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全文: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全文翻译:
就像慧远公喜爱谢灵运一样,昌禅师也喜欢我,并为我开启禅关。
坐在萧疏的松石上,就像坐在佛教圣地清凉山。
花空色不染,心与水俱闲,全身空净。
一坐禅关就是一小劫,天地无一实在。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字词句解释:
《唐书·百官志》:大理寺,有评事八人,从八品下。
《莲社高贤传》:谢灵运为康乐公主孙,袭封康乐公。至庐山,一见远公,肃然心服,乃即寺筑台,翻《涅盘经》,凿池种白莲。时远公诸贤同修净土之业,因号白莲社。
《历代三宝记》:即立禅关于闲旷地。
《法苑珠林》:代州东南五台山,古称神仙之宅也。山方三百里,巉岩崇峻,有五高台。上不生草,唯松柏茂林,森于谷底,地极严寒多雪,号曰清凉山。经中明文殊将五百仙人往清凉山说法,即斯地也。所以古来求道之士,多游此山,遗窟灵迹,即目极多。胡三省《通鉴注》:五台,在代州五台县,山形五峙,相传以为文殊示现之地。《华严经疏》云: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台山也。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释迦方志》:索诃世界,一大劫中,千佛出世,寻夫劫波之号,不可以时数推之。假以方石芥城,准为一期之候。中含四大中劫,谓成、住、坏、空也。如从十岁增至八万,复从八万至于十岁,经二十反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成劫,以年算之,则经八千万万亿百千八百万岁也,止为一小劫耳。《隋书》: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漓之异,年岁远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后,众生愚钝,无复佛教,而业行转恶,年寿渐短,经数千百载问,乃至朝生夕死。然后有大水、大火、大风之灾,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归淳朴,谓之小劫。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法华经》:大通智胜佛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跌坐,身心不动。偈曰: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
《涅盘经》:观一切法,本性皆空。僧肇《维摩诰经注》:二乘观空,惟在无我,大乘观空,无法不在。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全文拼音版注释:
yuǎn gōng ài kāng lè , wèi wǒ kāi chán guān 。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
xiāo rán sōng shí xià , hé yì qīng liáng shān 。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huā jiāng sè bù rǎn , shuǐ yǔ xīn jù xián 。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yī zuò dù xiǎo jié , guān kōng tiān dì jiān 。
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赏析: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此诗描写了昌禅师所居住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的禅心。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会稽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镇江。在镇江,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即今贵州一带),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