炮)作战。漕河:水运叫做“漕”。明朝北都的官粮、军粮,都依赖大运河从东南运来,故称大运河为“漕河”。[112]二年:“二”原误作“元”,据徐光启《治历疏稿》及《明史·庄烈帝本纪》、《明史·历志》校改。[113]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崇祯二年五月朔(1629年6月21日),日蚀。钦天监依《大统历》推算蚀三分二十四秒,依《回回历》推算蚀五分五十二秒,都不合。徐光启依西洋历法预推:顺天府(今北京市)蚀二分多一点,应天府(今南京市)蚀八分多一点,琼州(今海南岛海口市)全蚀,大宁(今内蒙古平泉县北)以北不蚀。证验下来,完全符合。[114]光启受命监修历事: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钦天监依旧法推算不合后,礼部奏请修改历法,推徐光启、李之藻和西洋人龙华民等任其事。崇祯帝即予批准。徐光启就开设历局,翻译历书,并进行观测。[115]龙华民:Nicolaus Longobardi,意大利西济利亚人,生于1559年,卒于1654年。1579年来华。译有《地震解》等书。汤若望:Adam Schallvon Bell,日尔曼人。生于1591年,卒于1666年。1622年来华。译有《浑天仪说》、《交食历指》等天文、历法书甚多。[116]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历局所上《历书》,前后五次,总数一百三十七卷。这里写“三十一卷”,是不完全的统计。[117]交食:日、月蚀。太阳和月亮同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某一范围之内,便会发生日、月蚀,故称日、月蚀为交食。[118]计十二目:《农政全书》分十二个部分,就是: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讲木棉和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119]立虚、实二法招徕之:招徕民众垦荒,徐光启建议虚、实二法:虚法是给以爵、禄,爵是虚名,禄是垦者自己耕种的果实,也是虚的;实法则为在科举考试制度中,另立屯额乡试,给以特殊的科名机会,借此来鼓励人口繁密的地方移民屯垦。[120]惟:谋,考虑。[121]漕议:徐光启著《漕河议》(文见《明经世文编》卷四百九十一)],讨论漕河的利害,并建议治黄河的对策。因为漕河的一段夺去了黄河故道。[122]靡:靡费。这句说:国家贫困的原因,就是由于漕运运费太大,西北一地坐在那里靡费了东南大量的财富。[123]滋:灌溉。[124]会通河:即今山东省东平县安山镇到临清市之间的运河。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筑,全长二百五十余里,上连御河(今卫河),下接泗水;引汶水通航。禹河故道:相传夏禹所治河(指黄河)的下游老路,当在山东东平境。“禹河故道”四字原残缺,据《漕河议》补。[125]准望:古代的地理学和测量学名词,就是“方位”。[126]地形:“形”字原残缺,所《漕河议》补。[127]经、权:永久办法和临时措施。《漕河议》说:“定形为经,时变为权。”[128]我可待河:“我”、“河”两字原残缺,据《漕河议》补。[129]而河不能为我难:徐光启的治河主张是:不可以急于求功。但不急则影响到漕运,将使北都发生粮食恐慌。所以要采用“支运”的办法,来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后,那末就形成“我可待河,而河不能为我难”了。[130]支运:漕河分段驳接运输,叫做“支运”;与一船直运叫做“长运”的相对而言。[131]节次:调度。[132]志:《罪惟录》的一部分是“志”,有《天文志》、《历志》、《屯田志》、《漕志》、《兵志》等。这句说:徐光启的各种奏议,杂见于各“志”中。[133]宦邸:官邸。萧然:寂寞得很。[134]敝衣:破旧的衣服。袭:套。[135]手草居:即起居。约啬(涩sè):简朴。[136]姬媵(应yìng):侍妾。[137]厅事:厅堂。旋马:转过马来。这是形容厅堂的狭小。[138]毋(吴wú)空期明日:不要放松今天,而空推托到明天。[139]夙:向来。主退:主张退让。就是前面所说的“此先予‘勇退’遗教”。[140]作解:作有解说。这篇文章现在不存。[141]这句是徐光启的预言。意思说:到了他的孙子一辈,便免不了要做亡国奴了。[142]审:果真。这句是作者查继佐的感慨。意思说:(徐光启不幸而言中,后来明朝亡于清了。)难道这果真是天意吗?[143]疏(庶shù):我国古书的一种体裁。它的意义是疏通或说明。《甘藷疏》就是“甘藷浅说”的意思。
查继佐,字伊璜,浙江海宁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卒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崇祯六年(1633)举人。南明鲁王授以职方主事。明亡后,不再出仕。晚年辟敬修堂于杭州的铁冶岭,著书其中,学者称敬修先生。
查继佐在北都倾覆(崇祯甲申,即1644年)以后,就立志编写明朝一代的历史,经历二十九年,至康熙十一年(1672)完成,名为《罪惟录》,全书分纪、志、传三体,共一百零二卷。在撰著期中,于康熙元年(1662)遭庄氏(廷鑨)史狱,牵连被捕,后由广东提督吴六奇营救出狱,仍不舍前志,写成全书。但鉴于史祸,不敢传布。原稿历经秘密保存,幸未散佚,至1936年才由涵芬楼影印行世。清代官修的《明史》,由于撰写时趋避忌讳,史料价值很受影响。《罪惟录》虽是私人所撰国史,但是多存遗文逸事,足以订补《明史》的地方极多。
查继佐所作《徐光启传》,在《罪惟录》卷十一下《经济诸臣列传》中,叙事及概括徐光启的政治与学术成就,远远超过《明史》卷二百五十一的本传。徐光启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在明末东疆危急的时代,曾迭筹练兵抵御外患。可是《明史》因为这些触犯忌讳,只是草草表过。查继佐在撰写《罪惟录》时,系故国之思,故特别着眼于徐光启的战略思想和高尚风格,而能以生动的笔触,栩栩如绘地把它描写出来。
这篇传记中有少数的纪年错误,又《罪惟录》原稿因保存年久,遭虫鼠啮伤,间有缺字。现在考查有关的材料,加以订补,均在注文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