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北史
原文:
崔伯谦字士逊,贫居养母。齐神武召补相府兼功曹,称之日:“崔伯谦清直奉公,真良佐也。”转七兵、殿中、左户三曹郎中。弟仲让为北豫州司马,与高慎同叛。坐免官。后历瀛州别驾、京畿司马。文襄将之晋阳,劳之曰:“卿聘足瀛部,已著康歌。督府务总,是用相授。”临别,又马上执手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卿宜深体此情。”族弟暹当时宠要,伯谦与之旧寮同门,非吉凶未曾造请。以雅道自居。天保初,除济北太守,恩信大行,富者禁其奢侈,贫者劝课周给。县公田多沃壤,伯谦咸易之以给人。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诵人为歌曰:“崔府君,能临政。退田易鞭布威德,人无争。”客曰:“既称恩化,何因复威?”对曰:“长吏惮其威严,人庶蒙其恩惠,故兼言之。”以相府旧寮,例有加授,征赴邺。百姓号泣遮道,数日不得前。以弟仲让在关中,不复居内任,除南钜鹿太守。下车导以礼让,豪族皆改心整肃。事无巨细,必自亲览。在县有贫弱未理者,皆曰:“我自告白须公,不虑不决。”在郡七年,狱无停囚。每有大使巡察,恒处上第。征拜银青光禄大夫。伯谦少时读经、史,晚年好《老》、《庄》。容止俨然无愠色,清言不及俗事,士大夫以为仪表。卒,赠南光州刺史,谥曰懿。伯谦弟仲让,仕西魏,位至鸿胪少卿。
(节选自《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二十》)
译文:
崔伯谦,字士逊,贫困在家侍养母亲。齐神武帝征召他,让他担任相府兼功曹,称赞他道:“崔伯谦清廉正直,尽责为公,真是个好助手。”崔伯谦又转任为七兵、殿中、左户三曹郎中。他的弟弟崔仲让为北豫州司马,和高慎一起反叛。崔伯谦因此被免官。后来他历任瀛州别驾、京畿司马。文襄帝将要去晋阳,慰劳他说:“你帮助治理的瀛州,已呈现一片太平景象。军府的繁杂事务,因此都要委托给你了。”临别时,又在马上握住他的手说:“握住你的手,要与你一起生活到老,你应该深深体会我的这份情谊。” 他同族的弟弟崔暹当时受宠居显要之位,崔伯谦和他既是往日的同僚又是同宗,如果没有喜事或丧事从不去拜访或邀请他。一直以正道自居。天保初年,崔伯谦担任济北太守,普遍推行恩德和诚信,禁止有钱人奢侈浪费,鼓励穷人致力农桑并予以周济。县里的公田大多土壤肥沃,崔伯谦都将它们调换给百姓。他又改革刑具鞭子,用熟皮做鞭,不忍心看见出血,只是表示耻辱罢了,朝中重臣路过该郡境内,问百姓太守为政的情况如何。回答道:“太守的恩德教化,是自古以来没有的。”并背诵当地人做的歌道:“崔府君,能临政,退田易鞭布威德,人无争。”来人问道:“既然说他推行恩惠教化,怎么又施威严呢?”回答道:“官吏害怕他的威严,老百姓都得到他的恩惠,所以都兼顾说到。”由于他是相府的旧官员,按例要加官,被征召至邺赴任。临走时百姓痛哭流涕,拦在路上,数天不能前行。因为他弟弟崔仲让在西魏,他不能在朝任要职,出任南巨鹿太守,一到任就用礼让之道治理当地,豪绅们都改过自新,行为整饬。他不论事务大小,一定要亲自过问。县里有些贫困孱弱的人有事得不到公正处理的,都说:“我直接告到白胡子太守面前,不担心得不到解决。”他任郡守七年,监狱里没有长期关押的囚犯。每次有朝廷大使前来巡察,崔伯谦的政绩总被评为上等,后来被征召为银青光禄大夫。崔伯谦年轻时研读经、史,晚年爱读老、庄的著作。(崔伯谦)仪容举止庄重,没有怨怒之色,清谈而不涉及世俗之事,士大夫们都把他作为榜样。去世后,追赠为南光州刺史,谥号“懿”。他的弟弟崔仲让,在西魏为官,位至鸿胪少卿。
相关练习:
北史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 ---13题。(19分)
崔伯谦字士逊,贫居养母。齐神武召补相府兼功曹,称之日:“崔伯谦清直奉公,真良佐也。”转七兵、殿中、左户三曹郎中。弟仲让为北豫州司马,与高慎同叛。坐免官。后历瀛州别驾、京畿司马。文襄将之晋阳,劳之曰:“卿聘足瀛部,已著康歌。督府务总,是用相授。”临别,又马上执手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卿宜深体此情。”族弟暹当时宠要,伯谦与之旧寮同门,非吉凶未曾造请。以雅道自居。天保初,除济北太守,恩信大行,富者禁其奢侈,贫者劝课周给。县公田多沃壤,伯谦咸易之以给人。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府君恩化古者所无。诵人为歌曰:“崔府君,能临政。退田易鞭布威德,人无争。”客曰:“既称恩化,何因复威?”对曰:“长吏惮其威严,人庶蒙其恩惠,故兼言之。”以相府旧寮,例有加授,征赴邺。百姓号泣遮道,数日不得前。以弟仲让在关中,不复居内任,除南钜鹿太守。下车导以礼让,豪族皆改心整肃。事无巨细,必自亲览。在县有贫弱未理者,皆曰:“我自告白须公,不虑不决。”在郡七年,狱无停囚。每有大使巡察,恒处上第。征拜银青光禄大夫。伯谦少时读经、史,晚年好《老》、《庄》。容止俨然无愠色,清言不及俗事,士大夫以为仪表。卒,赠南光州刺史,谥曰懿。伯谦弟仲让,仕西魏,位至鸿胪少卿。
(节选自《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二十》)
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3分)
A.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 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B.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 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C.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 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D.伯谦又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朝贵行过郡境/问人太守政何似/对曰/ 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3分)
A字,古代男子在十六岁行冠礼之后为示其成年,会被授字,所取之字常常与名有联系。
B.京畿,是地理名词,指我国古代一个国家的都城及都城附近的地区,京,是国都之意。
C.公田,是相对于民间私有的民田而言,由官府管理的土地,属公家所有,又称“官田”。
D.赠,指古代朝廷赐予已经去世的有功之臣官职或者爵位,也可延其亲属,也称“追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伯谦深受信任。他先受到神武帝清正为公的称赞,后来又得到了文襄帝的重用。
B.崔伯谦执政为民。他在担任济北太守时,惩富济贫,将沃田送于百姓,深受爱戴。
C.崔伯谦受弟牵连。其弟叛变朝廷,他被免官;其弟在关中,他不得在朝廷任要职。
D.崔伯谦治理有方。他任南钜鹿太守期间,每遇朝廷巡视考察,政绩总被评为上等。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族弟暹当时宠要,伯谦与之旧寮同门,非吉凶未尝造请。(5分)
▲
(2)容止俨然无愠色,清言不及俗事,士大夫以为仪表。(5分)
▲
答案:
10.D
11.A(“在十六岁行冠礼之后”错,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12.B(“惩富济贫,将沃田送于百姓”错)
13.(1)他同族的弟弟崔暹当时受宠居显要之位,崔伯谦和他既是往日的同僚又是同宗,如果没有喜事或丧事从不去拜访或邀请他。(“宠要”、“ 吉凶”、“ 造”各1分,大意2分)
(2)(崔伯谦)仪容举止庄重,没有怨怒之色,清谈而不涉及世俗之事,士大夫们都把他作为榜样。(“容止”、“ 俨然”、“ 以为”、各1分,大意2分)
附【参考译文】
崔伯谦,字士逊,贫困在家侍养母亲。齐神武帝征召他,让他担任相府兼功曹,称赞他道:“崔伯谦清廉正直,尽责为公,真是个好助手。”崔伯谦又转任为七兵、殿中、左户三曹郎中。他的弟弟崔仲让为北豫州司马,和高慎一起反叛。崔伯谦因此被免官。后来他历任瀛州别驾、京畿司马。文襄帝将要去晋阳,慰劳他说:“你帮助治理的瀛州,已呈现一片太平景象。军府的繁杂事务,因此都要委托给你了。”临别时,又在马上握住他的手说:“握住你的手,要与你一起生活到老,你应该深深体会我的这份情谊。” 他同族的弟弟崔暹当时受宠居显要之位,崔伯谦和他既是往日的同僚又是同宗,如果没有喜事或丧事从不去拜访或邀请他。一直以正道自居。天保初年,崔伯谦担任济北太守,普遍推行恩德和诚信,禁止有钱人奢侈浪费,鼓励穷人致力农桑并予以周济。县里的公田大多土壤肥沃,崔伯谦都将它们调换给百姓。他又改革刑具鞭子,用熟皮做鞭,不忍心看见出血,只是表示耻辱罢了,朝中重臣路过该郡境内,问百姓太守为政的情况如何。回答道:“太守的恩德教化,是自古以来没有的。”并背诵当地人做的歌道:“崔府君,能临政,退田易鞭布威德,人无争。”来人问道:“既然说他推行恩惠教化,怎么又施威严呢?”回答道:“官吏害怕他的威严,老百姓都得到他的恩惠,所以都兼顾说到。”由于他是相府的旧官员,按例要加官,被征召至邺赴任。临走时百姓痛哭流涕,拦在路上,数天不能前行。因为他弟弟崔仲让在西魏,他不能在朝任要职,出任南巨鹿太守,一到任就用礼让之道治理当地,豪绅们都改过自新,行为整饬。他不论事务大小,一定要亲自过问。县里有些贫困孱弱的人有事得不到公正处理的,都说:“我直接告到白胡子太守面前,不担心得不到解决。”他任郡守七年,监狱里没有长期关押的囚犯。每次有朝廷大使前来巡察,崔伯谦的政绩总被评为上等,后来被征召为银青光禄大夫。崔伯谦年轻时研读经、史,晚年爱读老、庄的著作。(崔伯谦)仪容举止庄重,没有怨怒之色,清谈而不涉及世俗之事,士大夫们都把他作为榜样。去世后,追赠为南光州刺史,谥号“懿”。他的弟弟崔仲让,在西魏为官,位至鸿胪少卿。