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作品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作品点评
作者简介
目录
作品原文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一说漫兴)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作品注释
1、值,正逢。水如海势,江水如同海水的气势。值奇景,无佳句,故曰聊短述。聊,姑且之意。
2、前二句杜甫自道其创作经验。可见杜甫作诗的苦心。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不管是什么内容,诗总得有好的句子。耽(dān),爱好,沉迷。惊人,打动读者。死不休,死也不罢手。极言求工。
3、老去诗篇浑漫与:说如今年老,已不像过去那样刻苦琢磨。浑,完全,简直。漫与,随意付与。这话不能死看,杜老年作诗也并不轻率,不过由于功夫深了,他自己觉得有点近于随意罢了。
4、春来花鸟莫深愁:此句承上而来。莫,没有。愁,属花鸟说。诗人形容刻划,就是花鸟也要愁怕,是调笑花鸟之辞。韩愈《赠贾岛》诗:“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又姜白石赠杨万里诗:“年年花月无闲处,处处江山怕见君。”(《送朝天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可以互参。
5、新添,初做成的。水槛,水边木栏。故,因为。跟“新”字作对,是借对法。故着(zhuó),又设置了。槎(chá),木筏。
6、焉得,怎么找到。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思,即“飘然思不群”、“思飘云物外”的思。令渠(qú),让他们。“令渠”句,是说让他们来作诗,而自己则只是陪同游览。述作,写作,作诗述怀。语谦而有趣。
作品译文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诗圣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
作品鉴赏
此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 ,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既然是聊为短述,绝不能出语平平。诗人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仇兆鳌评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 。”(《杜诗详注》卷之十)同时他还转引钱笺可相互发明:“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点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至于“ 浑漫与”中的“与”字,旧本曾作“兴”,清末郭曾忻解释说:“所谓漫兴,只是逐景随情,不更起炉作灶,正是真诗。”(《读杜札记》)此处强调任笔所之,自然而然。总之,首颔二联总体着眼,大处落墨,虽为短述,语实惊人,虽未直接描写江上海势,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它浑厚深涵,辽阔无垠,大气磅礴。心中之海,诗人采取了虚写的办法。正如金圣叹所说,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实从江上悟出也。”(《杜诗解》卷二)所谓海势,其实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应摄取,若完全避开江水,则海势亦无所依附,而不成其为江如海势。为此,诗人紧接首颔二联虚写海势以后,随即转入实写江水。故颈联道 :“新添水槛供重钓,故著(着)浮槎替入舟。”此处虽写江水,但只是轻轻带过,如此触及江水、悟及海势的写法,令人玩味不尽。正如王嗣奭所说 :“水势不易描写 ,故止咏水槛浮舟。此避实击虚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叹所说 :“不必于江上无涉,而实非着意江上也。”(《杜诗解》卷二)尾联诗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诗人之语,已经惊人。诗人说:若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岂不快哉!尾联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更为惊人之语也。”(《杜诗解》卷二)对诗与诗题之间的关系金圣叹先生写道:“每叹先生作诗,妙于制题。此题有此诗,则奇而尤奇者也。诗八句中,从不欲一字顾题,乃一口读去,若非此题必不能弁此诗者。题是‘江上值水如海势’七字而止,下又缀以‘聊短述’三字。读诗者,不看他所缀之三字,而谓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势如海也。则八句现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诗解》卷二)从他评析中,可以得知: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成了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虽未写海,而如海势。此诗以虚带实,出奇制胜,意在言外,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点评
《童蒙诗训》:陆士衡《文赋》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论也。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此。似晋宋间人,专致力于此……老杜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
《后村诗话》:前二句自负不浅,卒章乃推尊陶、谢,可见前哲服善不争名之意。
《瀛奎律髓》:以“诗篇”对“花鸟”,此为变体。后来者又善于推广云。
《杜臆》:此诗即“漫兴”也。水势不易描写,故止咏水槛、浮舟,此避实击虚之法。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此诗究不称题。查慎行;此篇借题以寓作诗之法,观起结可见。许印芳曰:诗于江水如海,全未着笔。五、六虽说水,却是常语,不称“如海”之势,故晓岚贬之。起二句立志甚高,然必说破,便嫌浅露。次句尤嫌火气太重,大非雅人吐属。
《杜诗详注》:朱瀚曰:少陵对锦江水而袖手,青莲对黄鹤楼而搁笔,其警悟后学不浅。然玩颔联,亦有渐老渐熟之意,故字用借对法。今按:作诗机神偶有敏钝:忽然机到,则曰“诗应有神助";忽然机钝,则白“老去诗篇浑漫兴。”
《古欢堂集杂著》:少陵《江上值水势如海势》诗……申凫盟《说杜》甚谯让之,谓;“与题无涉,此老无故作矜夸语,抑又陋矣”。……(后官楚泊黄州港口,风光万千)井叔又曰:“子陶、谢手也,何逊谢焉?”余静默久之,因悟少陵典诗,盖目触江上光景,思成佳句,以吟咏其奔涛骇浪之势,而不可得,废然长叹。曰“性癖”,曰“惊人”,言平生所笃嗜在诗也。曰“老去漫兴”,与“晚节渐于诗律细”似不相属,谦辞也。曰“花鸟莫深愁”,言诗人刻毒,遇一花一鸟,摹写无余,能令花鸟愁也。今老无佳句,不必“深愁”矣,花鸟尚然,况值此江势之大,闭口束手,能复有惊人篇章耶?故只可添水槛以垂钓,著浮槎以闲游而已。若述作之手,非陶,谢不可,吾则何敢?悠悠千载,犹思慕陶、谢不置焉。少陵殆抑然自下者,全无矜夸语气。言在题外,神合题中,而江如海势之奇观,隐跃纸上矣。
《唐诗成法》:告在题外,意在题中,妙。
《读杜心解》:吴论云:水如海势,见此奇景,偶无奇句,不能长吟,聊为短述,题意在下三字。愚按:此论得旨。通篇只述诗思之拙,水势只带过。
《杜诗镜铨》:自负甚奇(“为人性僻”句下)。邵云:首二句见此老苦心。今人轻易作诗,何也?前半俱说“聊短述”处,五、六方入题。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