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北史
原文:
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之子。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丰奇之。
起家为给事中。时高肇权重,天下人士望尘拜伏。顺曾怀刺诣肇门,门者以其年少,答云:“在坐大有贵客。”不肯为通。顺叱之曰:“任城王儿可是贱也?”及见,直往登床,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慑,而顺辞吐傲然,若无所睹。肇谓众宾曰:“此儿豪气尚尔,况其父乎!”及去,肇加敬送之。澄闻之大怒,杖之数十。后拜太常少卿,以父忧去职,哭泣欧血,身自负土。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世人以为孝思所致。
寻除给事黄门侍郎。时领军元叉威势尤盛,凡有迁授,莫不造门谢谒。顺拜表而已,曾不诣叉。叉谓顺曰:“卿何得聊不见我?”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出除恒州刺史。顺谓叉曰:“北镇纷纭,方为国梗,请假都督,为国屏捍。”叉心疑难,不欲授以兵官,谓顺曰:“此朝廷之事,非我所裁。”顺曰:“叔父既杀生由己,自言天历应在我躬,何得复有朝廷?”叉弥忿惮之。转齐州刺史。顺自负有才,不得居内,每怀郁怏,形于言色。遂纵酒自娱,不亲政事。叉解领军,征为给事黄门侍郎。亲友郊迎,贺其得入。顺曰:“不患不入,正恐入而复出耳。”俄兼殿中尚书,转侍中。初,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不果而诛。及灵太后反政,方得改葬。顺侍坐西游园,因奏太后曰:“臣昨往看中山家葬,非唯宗亲哀其冤酷,行路士庶见一家十丧,皆为青旒,莫不酸泣。”叉妻时在太后侧,顺指之曰:“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怀冤?”太后默然不语。
后为陵户鲜于康奴所害。家徒四壁,无物敛,止有书数千卷而已。赠尚书令、司徒公,谥曰文烈。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
译文:
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的儿子。九岁那年,拜乐安人陈丰为老师。最开始他书写王羲之几千字的《小学篇》.元顺日夜诵读,十五天以后,全部理解透彻。陈丰认为他是一个奇才。
(元顺)初任官职给事中。当时高肇手握大权,天下的士人都拜倒在他的威势之下。元顺曾经带着名帖到高擘门前,守门人因为元顺年纪小,就对他说:“在座的有许多贵客。”不肯替他通报。元顺喝斥他们说:“任城王的几子难道是低贱的吗?”当进见高肇时,元顺径直走上前登上床榻,拱着手和高肇行对等的礼仪,那些王公贵人们无不感到怪异,而元顺言谈中透着一股傲气,仿佛谁都不在他的眼里。高肇对众宾客们说:“这么小的孩子尚且如此豪气,更何况他的父亲!”当他离开时,高肇特别尊重地礼送他。元澄知道以后大怒,打了他几十杖。(元顺)后被任命为太常少卿,因父亲去世而离职,他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却已有了白发,世人都认为是他的孝心所致。
(元顺)不久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这时领军元叉声威权势最盛,所有升迁任职的人,无不登门拜谢求见。元顺不过送去一份拜表而已,从不去拜见元叉。元叉对元顺说:“你为什么不来拜见我?”元顺很严肃正经地说:“天子年轻,将朝政大事委托于宗室辅政,叔父应当一心为公,荐举贤士以报效国家。怎么可以私卖思惠,要求人家私下向您道谢,这难道是朝廷对您的期望吗!”至于在朝廷议论各种事情的得失时,元顺总是直言正议,却没有一点故意奉承的意思。他因此而被(一些人)惧怕,被外放出京任恒州刺史。元顺对元又说:“北镇十分混乱,正是国家的祸患,请让我代理都督职务,替国家捍卫边疆。”元叉心中十分怀疑他,又想为难他,不想授给他武官职位,便对元顺说:“这是朝廷决定的事情,不是我一人能够决定的。”元顺说“叔叔既然生杀大权在自已一身。并且自己说天命已在自己手中了,哪里还有朝廷?”元又听后更加恼怒和惧恨他。(元顺)又改任齐州刺史。元顺自负有才干,却不能在中枢任职,经常心中郁闷不乐,这一切都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于是他放纵于饮酒自乐,不亲理政事。元叉被免除领军职务后,朝廷召(元顺)回去担任给事黄门侍郎职务。亲友们到郊外迎接他,祝贺他入中枢任职。元顺说:“我不担心不入中枢,担心的是进入之后又被外放啊!“不久便兼任殿中尚书,又转任侍中。起先,中山王元熙起兵讨伐元叉,未能成功而自己被诛杀。等到灵太后重新听政时,才得以用王礼改葬。元顺在西游园侍坐,趁机向灵太后上奏说:“微臣昨天去看中山王家里的葬礼,不仅皇室宗亲都因他受到冤枉而死感到悲哀,就是普通百姓见到一家死了十口人,都为之祭起黑色的招魂幡,人们无不辛酸哭泣。”当时元叉的妻子就坐在灵太后的身边,元顺指着她说:“陛下怎么能因为一个妹妹的缘故,而不让元叉服罪,让天下人心中有冤屈呢?”灵太后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后来(元顺)被陵户鲜于康奴杀害。他家穷得只有四堵墙壁,没有东西可收敛,只有几千卷书而已。追赠尚书令、司徒公,谥号文烈。
相关练习:
北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之子。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丰奇之。
起家为给事中。时高肇权重,天下人士望尘拜伏。顺曾怀刺诣肇门,门者以其年少,答云:“在坐大有贵客。”不肯为通。顺叱之曰:“任城王儿可是贱也?”及见,直往登床,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慑,而顺辞吐傲然,若无所睹。肇谓众宾曰:“此儿豪气尚尔,况其父乎!”及去,肇加敬送之。澄闻之大怒,杖之数十。后拜太常少卿,以父忧去职,哭泣欧血,身自负土。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世人以为孝思所致。
寻除给事黄门侍郎。时领军元叉威势尤盛,凡有迁授,莫不造门谢谒。顺拜表而已,曾不诣叉。叉谓顺曰:“卿何得聊不见我?”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出除恒州刺史。顺谓叉曰:“北镇纷纭,方为国梗,请假都督,为国屏捍。”叉心疑难,不欲授以兵官,谓顺曰:“此朝廷之事,非我所裁。”顺曰:“叔父既杀生由己,自言天历应在我躬,何得复有朝廷?”叉弥忿惮之。转齐州刺史。顺自负有才,不得居内,每怀郁怏,形于言色。遂纵酒自娱,不亲政事。叉解领军,征为给事黄门侍郎。亲友郊迎,贺其得入。顺曰:“不患不入,正恐入而复出耳。”俄兼殿中尚书,转侍中。初,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不果而诛。及灵太后反政,方得改葬。顺侍坐西游园,因奏太后曰:“臣昨往看中山家葬,非唯宗亲哀其冤酷,行路士庶见一家十丧,皆为青旒,莫不酸泣。”叉妻时在太后侧,顺指之曰:“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怀冤?”太后默然不语。
后为陵户鲜于康奴所害。家徒四壁,无物敛,止有书数千卷而已。赠尚书令、司徒公,谥曰文烈。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十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B.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十/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C.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D.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II.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即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是古代官员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名片,在当今社会交往中被广泛使用。
B.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后要遵守的制度。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为父亲守丧称丁外艰,为母亲守丧称丁内艰。丧期一般为三年,其间需要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迁授,“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授”指授予官职。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拔”“擢”“右迁”“除”,表示贬官的词语有“贬”“谪”“左迁”等。
D.侍坐,指位卑者在尊者长者的近旁陪坐;或者指尊者长者坐着,位卑者站立在一旁进行侍奉。文巾元顺在西游园巾陪坐在灵太后的一旁即为侍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顺勤奋好学,聪慧颖悟。他拜乐安人陈丰为老师,书写王羲之几千字的《小学篇》,日夜诵读,十五天后就能全部理解透彻。
B.元顺为父守孝,孝心至诚。父亲去世后,他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二十五岁的他也阒为伤心父亲离世才有了白发。
C.元顺任性率直,不阿附权贵。他去拜访当时手握大权的高肇,先是叱骂不肯替他通报的守门人,见到高肇后又和他行了对等的礼仪。
D.元顺敢说敢做,耿介正直。他严肃正经地指责叔父元叉利用公职谋求私利,并讽刺元叉不将朝廷放在眼中,因此遭到了元叉的怨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出除恒州刺史。(5分)
(2)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怀冤?(5分)
答案:
10. C
11.C(“除”指授予官职。)
12. B(“二十五岁的他也因为伤心父亲离世才有了白发”不对,原文是说“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世人以为孝思所致”,首先是“世人以为”,选项说法不- -定是事实。另外,有白发的原因并不一定只有这一个。)
13. (1)至于在朝廷议论各种事情的得失时.元顺总是直言正议,却没有一点故意奉承的意思。他因此而被(一些人)惧怕,被外放出京任恒州刺史。(采分点:“朝”“鲠言”“阿旨”“见惮”“出”,每点1分)
(2)陛下怎么能因为一个妹妹的缘故,而不让元叉服罪,让天下人心中有冤屈呢? (采分点:“奈何”“伏......罪”“怀冤”,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的儿子。九岁那年,拜乐安人陈丰为老师。最开始他书写王羲之几千字的《小学篇》.元顺日夜诵读,十五天以后,全部理解透彻。陈丰认为他是一个奇才。
(元顺)初任官职给事中。当时高肇手握大权,天下的士人都拜倒在他的威势之下。元顺曾经带着名帖到高擘门前,守门人因为元顺年纪小,就对他说:“在座的有许多贵客。”不肯替他通报。元顺喝斥他们说:“任城王的几子难道是低贱的吗?”当进见高肇时,元顺径直走上前登上床榻,拱着手和高肇行对等的礼仪,那些王公贵人们无不感到怪异,而元顺言谈中透着一股傲气,仿佛谁都不在他的眼里。高肇对众宾客们说:“这么小的孩子尚且如此豪气,更何况他的父亲!”当他离开时,高肇特别尊重地礼送他。元澄知道以后大怒,打了他几十杖。(元顺)后被任命为太常少卿,因父亲去世而离职,他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却已有了白发,世人都认为是他的孝心所致。
(元顺)不久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这时领军元叉声威权势最盛,所有升迁任职的人,无不登门拜谢求见。元顺不过送去一份拜表而已,从不去拜见元叉。元叉对元顺说:“你为什么不来拜见我?”元顺很严肃正经地说:“天子年轻,将朝政大事委托于宗室辅政,叔父应当一心为公,荐举贤士以报效国家。怎么可以私卖思惠,要求人家私下向您道谢,这难道是朝廷对您的期望吗!”至于在朝廷议论各种事情的得失时,元顺总是直言正议,却没有一点故意奉承的意思。他因此而被(一些人)惧怕,被外放出京任恒州刺史。元顺对元又说:“北镇十分混乱,正是国家的祸患,请让我代理都督职务,替国家捍卫边疆。”元叉心中十分怀疑他,又想为难他,不想授给他武官职位,便对元顺说:“这是朝廷决定的事情,不是我一人能够决定的。”元顺说“叔叔既然生杀大权在自已一身。并且自己说天命已在自己手中了,哪里还有朝廷?”元又听后更加恼怒和惧恨他。(元顺)又改任齐州刺史。元顺自负有才干,却不能在中枢任职,经常心中郁闷不乐,这一切都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于是他放纵于饮酒自乐,不亲理政事。元叉被免除领军职务后,朝廷召(元顺)回去担任给事黄门侍郎职务。亲友们到郊外迎接他,祝贺他入中枢任职。元顺说:“我不担心不入中枢,担心的是进入之后又被外放啊!“不久便兼任殿中尚书,又转任侍中。起先,中山王元熙起兵讨伐元叉,未能成功而自己被诛杀。等到灵太后重新听政时,才得以用王礼改葬。元顺在西游园侍坐,趁机向灵太后上奏说:“微臣昨天去看中山王家里的葬礼,不仅皇室宗亲都因他受到冤枉而死感到悲哀,就是普通百姓见到一家死了十口人,都为之祭起黑色的招魂幡,人们无不辛酸哭泣。”当时元叉的妻子就坐在灵太后的身边,元顺指着她说:“陛下怎么能因为一个妹妹的缘故,而不让元叉服罪,让天下人心中有冤屈呢?”灵太后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后来(元顺)被陵户鲜于康奴杀害。他家穷得只有四堵墙壁,没有东西可收敛,只有几千卷书而已。追赠尚书令、司徒公,谥号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